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 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找规律赣榆黑林小学谢松涛222122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9-60页内容:找规律。教材简析:《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4、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思路: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1、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吗?那我们来欣赏欣赏他们好吗?他们在这排队,你能猜测下一个是谁吗?2、出示红绿灯,快速播放,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下一个是什么灯的呢?3、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我们再一起做个游戏,我来做你观察。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时候,你就喊停,我就停。”教师在黑板上画了1朵红花,接着在红花的后面画1朵黄花,接着又画了1朵红花,再画1朵黄花……老师(以惊奇的声音)问道:“可以停了,你们发现规律了?”“发现了!”“先不说,我来问问好不好,找学生回答,你来说,我再往下画,是什么颜色的花?”……老师再问:“再往下画,什么颜色?”……问全班:“如果按你们心里所想的规律,能画完吗?”……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1红色和1黄色的是一组。”(教师板书:花:每组2个:红、黄)老师这儿还藏着一个问题,想挑战吗?”……老师(放慢语速):“如果照这样画,第十五朵是什么颜色的?”2、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谈话:国庆节时,公园里的盆花、彩灯和彩旗把公园装点得十分漂亮。(出示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3、小组活动与交流4、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让学生上台指着图说观察到的规律。[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用多媒体的画面创设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次说出盆花、彩旗和彩灯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再次感知周期规律,即:周期现象表现为每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试一试,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找出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全班交流。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可能有的想法:(1)画图的方法:●●●●●●●●●●●●●●●第15盆是蓝花。(2)列举的方法: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所以第15盆是蓝花。(或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蓝花,双数的都是红花)(3)计算的方法: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教师追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如果计算中,发现没有余数,说明什么呢?为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画的图解释:●●●●●●●●●●●●●●●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3、比较反思,优化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有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画图较麻烦,列举的方法有局限性,计算方法比较简便)[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在面对新的现象或问题时,能主动寻找策略,发现新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活动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用计算方法的简便性,从而巧妙的实现策略的优化。]四、独立尝试,优化解题方法1、出示“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①“第1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彩灯可以看作一组?15÷3=5(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五组,最后一个是第五组的最后)②第18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17÷3=5(组)……2(个)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这两个分别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余数是1、2是红旗,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设计意图:当学生获得了解决简单周期规律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运用该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五、多样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1、师:小明和小芳在棋下忙,小红则忙着穿珠子!(课件显示练一练第2题)(1)照这样子穿下去,你知道第18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的吗?第24颗呢?比一壁,看谁第一个猜出来!(2)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书。(3)讲评板书时提问:18÷4=4(组)……2(颗)4是什么意思?2个4的意思一样吗?余数2代表什么颜色?没有余数又代表什么颜色?2、上体育课,男生排成一排,按照一至二报数。这排男生共有25人,第10位同学报(),最后一位同学报()。其中共有()名同学报“一”,共有()名同学报“二”。3、6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在做游戏。从小刚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每人依次说出1个字,共同念儿歌《大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只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谁说到最后一个字“五”,就要被淘汰。然后剩下的人再按照这个规则进行,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胜利者。谁将会第一个被淘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设计意图:以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点,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4、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师: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大自然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规律现象,如:霓虹灯、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等,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眼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课件演示生动的画面配以悠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日出东方日落西山、月圆月缺、四季的交替等自然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规律再配以多媒体音画的再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之美、规律之美,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今天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简要回顾找规律的过程,加深对周期规律的认识,并体验到学有所获的喜悦。]七、拓展: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条有规律、有个性的项链,再算一算,按你的设计规律,第100颗是什么样的珠子?[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反思:《找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一、二两个学段都有,这一部分知识在“数与代数”中单列一类---探索规律,在四年级教学找规律的时候师傅恰好来听过,当时师父给的评价很高,说是真正让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中观察、猜测规律,然后通过验证归纳规律,最后灵活运用规律,“小班”的特点清楚。当时的评课让我汗颜(因为自己觉得离评价还有很大的差距),更给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所在的“小班”课堂,时时提醒自己“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课标中指出要让数学学习充满挑战性,结合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经验的了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在学生理解了“周期”后就设计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顺流而下,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试想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小组交流,势必使那些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和盘托出,那些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失去思考的机会。自主思考的时间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我们需要走近学生,这不是简单的巡视,摆个样子,此刻正是了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的大好时机,同时也是对教师预设的一个补充,让教师发现学生的方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思路中的精彩,更可以发现自己的遗漏。整节课没有将规律作板书,也没有规律公式化,更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按算式来解答。事实上,学生在此即提出算法。有学生用“算”的方法,这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没有形象支撑,我觉得学生难以理解,也许最后就演变为套模式解题,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往往总结出“算法”,这是否意味着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抽象?这是否标志着学生新的重要的进步?为什么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求解会归结为某种算法的应用?学生为何会思考“算法”?是否是因为学生潜意识中存在着数学问题是需要计算作出解答的潜在观念?“算法”的抽象,应建立在形象的模型的基础之上。因而我在课堂上着重引导学生建构数据排列、再框出相关的数的解决问题的模型。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一共有多少种框法,与框内的第一个数对应。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应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齐头并进。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