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扬州市第六届党代会全面提升“三个扬州”建设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王燕文2011年8月25日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1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7以创新为动力推进转型发展.................................................................................9以精致为取向推进特色发展...............................................................................13以幸福为根本推进和谐发展...............................................................................16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8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提升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扬州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扬州积极应对新考验、探索新路径、取得新成就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开放开发、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富民优先、科教兴市五大战略,2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比省定目标提前两年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经过五年的努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全市经济保持高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五年累计分别达8214亿元、549.4亿元、1.83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3%、27.6%、32.7%。产业转型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9.7:55.3:35调整为2010年的7.2:55.2:37.6,大众整车、中海造船、玛切嘉利、晶澳、天威太阳能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扬州,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18.8%提高到37.9%,其中“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1.1%。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14.9%。高效农业基地化、园区化、产业化、设施化发展实现新突破。载体创新、人才创新成果显著,先后创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和重点研发平台,12名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在扬创业,人才队伍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经过五年的努力,名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形象全面提升。2010年“双东”历史街区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称号,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被授予首个“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称号,并升级为5A景区;老小区、老街巷和“城中村”整治全面推进;新城西区一期基本建成,广陵新城、开发区临港新城、邗江蒋王片区、维扬蜀冈生态片区建设全面展开。“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成为城市重要节庆品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建成启扬高速扬州段、安大路等工程,加快推进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沪陕高速公路江六段等建设。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六圩污水处理厂、第五水厂等城市功能性设施,顺利推进乌塔沟分洪道建设,市区和江都、仪征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完成节能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扬州环境优美度竞争力列全国第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突破。沿江“一3体两翼”都市区拉开框架,“一带一轴”市域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从48.3%提高到56.7%。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从53.8%提高到56.9%。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所有行政村通四级公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宽带”,所有乡镇建有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经过五年的努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加快集聚发展要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汇银家电、长青股份、亚威机床成功上市,宝胜股份、扬农化工实现定向增发,亚星集团与潍柴实现战略性重组,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五年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是前五年的5.6倍。完成市区、高邮、江都、仪征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新增银行金融机构9家、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农地确权改革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以事企分离为主要任务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成立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和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文化体制改革获得全国先进。以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分别达84.64亿美元、275.81亿美元,是前五年的3.9倍、2.8倍;园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集中集聚集约效应日益显现,园区单位面积产出五年增长近3倍,扬州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园区在省内争先进位成效明显,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经过五年的努力,民生事业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更加注重发展指标与幸福指数同步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766元、9462元,是2005年的1.9倍、1.8倍。五年新增就业人员60.4万人,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7%。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37.8平方米、42.2平方米。基本4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市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音乐厅、游泳跳水馆等建成开放,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成文化站。扬州中学树人学校、梅岭中学、育才小学等中小学校在城市新区组团办学,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均衡配置,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建成市传染病医院新院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医院,迁建惠民医院,基本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新闻出版、信息传媒、广播电视、社会科学、人口计生、档案等事业取得新成绩。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四位一体”社区管理模式初步建立,“平安扬州”、“法治扬州”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和防震、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6%以上,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优秀等次”,获得“全国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市”称号。城市文明显著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学习、争做“扬州好人”蔚然成风,并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去年扬州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今年又位列江苏省“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推荐名单”榜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扬州城市居民幸福感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经过五年的努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实现新提升。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注重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加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和推动党员干部增强“五种能力”、大兴“五种作风”。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创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三考三推”方式,组织市级机关百余名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公开选调1000多名年轻干部赴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顺利完成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富民党建”、社区“和谐党建”、企业“活力党建”取得新成效,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5团体和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绩。“市委书记信箱”、“寄语市长”、“市民论谈”、“人大代表与选民见面日”、“政协委员界别活动周”、“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等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新型互信关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阳光工程——规范事权行动”、部门权力内控体系建设和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会述职述廉,广泛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构建具有扬州特色的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团结奋斗,开创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崭新局面,夯实了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五年的团结奋斗,激发了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营造了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五年的团结奋斗,形成了人心思进、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确立了“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的城市精神。五年的奋斗历历在目,五年的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历届市委传承接力、市级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扬部队全体官兵,向长期关心支持扬州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环境新变化、发展阶段新特征和人民群众新期盼,引导广大干部从自我满足、小成即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经验主义、路径依赖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先后确立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等奋斗目标,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奋发有为。实践证明,突破发展的瓶颈,首先是突破思想的瓶颈,只有把解放思想与准确定位、优化理念、创新举措、善于突破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解放思想不停步、奋力开创新局面。6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第一引擎,审时度势,及早谋划产业创新,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