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申报类别:重点课题课题指南编号:E-5课题名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职校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研究课题主持人:王道荣工作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系电话:0514-87012109电子信箱:yuhuo266@sina.com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制填写说明一、课题申报类别填写“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二、“课题指南编号”是指附件1中列举的各条目代码,如“A-2”。三、课题名称应科学、简明、准确。四、课题主持人仅限1人。相关材料需经单位审核后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五、申报书中有关外文缩写,须注明完整词序及中文含义。六、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有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书,材料附后。七、申报书提交一式3份。内页填写为小4号字,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同类研究现状综述”、“课题设计论证”部分可增补插页。八、课题申报相关资料电子稿可从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网(网址:)下载。一、课题主持人及主要成员信息主持人姓名王道荣性别男年龄44行政职务主任职称高级讲师从事的专业与年限心理学15年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联系电话15861352685邮政编码225127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路98号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职称工作单位从事的专业(学科)研究分工王方松教授扬州大学心理学顾问周春开副教授扬州大学教育学理论研究吴人钢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五台山医院心理学行为治疗陈爽讲师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职教语文文化研究丁传伟讲师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科研统计周蒋浒讲师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职教德育实践研究主持人相关研究主要成果序号成果名称备注1高职生心理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连云港师专学报,2007(6)2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3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国民人格教育,文教资料,2008(32)4职校生人格完善与自我发展实验研究,文教资料,2008(36)职教论坛一等奖5危机:高职生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08(12)6人格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缺失与回归,江苏高教,2009(6)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人格成长: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职教论坛一等奖8主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扬州大学基地立项课题。2008(12)已结题9主持“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完善与自我发展实验研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编号C0182,2010(7)已结题二、同类研究现状综述(含主要参考文献)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塞里格曼·谢尔顿。该学派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如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社会环境,基于群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影响天才发展,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这些品质的根源和效果上;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目前全美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本世纪初,江苏学者任俊、叶浩生等介绍并进行了积极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得以在中国大陆传播,二位学者在积极人格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相关的成果,如《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很多的学者在相关领域均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其中李萌、张冲等学者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并著有论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本人自2007年起开始关注并实施了由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立项的课题研究《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并有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发表。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积极心理学的关注和研究大多集中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治疗等方面,而关于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的则比较少。在教育领域,体现了这样的一个特点,关注普通教育的多,关注职业教育的少。目前所能检到的有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马珍珍《对特殊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调查研究》、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丁翠等对智障儿童的积极人格的研究(现代特殊教育,2008,7)。上述学者的研究尚未就职校学生这一群体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占据了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对象既有着一般学校学生的共同特点,当然也有着其独特的个性。深入了解职校生人格发展的现状,深入研究职校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培养职校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对于促进职校生的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参考文献:[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职成〔2008〕6号)[2]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任俊.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马珍珍.对特殊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8(8)[5]丁翠.促进智障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7)[6]王道荣.大学生人格教育与自我发展实验研究.文教资料,2008(36)[7]王道荣.积极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境界.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8]王道荣.人格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缺失与回归.江苏高教,2009(6)三、课题设计论证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2.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基本思路、方法和阶段安排。限3000字以内。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1)主要目标本研究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调查与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职业学校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缺失,通过文化引领、行为引导,人格教育、心理辅导、团体训练等方式,着力培养实验对象具有乐观自信、认真负责、自主进取、团体合作、顽强不屈、文明守法、诚信友爱、终身学习的积极人格特质,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大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为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现状的分析,将深入剖析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的深层问题,提出增强职业教育德育实效、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以期达到提促进实验对象积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法。(2)主要内容①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②职业学校文化引领促进积极人格特质的体系建构;③职业学校行为引导促进积极人格特质的体系建构;④职业学校德育积极人格教育体系的建构;⑤职业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建构;⑥职业学校积极人格评价体系的建构。2.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将贴近职业教育的实际、贴近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贴近将要走向职业岗位的学生,立足于解决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素质不高,办学吸引力不大的实际,着眼于指导职校生走出消极低迷的应付状态,调动职校学生发展的内在主动性,开发出他们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积极向上的需求,体验到成长和成功的乐趣,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成为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家长满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实验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唤发出他们自主进取的内在需求,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使职校生能够成为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能够成为有吸引的教育平台。3.基本思路、方法和阶段安排(1)基本思路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客观分析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研讨,提出培养职校生积极人格特质的路径、方法,通过实践研究,最后形成具有高质量的职业学校学生教育体系,为职校生的自主成长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2)方法①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相关文献资料,适当借鉴,灵活运用。②行动研究法。通过“理念—行动—习惯—人格”、“内观—重构—完善”等系列环节,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的思想,用文明的习惯引导学生的行为,用激励的快乐加深学生的体验,用尊重和信任塑造积极的人格。③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对象的跟踪调查,适时进行对照与比较,科学设计相应的对策,积极引领研究的进展。④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实验档案,追踪个案成长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3)阶段安排①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前期论证、文献研讨、成立小组,拟定方案。②实施方案阶段(2011年1月—2011年8月)组织实施,中期论证、阶段评估。③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研究成果,准备课题鉴定。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1.成果形式(1)形成关于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开发并形成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教材;(3)构建起职业学校积极人格教育的理论框架与操作体系;(4)积累富有实效的课题研究案例;(5)编撰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专集。2.实践意义(1)尊重职校生消极人格特质的客观存在。课题研究充分尊重职校生消极人格特质的客观存在,不再采取否认和否定的态度,而是尊重事实,接受现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用尊重换取学生的信任,从而赢利学生的发展。(2)重视对职校生积极人格特质主动开发。课题研究将通过文化引领、行为引导、团体辅导等方式,重视对职校生乐观自信、认真负责、自主进取、团体合作、顽强不屈、文明守法、诚信友爱、终身学习等积极人格特质的主动开发,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3)强调对职校生内在潜能的积极发掘。课题研究将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强调对职校生内在潜能的积极发掘,唤发出学生自主进取的内在需求。(4)加强对职校生积极体验的尊重和引领。课题研究将通过有梯度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得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强化积极的行为,养成积极的习惯,形成积极的人格。3.推广价值本课题研究将充分调动职校生的积极性,唤醒他们内在的潜能,开发出他们自主进取的积极人格特质,将大大增强职业教育德育实效性,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促进职校生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的积极改革和科学发展。因此,积极实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职校生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与措施1.本课题负责人具有26年的教育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热心科研,曾参与或主持教育科研课题4项,多次在省市级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多次被表彰为先进教师和先进科研工作者。核心成员集中了本地区及本学校权威学者和骨干力量,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实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课题组成员安排充分考虑了专业特长和年龄结构等因素,既有领导骨干、学术骨干引领,又有中青年骨干的积极参与,人员组成结构比较合理。2.我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有着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