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信息及其特征》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提供者崔艳平单位长治市郊区第一中学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①、了解什么是信息;②、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③、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④、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学会会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2.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2.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一单元第1节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新教材的第一堂新课,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让人觉得内容抽象、乏味、枯燥。如果采用讲授法进行概念的简单阐述,学生会觉得的课堂沉闷,没有情趣。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主要是讲授、引导、引发讨论和组织评价,把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讨论、分组协作进行学习。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堂课作为整本书的开端,它起到一个伏笔的作用,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及本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从而为本学期的学习奠定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信息一词熟悉,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信息,也不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虽然存在技术上的个体的差异,但至少这不是个新的事物,小学的学习,社会上的耳濡目染,多少带给他们一些信息。我事先采用了以不露面的问卷调查的方式和新生交流,1/3的同学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如windows、记事本和word、因特网信息的获取方式如通过进行信息搜索、通过E-mail进行信息交流。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门学科里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从学生的学习认识上来看,信息技术是一门中考要考的课程(占10分),是一门注重技术的课程,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可能激不起太大的兴趣,因此理论课堂上可能会存在一些无所谓的态度;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看,让学生干燥的听讲可能比让他们尽情的动手来的没有吸引力的多,所以怎样让学生在“动口不动手”的前提下也能饶有兴致的上理论课是教师课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对多数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就是学习操作课,他们对理论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精神。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无论哪个学期的第一、二堂课我都是最关注、最头疼的一件事,万事开头难,这本新课程的新教材的第一次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是引导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建立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开端,教于他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激发、端正、培养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喜爱,从而为本书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在这一节中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这一节的教学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关于“信息”的概念,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文可考的“信息”的概念不下一百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对信息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我采用举例等方式描述信息的外在的、显性的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归纳自己对信息的感性认识,达到意会的水平。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主要是讲授、引导、引发讨论和组织评价,把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讨论、分组协作进行学习。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对信息概念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难点:能够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挖掘能对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的全面、科学的认识,以及信息特征分析方法的掌握。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找朋友》的儿歌,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谈话引入:同学们,看书时你们都先读那一部分呀。“开头、精彩部分、结尾……”噢,我首先读一下序言,与作者来一个初次见面,之后才是认真研读。不妨今天就跟我一起“读天下”。这天下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功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天下有关系吗?别急一会你们就会明白的。既然要与作者交流,序是我们最好的一扇窗户。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一页,大声读出“编写说明”。读之前先思考一个问学生打开书的第一页,大声读出“编写说明”。读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篇“编写说明”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让他们感觉与我有亲近感。为了让他们对于信息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我故意提及了“跟我一起“读天下”。这天下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门功课——信息技术。”,为下面做好铺题这一篇“编写说明”告诉我们一些什么?2.读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篇“编写说明”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读完后请同学们把刚才问题的答案写下来。我一会点名回答。3.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4.老师总结:“其实告诉、反应、体现、表达……都是信息的文字转换”信息概念的理解,比较抽象,故采用教师先引导学生总结事例后再归纳总,让学生在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上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同学们的结论,什么是信息,并给出信息的定义。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垫。也为了他们掌握阅读书籍一般方法:让学生大声朗读编写说明……让学生意识到应该做一下课前的功课,既去收集信息,掌握信息。(二)问题启发,合作探究1.【探究学习1】1)根据身边所接触到的信息,想一想,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2)它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的?提出信息的载体,也称为媒体或媒介概念。2.【探究学习2】1)案例1:早晨起床,我想知道今天的气温,以便增减衣服。2)案例2:我准备去旅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3.举例:1)我们每天都读大大小小报纸有《光明日报》、《上党晚报》、《中国青年报》等。2)请用几种不同的方式表达“我现在好心情”这一信息。3)肯德基的优惠券资料4)尿布与啤酒5)空城计3.老师肯定并总结:信息来源是多种多样的,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信息需求和物质条件选取适当的方法。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信息的一般特征有: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共享性(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些例子的基础上总结信息的什么特征。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用途等等有关信息的内容。引出信息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再次思考信息的实质信息的载体的多样性PPT展示)。当然信息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刚才例举的只不过其中典型的几个。那还有哪些呢(三)课后练习,巩固提高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A.新闻报道B.天气预报C.报纸杂志D.市场行情2.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分工合作,各施其职,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4.“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A.物物交换B.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5.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相对性D.真伪性学生回答(C、D、D、D、B)巩固提高(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1.信息的定义:是指用文字、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图像等传递内容2.信息的一般特征: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共享性学生认真记在课堂笔记本上回顾本节内容五)课外研讨,迁移创新。学生课外想一想要求学生通过课外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信息、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物质和能量是有价值的,信息也是有价值的。这一点我们课堂上已经知道(信息的价值性)。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要积极地做好信息的安全保护工作。请同学们课外想一想:你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说明信息的价值吗?生活中出现那么信息安全问题,你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下节课我们一起共同讨论学习。记录并思考问题一想来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七、教学评价设计内容细目目标要求ABC信息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八、板书设计1.信息的定义:是指用文字、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图像等传递内容2.信息的一般特征: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共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