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找规律(第一课时)使用范围: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88—89页作者:郑小云、朱希萍单位: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撰稿时间:2010年1月【设计说明】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着重教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规律;例2给出了两组图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让学生观察后再进行操作;例3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涂颜色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认识。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例3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再涂颜色。2.学情分析:据了解,一年级学生对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的认识已有感性经验。因为他们经常接触到生活中的一些与规律有关的现象,在幼儿园学习中也碰到过有着规律现象的问题。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打破“零起点”教学惯性思维,在尊重儿童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升已有认识,帮助他们将生活中的数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促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从粗浅的经验到深入的理解,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3.设计思路:我们解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将书本中三个例题的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我们先考虑将例2中的第2小题和例3的内容重组作为教学内容,并以猜测的形式引入新课,因为例2中的第2小题是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而例3只是颜色的变化规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快能找到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设计是以学生喜欢的“猜测”为引入,通过对主题图多层次的探究,再通过找规律、改规律、摆规律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教学目标】2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规律。2.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规律和无规律图形两组。【学具准备】蓝色圆形、绿色三角形、红色正方形各10个。【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说明多媒体使用说明一、猜测引入,感知规律1.猜图形。出示课件:两组图形(给学生看10秒)。并问:(1)有两组图形请小朋友猜一猜是怎样排列的?(2)为什么你们第一组猜不到,而第二组能够猜到?2、板书课题。师:看来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记忆的方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一)多角度探索规律1.师指着有规律一组的图形◆学生看大屏幕猜图形。学生可能会说出:第一组是没有规律的,第二组是有规律的。◆学生思考图形的排列规律,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在对比猜测中意会,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促使学生对同一个生活原型,即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进行观察和★课件出示两组图形:第一组是没有规律的,第二组是有规律的。★依次点击鼠标:先点出覆盖的,再亮出两组图形,然后快速点出覆盖片让学生猜一猜。3问:那这一组图形有什么规律呢?如果给它们分分组的话,分到哪里好?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同时,教师随机提问:师: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不断出现,这位同学是按照什么来找规律的?(板书:形状)师:红、黄、绿、红、黄、绿不断重复出现,这位同学是按什么找规律的?(板书:颜色)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在形状、颜色上是有规律。并说出分组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从形状、颜色、数量上找出规律。提炼,从不同角度获取里面隐含着的数学信息和规律,并加以符号化,使学生对这组规律的认识经历了“感官描述(具体的形状、颜色)----文字表述(它们都是一种一个的)----符号表达(数学语言)”的不断数学化的过程,因而使并非具有鲜明数学特色的内容教学过程具有了浓厚的数学味。★单击鼠标,课件隐去第一组图片,指名学生回答第二组图片的排列规律,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单击鼠标,课件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三个为一组的。4(二)多层次探索规律1.观察主题图请仔细观察(课件出示)同学们布置的教室,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2.想一想,加深理解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炼并板书:颜色性别数量3.摆一摆按照你找到的规律,接下去一个应该摆什么?最前面一个又该摆什么?三、结合生活,寻找规律1.找一找师: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2.说一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3.看一看师:看来规律是无处不在的,接下来我们来欣赏几幅图。3.小结。◆小组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汇报结果。◆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学生说出应该摆什么图形,为什么要摆这个图形。◆学生说教室里的东西。◆学生说生活中的东西。◆学生欣赏图。学生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寻找图中的规律---创设探究平台,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又给学生创设了相互聆听、相互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三、在生活中寻找规律---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中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单击鼠标,课件出示书上主题图:庆祝六一联欢会。★单击鼠标四组规律同时在课件上出现。随着学生回答,单击鼠标,课件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四组规律同时在课件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随着学生回答,单击鼠标,课件分别出示要摆的图形。★依次单击鼠标,在课件上出示:背心、碗瓢盆、儿童乐园等实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5师:看来规律不仅可以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图形是什么,还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就因为有了规律,才会如此美丽,生活中还藏着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期待小朋友更多地发现。6四、深化拓展,应用规律1.涂一涂。每组图形后面涂什么颜色?2.说一说。后面躲藏着谁?3.猜一猜。后面至少有几个圆片?4.变一变。出示课始第一组图,怎样变动能使它有规律?◆学生在练习纸上做好前面3道题后再汇报结果。◆先独立思考再说给同桌听。四、在练习中应用规律---从知识本身的结构特点出发,设计变式练习,有直线形又有环形,有直接说规律又有改规律,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突出对本质特征的理解,既提高了习题的利用率,又做到了首尾呼应。这样不但能巩固新知和技能,防止思维定势,还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单击鼠标,出示课件:前3道题同时显示。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出示每道题答案。★随后出示第4题(即课始第一组图),随着学生的回答,依次单击鼠标,会有三处变动图形使它有规律。五、自主发展,理解规律1.师:如果给你一些你能摆出其他的规律吗?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再小组进行交流。2.展示与众不同的学生作品,如:△○○□□□△○○□□□△○○□□□3.师:说它的规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拿出学具,小组合作摆规律。◆学生互评作品◆学生说不同的规律。五、在创造中理解规律---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摆出有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力求做到体现新课标要求,一方面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另一方面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反思课堂,认为本堂课的成功之处是:1、重视找规律方法,突出本质7如何引发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多次强调找规律的方法,并符号化。具体体现在第二环节的两个层次中:①如果给它们分分组的话,分到哪里好?②说说主题图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规律。2、创造数学,感悟思想方法“找规律”的内容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在整堂课中,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创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思考、探索、交流,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也是转变低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场大变革。)特别是在找规律、改规律、摆规律等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低年级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由学数学变做数学、玩数学,成功地创造数学,感悟数学思想方法。3、首尾呼应,增加思维含量课始“引入”部分运用“猜一猜”形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尝规律的实用,为该课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课末,老师又出示课始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改一改规律:(怎样变动能使它有规律?)让学生在变无规律为有规律的改动中,突出对本质特征的理解,增加了思维的含量,同时既做到一题多用又做到了首尾呼应。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1.时间的把握问题。如何把握好探究规律的时间和自主创造规律展示的时间的矛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用在探究规律的时间多了,那么最后环节学生自主创造规律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2.度的把握问题。如何把握好前面三个例题与例4的目标定位的问题。在自主创造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会从形状、颜色、数量等多角度摆出与众不同的规律,如果学生摆出了像例4那样一种图形数量发生了变化的规律,我们认为只要给学生以鼓励,不要作深入研究。【资源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