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构建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作者:王麒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梁锐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研究——兼论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2003该论文主要研究了有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区域化.针对现代经济金融区域化的表现,该文在理论介绍部分介绍了有关区域经济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并以这两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有关区域金融理论的内容和区域金融中心理论.在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发展以及它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过程的特点.在这一部分中着重说明了当前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以香港、新加坡、纽约和东京为例,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在研讨国际融中心以后,该论文转而研究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在这一部分中,先介绍了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由此讨论了中国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该部分以上海、北京、武汉为例介绍了中国不同层次金融中心的发发展以及现状.最后部分详细研究了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问题.这一部分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及重要性入手,层层深入说明深圳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认为珠江三角洲应该建立金融中心,而深圳是首要的选择,这是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的.在论文的最后就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相关建议策略.2.学位论文赵亚珊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2007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现代经济已经是金融经济时代,是一种在高度货币化和高度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现代金融经济的一个特征是区域化。现代经济金融区域化的表现是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区域金融中心从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促进经济增长三方面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是金融中心基本构成要素与发展基本条件,认为金融中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足够多的金融机构、资本货币市场条件基本完善、收入、储蓄和存款增长能支撑储蓄投资循环,完整的金融产业链、信息基础设施和微观信用基础良好、政府善于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优化软硬环境以吸引外资的流入、有利的区位优势和充足的人力资本;金融中心发展应该具备一个贸易中心的城市、容许金融因素方便地流进流出和有令人满意的法律与政府监管环境。自然集聚过程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而政府推动是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构建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金融业协调发展和有利于化解东北区域金融风险。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前置条件是较高的行政区位、必须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金融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宽松的政策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当规模的金融核心人才和相关从业人员。沈阳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拥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蓬勃发展颇具规模、金融外向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辐射能力增强,适合建立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当然,构建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还面临相邻城市的竞争压力、政策法规建设和金融发展规划的滞后、经济管理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和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融资渠道欠发达、高级金融人才匮乏等不利因素。沈阳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应该选择为政府主导型模式。沈阳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以本地经济为依托,以东北地区以及环渤海经济供求为拉动,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和制度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前来投资和设立办事机构,从而加快金融中心聚集和形成进程,努力完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微观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大连对沈阳构建金融中心的补充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改善东北信用环境、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货币金融政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核心竞争力。3.期刊论文何元锋兰州建设金融中心问题研究-甘肃金融2005,(11)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金融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具有成为万能垄断者的趋势和可能.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一个大问题.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金融抑制与经济抑制并存的怪圈.走出金融与经济相互抑制的困境,必须优先发展金融业.发展金融业需要从战略和长远考虑,有大思路、大构想和大举措.把兰州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金融带动发展战略,就是这样的大思路、大举措.兰州实施这一思路和战略是必要的、可能的,必将对兰州和甘肃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4.学位论文刘芳我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研究2008城市化是对城市发展进程的一个概述。‘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瓶颈这个难题大大地阻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具有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优化生产要素布局方面的特殊功能。它对城市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与金融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第一章着重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思路以及本文的特色。第二章对三个方面作了论述:一是对城市化和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作了概述;二是对我国解放后城市化和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三是对研究城市化和金融发展关系的文章进行概述和分析。本章首先就各个学科对城市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实体化了城市化,即在物质和形态上的改变,具体表现为城市物化的条件,如人口、面积、设施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等的改变;二是非实体化的城市化,即从精神、意识层面和生活方式层面的改变,具体表现为农村意识、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意识、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化过程即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过程,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其次对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通过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来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的集聚作用又使得城市化的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对近百年来形成的三个主要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结构论、麦金农.肖学派理论以及金融体系功能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最后,对国内外金融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三章先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与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接着探讨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的机制。3.1节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金融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总述,然后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1.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2.我国城市结构不均衡,东西部城市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3.城市化体系不稳定。3.2节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发展历程进行了总述,然后就经济货币化程度、经济金融化程度、经济证券化水平三个方面探讨了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情况,发现:如果采用麦金农提出的货币化指标(M2/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货币的标准,那么,中国的货币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化水平还高,而这有悖于传统的金融经济理论;如果用金融相关率(FIR)来衡量经济金融化程度,那么,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经济金融化的速度也慢于发达国家;如果用债券余额/GDP来衡量经济证券化的水平,那么,目前我国经济证券化水平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3.3节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相互作用的机制,认为金融发展从以下方面来推动城市化进程:1.金融发展将对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好的资本支持;2.金融发展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3.金融发展将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通过城市的集聚效益和扩散效益,城市化反过来促进金融发展。第四章选择了对城市化水平、金融发展、经济发展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协整检验、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式,对我国城市化水平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4.1节主要说明实证分析中选择所用指标的原因,及所用数据的来源。4.2节重点对我国城市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该节从全国层面出发,以城市化水平(LY)、金融发展水平(FIR)、经济增长水平(RGDP)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ICR)等变量,建立了VAR模型,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政策建议与文章的不足之处。本文首先根据前面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城市化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之间是一种长期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在长期它们是同向发展变化的。2.城市化水平提高会导致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3.我国金融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下仅是单向的,即金融发展是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城市化进程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上章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它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而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虽然城市化的集聚效应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规模金字塔的顶端的大型城市,在我国城市数中占绝大部分的中小城市这种效应还不强烈;与此同时,扩散效应是建立在集聚效应的作用非常强烈的前提下的,因此我国目前除了东中部地区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扩散效应,在全国来说这种效应还很微弱。4.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受外部条件的某一冲击后,会逐渐传递给城市化水平,给城市化进程带来同向的冲击,而且这一冲击具有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并且这种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可见更好的发展金融业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5.城市化水平发生变动,不考虑城市化自身的贡献率,经济增长对其的贡献率是最大,然后才是产业结构变化和金融发展水平。然后针对前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鼓励开办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2.加快中小城市金融的发展,为中小城市更多的资金支持;3.在西部地区逐步形成金融资源高度集聚、金融体系基本完备、经营机制灵活高效的金融市场,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最后,尽管本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研究条件及个人知识水平所限,文章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第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发展历程导致一些数据的不可获得,文中的数据模型只使用了1978-2006年期间的数据,数据的样本量比较小。第二,由于数据的问题,本文仅从全国这个大范围对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而没有从城市的角度对城市化进行细化的研究。第三,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化反映了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因此本文在实证中只选择了金融相关率(FIR)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但是用一个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08138b21-1259-4203-a7ad-9df500f53699下载时间:201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