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笔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实习日期:9月8日星期二天气:晴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偏北1.5公里处馒头山脚下内容:观察地层接触关系观察下寒武系地层发现问题及体会:今天来到了张夏国家地质公园来观察地层接触关系和下寒武系地层,在公园门口看到了二长花岗岩(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灰白色的斜长石和石英组成)风化并不太严重可以看见大块的岩石,大概形成于24~26亿年前。接下来继续向前出发在弯曲而狭窄的山路上一路攀行,途中见到了酸枣,柿子、核桃等树木,大家士气高昂,一路凯歌而进来到了下一个地点在这里听老师讲解到此处的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时代不连续,上层为灰质白云岩大约形成于5.7亿年左右,当时海水大面积侵入华北平原,化学沉积而成,下部为煌斑岩岩床,听老师讲解中说道这些煌斑岩大约与地壳连在一起,深感神奇。在两层岩石中间有红色油漆线进行了表示,辨认起来很方便。此外两种岩石的颜色也有很大差别易于区分。继续向前在一个较高的空旷点对整个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讲解学习,远观近瞧仔细看,远观可以看到整个山呈缓坡+陡坎的外观,缓坡部分为泥岩不耐风化,由直径小于0.005毫米的颗粒固结成岩形成页岩,页岩不耐风化被风化成粘土,故植被茂盛,陡坎处为白云岩比较耐风化故植被较少,页岩与白云岩耐风化性的不同使其出现缓坡陡坎交互出现的现象,此处的岩石不同说明岩石形成的环境比较动荡即当时此地应处于浅海处,海水波动较大,若处于深海海水较平静则应只出现一种岩石。再向前,在前进的过程中看到了从馒头组到毛庄组的变化,变化清晰地令人惊异,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然形成的,就好像人为地进行了敢于,一边为馒头组砖红色的易碎页岩,一边为毛庄组的暗紫色砂质云母页岩颜色变化之清晰,分界之明显只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奇妙。经过这一天的实习和老师的讲解,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之前看到岩石最多会或感叹一下颜色之艳丽花纹之精妙,或感慨于其高大雄伟之姿,但现在却有了一种可以与之对话的全新的感受,看到它就好像听到了它的低语,它形成于什么时候,由什么组成,它从远古走到现在又一路经历了什么,见证了什么,也许是留下了一片树叶,也许是收藏下了一只三叶虫。总会情不自禁的产生这样的想法,或许我现在脚下所踩的岩石当年猿人祖先也曾走过,这种奇妙的感受难以言表。这一天的实现告诉我一个道理原来从课本上学与到实地亲自去看亲自去观察,真的是不一样!!!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啊,古人诚不欺我。一天的实习结束了,竟有一种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现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感受,期待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一天实习日期:9月9日星期三天气阴有阵雨实习地点S243K18+800沙湾村西300米巴漏河河床S243K28实习内容观察煤系地层观察中奥陶统沉积岩观察断层观察断层发现问题及体会1、今天实习的地点比较多,经过大约2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今天实习的第一个地点来观察煤系地层。这个地层剖面与昨天的的地质公园不同,在公路边声音比较嘈杂,下车后大家小心的站在路边听老师讲解,可以看到正前方为灰色和黑褐色岩石,属于太古代晚期,石炭纪可分为本溪组与泰安组两部分,本溪组在更加上部且在山东厚度比较小,泰安组厚度较大,此处看到的为泰安组,从正前方可以看到,灰色的中砂岩,为陆相沉积而成向下可以看到一个比较明显的层面为岩石沉积过程中岩性变化形成结构面,即中部为页岩但比较薄,最下层为薄层灰岩。煤系地层名称的来源在于,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华北地区的沉积环境为海陆交相互相,即海水与陆地交替因此植物比较茂盛,植物埋藏后形成煤炭,煤炭大多在此时期形成。在这个时期有时候海水会全部淹没地表,这时会形成薄层灰岩。但大部分时期以陆相为主,陆相碎屑沉积,形成砂岩、页岩和煤炭。从节理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黑色,因为有煤层的存在,在水下渗的过程中渗入石缝中所以看起来现黑色。2、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车程来到了第二个实习地点。因河床下多裂隙而导致水流向下渗透的巴漏河。脚下站的就是这条河的河床,植被很茂盛,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草均倒向同一个方向,即水流的方向。河上游为垛庄水库。向对面看去岩石发生了弯曲,是一个非常好的地质剖面,一般为从顶上打一个孔可以看到岩石的产状发生变化来判定地质情况,而非像此处如此明显。看到了奥陶系中奧陶统的沉积岩,上部的为北庵庄组的石灰岩,下面为东黄山组发黄的泥质白云岩为中奧陶统的最下部,在向下为奧陶统上统。奥陶纪共分六组,此处仅为两组。在这里可以看到的地质现象为断层和背斜。断层本来连续,地壳当时受力,有的地方弯曲有的地方直接断裂,仔细观察可以看到两侧岩石不连续,且断距不大大约为20米,中间为断层破碎带,虽然断距不大但破碎带还是比较可观并且为特别破碎,在受力的过程中受到地球应力的作用,将岩层挤碎,挤碎后破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十米的破碎面,即为破碎带。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分辨石灰岩和白云岩,奥陶纪均以碳酸钙为主,石灰岩碳酸钙含量百分之九十以上,白云岩碳酸钙碳酸镁各占一半,白云岩风化面,即自然形成的发黑,发黄的为含有泥质为泥质白云岩,石灰岩发青,新鲜面为青灰色。稀盐酸在白云岩上微弱起泡,在石灰岩上剧烈起泡。断层从相对位置上来分,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此处为逆断层,断层面有一定的方向,上盘向上下盘向下,受力为挤压性,正断层为张性,自然受力下降。破碎带中植被特别发育,在平面上看地势出现负地形。沿着河向前看可以看到发育了很多沿河具有陡坎的平台,称为阶地,稳定期河流展宽河床,地壳抬升河流要有下切作用,深切河床,所以产生有陡坎的平台。有多少次地壳运动,就会留下多少级平台3、下车后在路的西南边,一条距离地面有十多米公路,可以看到这个断层的倾向为西偏北,断层的左右时代相差较大,右侧大致平行为上寒武纪崮山组石灰岩和页岩互层,页岩的形成为当时海水较深,左侧倾角较大为中奧陶统。这个断层为一个正断层受到张性作用,上盘自然下落,无较大破碎带,上下错动大约有270-280米。可以看到在水平短距离内岩性发生了突变,可判定是一个断层,因为海相沉积若无地质构造,则范围相当之广,不会有短距离岩性突变现象实习日期:9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地点:S223K65+600内容:观察火山机构及火山岩发现问题及体会:今天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火山口,站在火山口地来观察火山机构和火山岩,此处为均喷出岩,可以看到发育五棱柱状节理,在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古火山口喷出过两次,有垂直和倾斜两种节理,接触方式为角度不整合。倾斜的为较老,因地桥变动倾斜,第二次喷发时形成垂直节理,此处岩石的时期为新近纪,尚未有人类出现,人类出现于第四纪240万年-280万年一直到现在,中国大约在25、60万年开始第四纪,这个喷出与一千多万年前,随货还有喷出,为潍坊较为有特点的岩层,此处为喷出点较下部,上部应还有不少但被风化,在安丘为喷出表层气孔状比较发育,看不见柱状节理,表层因冷凝特别快未形成柱状节理故气孔状杏仁状比较发育。拿起一块岩石可以发现,与前两天所见到的岩石相比,这些岩石明显较重,即密度大,而且硬度大。我国现在没有活火山,最新的火山在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最近一次喷出大约在乾隆年间。在这里有很多玄武岩,以绿色为主,气孔状构造。在这里还找到了镶嵌在玄武岩里的橄榄石。这里的植被比较稀疏,因为火成岩风化后不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但潍坊为山东的粮仓,南部属于丘陵地带于火山活动有关,北部为潍坊平原,再向北为海边生产海鲜,但太北边土壤也并不太肥沃,因为大海会回灌回来土壤盐碱化,但是并不贫穷可以产食用盐或工业用盐然后来到了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博物馆,博物馆距潍坊大约22公里,从博物馆向南约3公里就是山旺化石堆,其旁边的火山锥约形成于一千万年前,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距今一千八百万年,现在发现的化石经专家鉴定有十二个门类,七百到八百个物种。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厅从一楼到三楼,我们首先到的是一楼的西厅,为综合厅主要介绍了山旺的一些火山地质现象,二三楼以化石展出为主,但很难遗憾我们并未参观三楼。因为地质剖面正在施工无法近距离参观,所以仅仅在展板上进行了学习,剖面长度为160米深度接近30米,属于沉积页岩专家共将其分为19层每一层中保存着不同的古生物化石,且这种岩石被称为硅藻土,被誉为万卷书,因为为层状经风吹日晒后会卷起来像书页一样,山旺地层为新生代的第三纪,恐龙为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所以山旺没有恐龙化石。埋藏化石的地质剖面在一千八百万年前为一个湖现在称为玛珥湖即火山口湖,地下岩浆涌出遇到水将水气化水蒸气体积较大,遇到地表较为薄弱的地方会将地面炸开,进而形成玛珥湖,也就是今天的山旺化石堆。这也说明现在见到的化石都是当时古生物在湖中死亡形成的。在二楼的两个展厅里看到了非常多的古生物化石,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这些数千万年前的生物就这样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看到了非常多种类的化石,可以想象当年这里也一定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区实习日期:9月11日星期五天气:晴地点:开元溶洞内容:观察岩溶现象发现问题及体会:岩溶在山东普遍发育,发育在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大约是北庵庄组左右,溶洞的形成石灰岩是物质基础,以为石灰岩在自然界中可称为可溶岩,杯水中的二氧化碳、植物的腐质酸和雷电产生的一些硝酸根离子溶蚀。中生代的中后期燕山运动以差异性升降为主对石灰岩岩层产生了破坏,因石灰岩是一种脆性岩层产生裂隙节理,在水流的溶蚀和机械冲蚀下逐渐形成溶洞,燕山运动奠定了基础,新生代以来山东地区产生溶蚀比较严重,到第四纪又有一定发展,在陆仟伍佰万年的溶蚀中形成如此大的溶洞,这个溶洞的最终定型在最近几百万年内。最开始这个溶洞埋在水下,有地下水流的溶蚀和冲蚀作用才形成,在100-240万年期间山东地区地面在上升将这个溶洞抬出地面,形成在山坡上,溶蚀作用应该在650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在洞内可以看到一些天窝,天窝的形成在于,水在溶洞中流动时并不是太满,并且有动荡,岩裂隙向上溶蚀形成天窝,且在后期地壳抬升后产生一些石钟乳石笋等。接下来下到了溶洞中,观看了美轮美奂的溶洞景观,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四天的实习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却远未结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