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03年第43期(12月15日)总第222期宏观与体改.......................................................................................................................................1央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同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1中国半年内对国有商业银行大改革...............................................................................2财税联动支持东北增值税转型率先试点.....................................................................2央行关注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对经济的影响...................................................................211月份我国物价水平继续快速上扬..............................................................................3产经动态...........................................................................................................................................3能源“三荒”掣肘岁末经济...........................................................................................3中国未来20年面临能源挑战.........................................................................................4天则周评...........................................................................................................................................4巴曙松华中炜:注资国有银行:“活血化瘀”还是“败血于内”?.......................4华生:股权的规范化应坚持竞价除权的原则...............................................................5海外传真...........................................................................................................................................7萨达姆被捕刺激全球市场...............................................................................................7美通缩阴影正逐渐消除明年年中可能加息.................................................................7返回目录宏观与体改央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同时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央行12月10日公布,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从2003年12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89%下调至1.62%。此次利率改革之后,银行不需要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且浮动空间加大。以1年期为例,调整后的最高存贷差达到7.05%。这样高的收益可以鼓励银行将贷款放给信用级别较低的中小企业,有利于目前信贷结构的调整。但贷款利率空间上浮,也可能增加许多高风险贷款,增加今后几年银行呆坏帐率上升的隐忧。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增加市场对短期固定收益品种的需求,打开短期收益率下降空间,引起货币市场利率和国债市场短期品种收益率的下降。同时,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有利于公开市场操作发挥效力。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将挤出一部分超额准备金,央行一次基础货币的吞吐将有效影响银行头寸,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另外,截至本周为止,央行最近3次公开市场操作固定利率数量招标均流标,市场对央行制定的利率似乎并不认可。此次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后,将增加银行对短期票据的需求,有助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顺利完成,实现回笼货币以及调节市场利率的双重目标。(编自2中经网)返回目录中国半年内对国有商业银行大改革中国总理温家宝九日透露,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已经确立,半年内就会开始进行大力度的改革。温家宝承认,金融机构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改革中最为艰巨的任务。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呆坏帐比例高、资本充足率低、利润低,因此必须下最大的决心推进银行改革。必须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此前必须做准备工作,如降低不良资产率,充实资本金,银行有赢利。这样才能进行股份制改革,最终上市。(编自中新社)返回目录财税联动支持东北增值税转型率先试点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近日正在抓紧制定实施细则支持振兴东北政策。税收优惠方案有望今年底出台。中央财政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要用于失业工人补助及承担部分企业破产成本;国企历史欠税有望被部分豁免;各级财政筹建“剥离企业办社会专项资金”国税总局指出东北地区率先实现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试点。据了解,对于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新购进的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国家将首先予以抵扣。实施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增值税转型改革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将大大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中央财政将会考虑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而造成的地方财政减收,适当增加一般转移支付的力度。此外,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制订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措施,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的措施还包括:将对一些高负债企业的历史欠税适当减免,对一些企业因历史原因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欠税,按照规定经由国务院批准后豁免。(编自财经时报)返回目录央行关注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对经济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出席“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并在会议开幕式上讲话提出,中央银行也要关注城市土地管理模式对宏观调控和融资结构的影响。周小川在会上说,城市土地管理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土地批租模式;另一种模式对土地的供应量和交易基本不设限,但使用的土地要定期进行评估,在评估价格的基础上征收财产税。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但市政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往往收费有困难。多种分析表明,选择不同的模式对房地产价格有重大影响。批租制是初始一次性把地价全部打入,财产税则是低价购置,以后逐步征收,有一点像存量和流量的差异。由于城市是动态发展的,致使两种模式区别很大,对房地产的价格指数也就影响很大了。周小川对土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可能引发的资产与信贷风险作了分析。他说,无论是城市设施还是房地产都有价格风险,中央的有关政策也强调要警惕“泡沫”。一些人批评银3行对房地产贷款增长过快,特别是开发商贷款,承担了过大的风险。但应看到,这些贷款大多都以土地作抵押品,银行对开发项目放贷的风险并不大,用银行的术语说是作好质押的。而背后隐藏的风险还是要归结为土地管理模式。如果土地批租价格存在“泡沫”,银行就会面临抵押品价值不足的风险。这方面,日本的教训是惨痛的,香港房地产价格剧烈回调也值得我们关注。(编自中新网)返回目录11月份我国物价水平继续快速上扬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3%,而10月份这一数据是1.8%。从公布的数据看,食品价格上涨为8.1%,是分类别中上涨最多的一项,而其次是消费品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食品价格带动了CPI猛涨。统计局权威人士预测,今年全年的CPI,应该在1%或者是略高于1%的位置徘徊,明年也不会太高。因此,应该客观看待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突升。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月度企业间商品批发价格变动情况报告表明,11月份物价总水平继续快速上涨,较上月升1.9%,较上年同期升5.5%;前十一个月较上年同期升1.9%。11月份,农产品价格较上月升3.2%,较上年同期升9.7%;煤油电价格较上月升1.1%,较上年同期升4.4%;农业生产资料中的化肥价格较上月升2.2%,较上年同期升7.2%;农药价格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同期升0.3%。11月汽车价格较上月降0.3%,较上年同期降4.3%。其中,轿车价格较上月降0.1%,较上年同期降7%。(编自中经网)返回目录产经动态能源“三荒”掣肘岁末经济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今年入冬后已有浙江、福建、湖南、山西、四川、河北、内蒙古等7省区先后拉闸限电,其中以浙江省最为严重。各省区新近出台的用电举措更让人深刻感受到电力紧缺之痛:从11月30日开始,湖南长沙150万市民分区分片计划用电——每连续供电三天之后,停电24小时;广东省规定:从12月1日起,当居民用电量超过“定额”后,将不再享受原先的优惠电价;能源大省山西也不得不精打细算地对11个地区按月切块分解指标以“勉强度日”。然而,发电用煤告急,却是许多行业官员始料不及的。一组数据敲响“警钟”:全国直供电网库存煤1226万吨,较10月份下降了141万吨。华北10个电厂、华东12个电厂、山东6个电厂电煤库存先后降至安全警戒线以下,仅能满足电厂2至3天用煤量。官方预计则更有说服力:明年中国的煤炭供应缺口将达到1.4亿吨。几天后,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即将举行,据悉,国内各大电厂目前已摆出抢购的架势。与此同时,“油荒”也不期而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汽柴油紧缺警报频起。加油站门口排起长队,“油已售完”、“限量供应”的告示让很多司机变得没了脾气。从10月下旬开始,成品油特别是柴油货源紧俏,“油荒”呈现蔓延之势。(编自北京晨报)4返回目录中国未来20年面临能源挑战最近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未来20年能源领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研究报告认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经济翻两番,届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反映到能源领域,我国面对的情况要比发达国家在同一历史时期经历的情况复杂得多。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2001年,我国终端能源用户能源消费的支出为1.2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比例为13%,而美国仅为7%。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目前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我国目前已存在环境透支,虽然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从1990年到2001年下降了52%,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却从1980年的3.94亿吨碳增加到2001年的8.32亿吨碳;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直接造成的酸雨面积也在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