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案例分析1、替代原则理论:生产者均衡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生产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产出/投入含义一:成本一定时,生产者获得最大产量;含义二:产量一定时,生产者获得了最小成本。(2)实现条件:MPL/MPK=w/r或:MPL/w=MPK/r或:MRTSLK=w/r含义:要想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生产者必须使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的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或使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结论: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点。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点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点(3)扩展线:无数个平行的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组成的曲线,是生产者均衡点的运动轨迹。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案例及分析: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多采用资本密集型方式生产,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生产。由生产者均衡条件知,MPL/MPK=w/r。如果资本相对于劳动的价格降低了,要维持等式成立,必须使等式左边变大(MPL提高或MPK降低)。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以资本替代劳动才能做到。一般地说发达国家资本丰裕,资本的价格便宜;劳动稀缺,劳动的价格昂贵,为了达到生产者均衡,发达国家多利用廉价的资本代替劳动,进行资本密集型生产,发展中国家则反之,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2、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理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另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或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案例及分析: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A?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增加之间存在着这种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一把一把化肥的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从社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现实生活的绝大多数生产过程中都是适用的。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全世界有一亩土地就能养活全世界所有的人,那才是不可思义的了。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如果其中一种要素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这一可变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其边际产量开始会出现递增的现象,但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会呈现递减现象。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提示我们,在一定的条件下,高投入未必带来高产出,因此要注意投入的合理限度,寻找最佳的投入数量。在现实生活中边际产量递减的例子很多,目前我国的就业压力很大,其实也是这个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是边际产量递增我们就不会有失业问题了。3、全球每四个微波炉就有一台格兰仕理论: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所有生产要素按同一比例变化,生产规模发生变化时,引起的产量变动的规律性。1、规模报酬递增内在经济:厂商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生产效率提高而降低了长期平均成本;2、规模报酬不变3、规模报酬递减内在不经济:厂商生产规模扩大,引起内部生产效率下降而提高了长期平均成本;案例及分析:面临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每个企业都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多产业、小规模,低市场占有率;二是少产业,大规模,高市场占有率。格兰仕选择的是后者。格兰仕的微波炉,在国内已达到70%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外已达到35%的市场占有率。格兰仕的成功就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即某种产品的生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微波炉生产的最小经济规模为100万台。早在1996——1997年间,格兰仕就达到了这一规模。随后,规模每上一个台阶,生产成本就下降一个台阶。这就为企业的产品降价提供了条件。格兰仕的做法是,当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台时,将出厂价定在规模8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当规模达到400万台时,将出厂价又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而现在规模达到1000万台以上时,又把出厂价降到规模为500万台企业的成本价以下。这种在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降价,是一种合理的降价。降价的结果是将价格平衡点以下的企业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淘汰,使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使行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带动整个行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下降,进而带来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成本低价格必然就低,降价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消费者。从1993年格兰仕进入微波炉行业到现在的10年之内,微波炉的价格由每台3000元以上降到每台300元左右,降掉了90%以上,这不能不说是格兰仕的功劳,不能不说是格兰仕对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