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间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1.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1)房间的面积①房间的面积组成房间的面积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组成。②房间的面积确定房间内部使用人数的多少、房间的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的配置是确定房间面积应主要考虑的因素。2)房间的平面形状房间平面形状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结构和施工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美观等因素。在民用建筑中,一般功能要求的大量性房间,其平面形状常采用矩形。主要原因是矩形平面简单,墙身平直,便于家具设备布置,使用上能充分利用面积并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易于调整统一,有利于平面组合,只要长宽比例处理得当,也能达到美观大方的效果。3)房间的平面尺寸对于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矩形平面来说,房间的平面尺寸是指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开间亦称面宽或面阔,是指房间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开间和进深是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确定房间的平面尺寸,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考虑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满足功能要求。②与家具设备的尺寸相配合,便于家具设备的布置,并保证使用活动所需尺寸。③满足采光、通风等室内环境的要求。④考虑结构布置的经济合理性,并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⑤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例,给人以正常的视觉感受。2.房间门窗的设置1)房间门的设置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用。在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等问题。2)房间窗的设置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围护、分隔和观望用。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窗的面积大小和位置等问题。3.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1)功能要求①功能分区将各个房间按其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功能分区,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在设计时,可根据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布置,确定大的平面布局,然后再具体到各区域内进行房间的细致安排。②功能关系分析功能关系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建筑平面布局的大方案,再结合技术、经济、美观和基地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a.联系与分隔对使用中联系密切的各部分应相近布置;对没有联系又要求严格分隔的部分应尽可能地隔离布置;对既有联系又要避免干扰的部分应有适当的分隔。b.主从关系通常主要部分布置在朝向比较好的位置,以取得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次要部分可布置在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的位置。c.内外关系一般对外联系密切的部分,应布置在靠近主要出入口、位置明显、出入方便的部位,通常环绕交通枢纽布置;而对内联系的部分,则应尽量布置在靠内的比较隐蔽的位置,避开主要人流,避免人流穿越。③交通流线的组织交通流线的组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要求:a.不同性质的流线应明确分开,避免相互干扰。b.流线的组织应符合使用顺序,力求流线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c.流线的组织和出入口的设置应与室外道路密切结合。d.流线的组织应具有灵活性,创造一定的灵活使用条件2)结构布置要求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平面组合的限制和要求不同,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和室内空间构成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3)设备管线布置要求有设备管线的房间位置,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为使设备管线布置简捷集中,在平面组合设计时,应尽可能地将这些房间布置在一起,而且房间以及房间内的设备管线应上下各层对齐。4)建筑造型要求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应考虑对建筑体型和立面处理效果的影响,为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打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4.建筑平面组合形式①走道式组合走道式(又称走廊式)的组合方式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在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特点: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房间之间通过走道保持联系适用: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等建筑。②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的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特点: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适用: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等建筑。③大厅式组合大厅式组合是以主体大厅为中心周围穿插布置辅助房间。特点: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的。适用: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④单元式组合单元式的组合形式是将关系较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再将这些单元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适用:住宅、幼儿园、学校等建筑中⑤混合式组合混合式组合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组合形式将各房间连接起来。适用于功能复杂的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等建筑。top...(二)房间的剖面设计和空间的组合设计1.房间的剖面设计1)房间的剖面形状房间的剖面形状是根据房间的功能要求,结合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并考虑空间艺术效果来确定。2)房间的高度房间的高度包括净高和层高两个含义。房间的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即室内楼地面到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时,房间的净高应是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层高:指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确定房间的高度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使用活动特点和家具设备配置等使用要求。b.采光、通风等环境要求c.室内空间比例要求d.结构和构造要求e.经济要求2.建筑空间的组合设计1)建筑空间组合的原则①建筑空间组合中不同高度的房间处理a.高度相同或相近的房间组合高度相同、使用性质相近且联系较密切的房间,可组合在同一层;高度相近且联系密切的房间必须布置在一起时,可适当调整房间之间的高差,采用统一的层高;高度相差不大,使用上既有联系又要求适当分隔的房间,需要组合在同一层时,可采用不同的层高,但要保持相互间的联系,应解决高差问题。b.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组合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在进行空间组合时,可根据不同高度房间的数量多少和使用性质,尽可能地安排在不同的楼层上,各层之间采用不同的层高。当高度较大的房间数量较少时,可将高度较大的房间布置在顶层,或附设于主体建筑的端部,也可单独设置用廊子与主体建筑连接。对于单层建筑,高度相差较大的房间之间,可按各自的高度进行组合。②建筑空间组合中的功能要求在进行建筑空间组合时,应根据各层平面之间的功能使用关系,合理地安排各层平面的相对位置。各层平面之间的功能使用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a.并列关系各层平面中,上下对应的各部分之间功能相同,各层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即平面设计中的标准层平面。空间组合时,可按层数将若干个标准层平面叠加即可。b.内外关系各层之间有的对外联系密切,有的对内联系密切。空间组合时,对外联系密切的应安排在下面几层,对内联系密切的可安排在上面几层。c.使用顺序关系对有一定使用顺序的建筑物,应按使用顺序安排各层平面的位置。③建筑空间组合中的结构、设备要求空间组合时,应使结构及设备管线布置合理。通常将室内有较重设备的房间安排在底层,将有设备管线的房间布置在下面几层。2)建筑空间的组合形式①单层的组合形式a.等高组合当各房间所需的高度相同或相近时,可按主要房间所需的高度来统一建筑物高度,形成等高组合。b.不等高组合当各房间所需的高度相差较大时,可按各房间所需的高度进行组合,形成不等高组合。c.夹层组合当各房间所需高度相差很大时,可将高度小的辅助房间毗连在高度大的主要房间周围,采用多层布置,形成夹层组合。②多层和高层的组合形式a.叠加组合每层内各房间的高度相同,只有一个层高,各层之间的层高可以相同,也可不同。这种组合使用方便,结构处理简单,采用较多。b.错层组合同层内几部分空间之间的层高不同,形成高差,或由于地形变化,建筑物几部分空间之间的楼地面高低错开。采用错层组合时,应采取措施解决错层处的高差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一是用踏步来解决错层高差。二是用楼梯来解决错层高差。三是用室外台阶来解决错层高差。多层和高层建筑的空间组合,除以上两种外,有时也可采用跃层组合或夹层组合等。top...(三)建筑体型的组合和建筑立面设计的处理手法1.建筑体型组合1)单一体型单一体型是指建筑物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半球体、圆柱体等。单一体型具有必然的统一感。2)组合体型组合体型是指建筑物是由比较明显的几个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组合体型有对称组合和不对称组合两种方式。各体量之间的组合既要取得和谐统一的效果,又要富有变化。组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突出主体、主从分明。b.整个布局均衡、稳定。c.比例关系恰当。d.通过各体量之间的横竖、形状、大小、曲直的对比来求得变化。2.建筑立面的手法①比例与尺度处理建筑立面中的比例包括立面整体的比例,几大部分(如檐部、墙身、基部)之间的比例,以及墙面划分的若干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它们自身的比例等。设计时,在满足功能、结构等要求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的比例,从大的方面到细部的比例,进行反复推敲,使各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以求得立面的和谐统一。建筑立面的尺度处理应恰当。通常可借助于台阶、栏杆、窗台等构件来衬托出建筑物正确的尺寸感。②虚实与凹凸的处理建筑立面中,“虚”的部分有窗、凹廊、花格等,常给人以轻巧、通透的感觉。“实”的部分有墙、柱、檐口、栏板、阳台等,常给人以厚重、封闭的感觉。在立面处理中,可巧妙地利用虚实的对比关系来丰富建筑立面。建筑立面中,凸的部分有挑檐、阳台、栏板、雨篷等;凹的部分:有门窗、照廊等。在立面处理中,可借助于凹凸的对比来丰富建筑立面,增强建筑物的体积感。③窗与线条处理窗是立面上的主要构件。窗的位置和大小受到内部空间的使用要求和结构的制约。窗在立面上的排列组合,应反映出内部空间和结构的特点,同时,结合墙面上的其他构件,使之有规律、有条理又有变化,富有韵律节奏感。④色彩与质感处理色彩和质感涉及到表面的处理。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可借助色彩与质感的互相交织穿插形成韵律美的图案,运用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使建筑立面富有变化、更加生动。⑤重点与细部处理在建筑立面设计中,根据建筑功能和造型需要,对有些部位应进行重点处理,加以强调,使之更加突出、醒目。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对比的手法,使重点突出。建筑立面中具有装饰作用的细部,如线脚、栏杆、花格等,应给予恰当的处理。top...(四)砖墙的细部构造1.墙脚墙脚是指基础以上靠近室内、外地面的墙段。它包括勒脚、踢脚、墙身水平防潮层和散水等部分。1)勒脚勒脚是外墙外侧与室外地面接近的部位。其作用主要有:保护墙身避免外界雨雪侵蚀而破坏;加固墙身防止受外界机械碰撞而受损;装饰墙身美化立面效果。勒脚的高度确定主要应考虑使用功能和立面造型等特点。为保证防潮,并考虑机械碰撞的影响,勒脚至少应高过水平防潮层。勒脚的构造做法通常有抹灰、贴面或石砌等几种。2)散水勒脚下端沿外墙四周地面设置的向外倾斜的防水构造,称为散水或护坡。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室外地面水及屋檐滴水对墙基的侵蚀。散水需有一定的排水坡度,一般为2%~5%。散水的宽度主要与屋顶排水方式有关。对于有组织排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对于无组织排水,当设有明沟时,檐口滴水中心与明沟竖向对齐;当不设明沟时,散水宽度比屋顶挑檐宽出200mm。散水与明沟的构造做法通常有砖铺、块石、混凝土散水等。3)防潮层墙身防潮层的作用是阻断毛细水,保持墙身干燥。防潮层位置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当室内地面垫层采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时,其位置应设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内地面垫层高度范围内,一般在室内地面下60mm处;b.当室内地面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如灰土、碎砖)时,其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c.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或外墙是地下室墙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和一道垂直防潮层。防潮层做法通常有柔性防潮和刚性防潮两大类。柔性防潮材料主要选用各种卷材;刚性防潮材料主要选用防水砂浆防潮和细石混凝土防潮。2.窗台窗台按位置不同分为外窗台和内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