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托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研究报告慈溪市宗汉街道星光幼儿园课题组执笔马红央【摘要】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终身受益。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在《纲要》指导下,结合托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通过两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有如下收获:一是开发、构建了生活游戏化课程;二是形成了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测评标准;三是我们的幼儿从最开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要老师帮忙到现在的自己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不仅不再需要老师的帮助,有时还能主动照顾同伴、让热情地帮老师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的进步明显。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如:不能按时睡觉、挑食、不会自己吃饭的毛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改正。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班级风貌。四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不仅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五是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更新了家长旧的教育观念。关键词:生活习惯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合育一、研究概况(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一个个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太阳”,几代人都围着他们转,渐渐使孩子们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2010年9月,我们对刚入园的托班幼儿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绝大部分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意识,如:不会正确使用餐具,不能独立进餐,许多孩子存在挑食、偏食现象,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时期,0-6岁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期,而3-4岁幼儿正是人生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已具备有意识的特点,并且可塑性强,可以接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对人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终身受益。但是如果不适时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这会给幼儿未来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通过教育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而且劳动观念,集体观念明显增强,还培养了幼儿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将使人终生受益。2011年3月我们对托小班幼儿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幼儿生活习惯的缺乏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许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诗中写到的一样。“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日本心理学家山下俊郎把这种“可怕的礼物”称之为“过度教育”,并指出: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现在的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还明确地对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别的事都由爸爸妈妈来做。”另外,由于一些家长自身在对生活习惯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对于孩子的良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3、幼儿园缺少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能力的培养。评价制度等诸多原因,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习惯于智力开发教育,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虽然部分一线幼儿教师,在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了一些如何培养生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但有些仅仅只是表面研究,不够深入细化,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为此,因此我们根据托小班幼儿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抓住这个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从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也有助于提高我园的办园水平。(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托小班幼儿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生受益。2、探索对托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测体系。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三)理论依据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从古到今,我国就有很多习惯培养上的教育理论,首先从习惯培养重视度来说: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教育,在教育中不仅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注重一些基本习惯的培养。如由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对习惯有各自的观点,在习惯培养的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到了近代,以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提出了:“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思想的教育理论,为现代的习惯培养提供了理论的依据。近年来,儿童行为习惯也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谅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其次,从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来说: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认为人的巨大差别主要在于后天习惯的不同,他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如同天生的一般。他认识到了习惯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陶行知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说:“从福禄贝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陈鹤琴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因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应以课程为载体,将习惯培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在学前阶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奠基。再次,从行为习惯培养方法来看:古代荀子认为,为了维护群体的良好秩序,就应“为之制礼仪以分之”。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为规范,以节制和改造人的“恶”。因此,他主张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外在的规范变成人的日常行为习惯,转化为人的本质的一部分,使人们在群体中共同生活和发展。他结合自己学习和教育的实践,总结了一些学习的好方法和习惯:如“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在荀子看来,在学习中注重方法,躬行实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专家林格提出了23种习惯培养的方法;众多的学前教育文章中,大多的研究都落脚在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上,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培养方法。因此,我们设想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幼儿的特特点,优化原有方法,运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来形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从一些西方国家对习惯的研究来看:一习惯培养教育理论上: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在培根看来,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他写道:“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但愿人们能尽可能培养起良好的习惯”。这样,培养良好习惯就应该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出发,提出了“自然教育”思想。在卢梭看来,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培养一系列自然的习惯,是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和谐发展是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本着遵循自然的原则,充分发掘人天赋的各种潜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使之成为有智慧的、有德行的、身体强健的、能劳动的人。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在教育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二习惯培养途径上: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认为,习惯、社会与教育三者关系密切,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教育传承已有的习惯,另一方面,培养种种有用习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家庭在孩子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纵观国内外关于行为习惯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行为习惯的研究早已成为我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发现当下以园本化为发展前提下的系列习惯培养的研究成果为数还不多,因此,本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培养的操作体系,为本园的内涵发展添砖加瓦。(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本课题依据上述理论,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幼儿园自身情况和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并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定位于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这两方面内容,通过这些习惯培养以带动全面习惯的养成。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侧重于:幼儿的进餐、入厕、盥洗、午睡、喝水。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侧重于:锻炼习惯、卫生习惯、整理习惯。总目标主要目标具体目标培养托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目标1独立进餐目标2独立入厕盥洗目标3独立午睡目标4喝水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目标1锻炼习惯目标2卫生习惯目标3整理习惯。本课题的研究从2011年3月开始,2013年7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的申报。2.材料、书籍和申报表材料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6月)1.分析我园托小班幼儿的基本情况,对幼儿和家长进行生活习惯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并进行个案调查,观察记录,跟踪指导;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2.研究论文每人1—2篇、课题研究报告。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7月)1.收集整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成员认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申请结题。2.研究论文集、结题报告。研究对象为幼儿园托小班幼儿,采用的主要教育行动有:通过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来推动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使用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等。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法、比较法)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游戏法、情景法、榜样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3.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谈话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需要采用榜样示范法、赏识激励法等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良好生活习惯的培二、研究过程(一)理论学习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首先学习了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托小班的年龄。在这个时期,他们具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