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实验报告扑热息痛胶囊板蓝根颗粒姓名:吴彦士学号:08030111045专业:生化制药班级:0831班分组:第12组指导教师:谢光杰王良波康熙完成日期:2010-6-10(一)扑热息痛胶囊-----对乙酰氨基酚一:摘要1.简介扑热息痛胶囊:以苯酚为原料制得主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退热和止痛药物,常用于发烧、头痛和其他轻微疼痛。它是许多感冒药和止痛药的主要成分。扑热息痛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无明显抗炎作用。按标准计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是相当安全的,但是由于其疗效广泛,故意或偶然的过量服用也是常见的。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似,但是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对乙酰氨基酚不会使人精神愉快或是改变心情。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类药物不会有令人上瘾和产生依赖性的危险。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式非手性的,所以不会有旋光性。对乙酰氨基酚的两个英文名字都来自于他的化学名称“N-acetyl-para-aminophenol”(N-乙酰-对-氨基苯酚)和“para-acetyl-amino-phenol”(对乙酰氨基酚)。在某些文献中,对乙酰氨基酚被简记作“apap”。扑热息痛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已收入各国药典。尤其是自60年代,发现非那西丁(Phenacetin)对肾小球及视网膜有严重毒副作用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扑热息痛代替非那西丁的局面2.基本信息名称: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扑热息痛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乙酰苯胺;醋氨酚常见商品名:醋氨酚;扑热息痛;泰诺止痛片;雅司达;泰诺林;泰诺;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净,索密痛,二醋洛尔,百服宁,必理通。英文名称:4-Acetamidophenol、paracetamol或acetaminophen。英文别名:Acetaminophen、4-Hydroxyacetanilide、APAP、p-Hydroxyacetanilide、Paracetamol(Acetaminophen)。质量标准:BP\USP。含量:99%-101%。CAS号:103-90-2。分子式:C8H9NO2。分子量:151.16。产品用途:解热正痛药。包装:每桶(箱)(编织袋)25公斤。结构:结构式见图CASNo.:103-90-2上游原料:苯酚对硝基苯酚醋酸酐活性炭亚硫酸氢钠无水碳酸钠铁粉盐酸3.基本性质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熔点:168-172℃相对密度:1.293(21/4℃)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4.制取或来源方法1:苯酚亚硝化法。方法2:对硝基苯酚还原法。5.含扑热息痛的感冒药白加黑、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感康、快克、泰诺、感冒灵、帕尔克常用感冒药等均含扑热息痛,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此外,阿司匹林、止痛片、扑热息痛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也具有肾脏毒性。6.药动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该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β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哺乳期间妇女服用该品650mg,1~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β为1.35~3.5小时。该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7.用量用法每次口服0.25~0.5g,1日3~4次。1日量不宜超过2g,疗程不宜超过10日。儿童12岁以下按每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5g分次服。按年龄计:2~3岁,160mg;4~5岁,240mg;6~8岁,320mg;9~10岁,400mg;11岁;480mg。每4小时或必要时再服1次。8.适应症状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该品因仅能缓解症状,消炎作用无或极微,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活动障碍,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但该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应用该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9.毒副作用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须引起大家的警惕。1、肝脏的毒副反应: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积存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甘胱谷肽耗竭,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发生暴发性肾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少见,如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服用。二.关键词: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对氨基苯酚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胶囊三.实验部分1.绪论:为得到对乙酰氨基酚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由苯酚在硫酸和亚硝酸钠条件下,在0~5℃反应制得对亚硝基苯酚,再经还原得对氨基苯酚。最后经乙酰化得到对乙酰氨基酚。2.操作过程1)制取对乙酰氨基酚1.制取对亚硝基苯酚:取苯酚30g,亚硝酸钠39g,硫酸24ml(1:1)。将亚硝酸钠于烧杯中与冰水(摩尔比1:4)溶解,向烧杯中加入苯酚,并置于冰水浴中,放置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控制温度0~5℃。硫酸分次滴加,先慢后快,滴加时间2~3h。其中前两小时加入总量的40%,后一小时加入剩余量。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深到浅,反应结束。静置,抽滤,并水洗至ph=5,得对亚硝基苯酚58g。2.制取对氨基苯酚称量计算(对亚硝基苯酚与硫化钠摩尔比1:1.1),取Na2S·9H2O38.2g置于烧杯中,加水30ml溶解,控制反应温度38~50℃,1小时内分多次加入对亚硝基苯酚,加入完全之后并搅拌0.5小时,升温至70℃保持20min,冷却到40℃,用硫酸(1:1)调节ph=8,结晶,抽滤,得到对氨基苯酚粗品67g。3.精制对氨基苯酚:精制对氨基苯酚配料质量比:对氨基苯酚:硫酸:氢氧化钠:活性炭=1:0.477:0.418:0.418:0.1粗品对氨基酚溶解于水中再用硫酸调节为ph5~6,并加热至90℃加入适量活性炭加热至沸腾,保温30分后加入重亚硫酸钠,抽滤,冷却25℃以下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再过滤。得到3g固体产品和大量滤液。4.由对氨基苯酚制备对乙酰氨基苯酚:将得到的3g固体产品和适量滤液、55ml乙酸酐和2g亚硫酸氢钠加入到圆底烧瓶中,轻轻振摇成均相,于80℃水浴中加热回流1.5h,放冷没有析出晶体,只在烧杯底部一层浅黄色粉末。5.用滤液加热蒸发结晶将滤液置于烧杯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两小时,冷却、结晶,得到浅黄色粉末。2)制取扑热息痛胶囊1.空硬胶囊的制备;2.辅料的制备:按比例称取淀粉后加入主药,制成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药物分装的到胶囊。3)工艺流程图苯酚亚硝酸钠1:1硫酸水亚硝化抽滤水洗甩干对亚硝基苯酚滤液“三废”处理对亚硝基苯酚硫化钠还原1:1硫酸中和pH=8结晶抽滤粗对氨基苯酚硫酸活性炭过滤调节pH=8过滤精制脱色重亚硫酸钠甩干对氨基苯酚精品酰化:酸酐酰化结晶过滤扑热息痛粗品对氨基苯酚精制:扑热息痛粗品溶解脱色抽滤冷却结晶干燥辅料扑热息痛精品胶囊3.实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失败很多次,但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终于制备出了一颗颗扑热息痛胶囊。四、总结经过这次制备扑热息痛的实验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我对这次制备实验进行总结,总结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实验的第一天,指导老师并没有让我们直接去做实验,而是给我们制备任务以及合成药物名称和原料药名称,让我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然后选出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我们第12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自己先去查找资料,然后我们再把资料综合在一起并进行讨论,最后决定以苯酚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因为我们都认为此路线比较成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然后,我们再根据任务完成的量来估算出需求原料的用量,因为在制备合成中每一步的反应产率无法能正确计算出来,所以我们用通过估算得到原料的用量。我们四个人就分开去领取仪器和试品,就开始做制备实验了。扑热息痛的制备,第一步是制备对亚基苯酚,合成路线是以苯酚、亚硝酸钠、硫酸和水进行亚硝化,这一步在制备过程中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整个产品的产率。这步主要是控制温度的问题,很难把温度控制在适应的范围内(0~5℃),而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冰不足够,加上亚硝化的时间比较长和滴放硫酸时会产生热量,导致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曾多次超出这个范围,从而影响了对亚基苯酚的产率,不过这个反应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接下来的是抽滤、调PH、然后用硫化钠还原对亚硝基苯酚制取对氨基苯酚,再经过一系列的反应终于合成了扑热息痛(看前面的合成步骤和流程图)。接着就是制备成软材,过筛制颗粒,干燥后装入空胶囊壳,即得。我们制备出来的扑热息痛胶囊的颜色太深,结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但我还是很喜欢,毕竟是我们亲手制取出来的物品。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存在以下的因素:加入的活性氮太少,导致脱色效果不太好;在亚硝化时,反应温度曾多次上升达8~10℃,超出适应的范围(0~5℃),引起了副反应;在酰化过程中,加入亚硫酸氢钠抗氧剂时,浓度过高;可能与抽滤时滤纸的放置有很大的关系;实验的复杂在于硝化的反应温度控制和多次的调节PH值……以前我们做过的实验比较多,但在这次制备扑热息痛实验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这次实验让我养成了初步查找、整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前做过的实验,我们都是按照实验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实验。但经过这一次,让我深深的懂得查找资料再去完成实验的重要性,查找到的资料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实验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加深了对药物合成、化合物性及反应性能的理解,培养了我们正确选择合成较先进的方法,并且进一步熟练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但是给我受益最深的还是做实验时认真对待的态度,因为对于操作程序中某些关键步骤而言,哪怕是作微小改变,都可能使实验前功尽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在这次的制备实验中,自己的实验能力也不断提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的精神。虽说制备扑热息痛实验是对前人实验的重复,但对我们来说也并非是一条容易的事,但它让我们在学习实验中获得相关的知识。这次制备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现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不够强;加料时没有注意一些细节;趁热过滤前没有给仪器预热,所以结晶阻塞,导致浪费很多时间;使用一些药品时,不太注意它们的腐蚀性;控制不好反应温度,使产品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实验的设备太少,很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