1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善待他人2.3与人为善主题词:善良爱心助人将心比心时间:2011-10授课人:陈晓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2、认识助人为快乐之本;3、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他人、帮助他人。(二)能力目标1、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人为善,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学会宽容,理解和欣赏他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2、生活中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增进其与同学,与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3、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二、教学重点、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教学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四、教学方法1、讨论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用“讨论法”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用小组总结发言的形式回答,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2、认知法依靠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来达到教学目标,主要有阅读和看教师板书展示等形式。3、行为雕塑感知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用行为来表达,同时感知内心的变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五、学法指导1、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的合作讨论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掌握知识,并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交流。2、行为体验法通过行为雕塑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23、换位思考法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更有助于情感的理解与升华。六、教具辅助多媒体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旧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善待他人的第一课诚实守信,以及第二课平等待人。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平等吗?(学生回答)那平等待人有什么表现呢?又应该怎样做到消除歧视平等待人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好,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刚刚说的这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平等待人的、有素质的、受欢迎的中学生。这是我们这一单元前面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善待他人的最后一个内容。(新课导入)播放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教师提问)大家对这个公益广告应该都不陌生,但是不知道大家看完它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广告中的这些人,有的主动给孕妇让座,有的帮素不相识的人按住电梯,有的帮路人捡起报纸,有的给穷苦者以安慰。从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真诚勇敢地帮助其他人,即使那些人他们并不认识。他们都是善良的人。这就是我们第三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人为善。这部分内容的主题词是:善良、爱心、助人、将心比心。(讲授新课)什么是与人为善呢?顾名思义,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善意对待和帮助别人。(多媒体展示)那善良又是什么呢?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亲友怀有一种本能的爱的感情,而当我们将这种感情超越本能的限度,扩展为广博的爱心,将私心的爱升华为无私的爱,其实就是善良。善良包含什么内容呢?假如说,现在爱心网站要面向社会招聘“善良大使”若干名,希各界善良热心人士积极报名。你觉得你心目中的“善良大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同学中有的说要。。。有的说要。。。才能成为“善良大使”。同学们同意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9页,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逐一解释)“克己”、“为人”就是说要为别人着想。刚刚视频中的男士为那位女生按住电梯,就是一种时时为他人着想的体现。“真诚”就是要对他人真心相待、诚意以对。“尊重”,其实在讲平等待人一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过了。大家还记得在讲关于消除歧视的第一个方法—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那个时候我们看的视频吗?是一个关于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视频。视频中的小女孩,大家觉得她是善良的吗?大家觉得这是一位善良的小姑娘,因为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别人的尊重。3“奉献”、“正直”、“勇敢”方面的美德,我们之前在讲肤色歧视看视频的时候也讲过了。黑人帮小女孩拿气球,不惜危险地爬到那么高的地方。大家从中也可以看出视频中的黑人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归结起来,一、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同时我们也可以说,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等美德,都是1、善良包含的内容。善良又有什么要求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本49页中的4-7自然段。)(教师导入)刚刚同学们讨论了关于“善良大使”的条件,那是同学们心中所想像的“善良大使”,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真正的“善良大使”。(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善良大使陈观玉”陈观玉,一个普通的女工。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的“五保户”有13家之多。难得杀一只鸡,她总要分成十多份,先送给老人,自己一口都舍不得吃。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操劳过度,她一直患有疾病,但她坚持照顾好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80年代她购买股票得到45万巨额回报,她把这些钱寄给希望工程、敬老院和灾区,汇款单上名字都不留。(引导学生思考)请结合材料与49页知识点评价陈观玉的行为。(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1、“三十年如一日照顾的“五保户”有13家之多。”可见,善良是要见诸行动的,要通过我们的行动来表现出来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多媒体插入材料)“对待乞丐的两种态度”一天一个饥寒交迫乞讨者来到一个院子,这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人家看到可怜的乞讨者,连说好可怜呀,并祈祷说希望上帝能给他幸福;另一户人家则把乞讨者带进屋里,让他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并给了他几件旧衣服。请问:你们更赞成哪位主人的做法?为什么?真诚的爱心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善良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就不是真正的善良。2、“她一直患有疾病,但她坚持照顾好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这些人与陈观玉非亲非故,为什么她还要坚持着照顾好?她会不会说因为自己患有疾病,就只照顾自己认识的那些亲朋好友?(学生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帮助别人,一颗善良的心不仅要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敞开,对于素不相识的人也应该是怀着真诚的善意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充满着爱心。这说明,善良之心是博大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爱自己家的父母老人,推及爱别人家的父母老人,爱自己的孩子推及爱别人的孩子。与人为善者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善待其他人。善良之心应该是博大的。3、“80年代她购买股票得到45万巨额回报,她把这些钱寄给希望工程、敬老院和灾区,汇款单上名字都不留。”为什么陈观玉不在汇款单上留下名字,让大家记住她,感激她,甚至有机会的时候报答她?(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通过前面的了解,你们觉得她做的这些帮助别人的事情是为了让别人记住她,对她感恩图报吗?很显然不是的。她是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别人的,并没有想要得到任何人任何的回报。善良是无私的。(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三种善良”小欣、小军和小云是同学。一天,他们看见一个老奶奶因为车多不敢过马路。于是他们三人主动上前,搀扶老人过了马路。老师知道后表扬了他们,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4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的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和她搞好关系,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小云:“我什么也没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一扶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你觉得哪一位同学是真正地做到助人为乐,是真正善良的人?(教师总结)假如说怀着自私自利的目的,做了一些看似善良的事情,其实只是为了得到某种回报,也不只真正的善良。故事中只有小云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她是一名善良的同学。同学们要向她学习,不能像其他两位同学一样为着目的去做那些看似善良的事情。真正的善良应该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4、那我们说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心,是不是就意味着,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做?(多媒体展示视频:“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如果没有把握好原则,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对坏人坏事一味纵容,就会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恶果。就像视频中的东郭先生一样,差点就害得自己成了狼的盘中餐。与人为善,要求我们要是非分明。怀有善良之心的人是不会容忍损害公众利益以及伤害无辜者之类的事情发生的。善良的人不仅会无私地救困扶弱,还会在维护正义的情境中与邪恶错误作斗争。(教师总结)以上就是善良的四点要求,我们再来总结一下:1、善良是无私的。2、善良之心是博大的。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4、善良要见诸行动。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其实,善良的人内心也还会有这么一种感受。当他付出了,内心也就充盈了,更加快乐,更加幸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呢?我们一起来感悟课本47页“社会风景”《一只手套》。(教师要求)阅读故事,同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2.你怎样理解女老板转变的原因?3.你怎样评价女老板这个人?4.从这个故事,你感悟到怎样的人生道理?(学生回答)(教师解答)1、女老板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生意人,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而手套通常是以一双为单位出售的,如果只卖掉一只,那剩下的另外一只就无法再卖了,女老板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会亏本的。2、因为女老板发现男孩只有一只手,而他们又生活拮据,情愿亏本也卖给他们。3、女老板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她能将心比心地体谅他人、关爱他人,她的行为虽不是什么非常了不起的善举,却体现了一颗美好心灵中可贵的爱心。4、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是快乐的。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新课讲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新的内容:二、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9页,齐声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帮助别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我们以善良之心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我们的给予5就不会让我们觉得好像是“让出”或者“牺牲了什么”,相反地我们会觉得快乐,觉得发挥了我们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教师提问)盲人是不是多此一举?对于别人的疑问,你觉得他会怎么回答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这位盲人笑着回答:“虽然我看不到,但是提着灯笼走路,别人才能看到我,不会撞到我。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何乐不为?”这位盲人虽然看不到世间光明,但是他还是尽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别人,实现自身的价值。1、帮助别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一只手套”的故事中最后说道:“女老板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比赚了钱还心满意足”;刚刚“盲人打灯笼”的故事中,帮助了别人,盲人即使看不见也很快乐。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付出了我们的爱,别人的困难得到了解决,我们看了心里也会很高兴。所以我们说:2、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助人是付出,同时也是收获,我们收获了快乐。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例子:“地狱与天堂”有一个人想看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们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用的筷子有一米长,虽然个个争先恐后夹着食物往自己嘴里送,但因为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这人叹道:“地狱真是太悲惨了。”他又来到了天堂,这里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他们用的筷子也有一米长,却一个个容光焕发,处处欢声笑语。(教师提问)天堂和地狱有一样的食物,一样的工具,一样的环境,但为什么结果却大不相同?(学生回答)(公布答案)他们在互相喂对方。天堂的人学会了给予和帮助他人,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回报;而地狱的人只会以自己为中心,不懂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