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金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分/学时:3/36先修/后续课程: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它阐明了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工具。本课程从一般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学习《金融学》课程为视角,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从金融学专业学生角度进行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模式;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从宏观和微观金融学视觉,以货币(资金)为主线,突出学生对金融学知识感性认知能力、金融问题分析能力和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和管理等实践应用能力。系统讲解了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和金融调控。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货币、信用、利率与利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调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操作流程、形成原理、控制措施。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货币制度变革、信用体系建立、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机构体系变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货币供求失衡状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和效应、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动态等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金融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经济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系统阐述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调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操作流程、形成原理、控制措施等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客观介绍国内与国际金融界的主流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剖析国内与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及时反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变化对我国的货币制度、信用体系、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变革、金融机构调整、货币供求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影响。2、结合国内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而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国内金融市场建立、完善和开放、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等重大金融问题的现状,应用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剖析国内、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金融问题的原因,引导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国内发生重大金融问题的能力。3、《金融学》教学大纲是学院各位教师讲解金融学课程的指导性纲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本大纲明确规定各位教师讲授金融学的内容及重点,要求各位教师必须完成该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各位教师在遵循本大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所教授班级及专业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四、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内容学时分配绪论几个问题的讨论2第一章金融概述金融的涵义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金融发展与金融功能2第二章货币货币的定义与职能;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货币流通;国际交往中的货币4第三章信用信用概述;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与金融工具4第四章利息与利率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货币的时间价值;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决定;利率对经济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4第五章金融机构概述;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2第六章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金融租赁业务;信托业务;典当业务;保险业务4第七章融资;金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其他金融市场4第八章通货膨胀;通货紧缩4第九章金融危机专题2第十章货币政策;金融监管4五、相关教学环节安排第一章金融学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金融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持系统,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举足轻重,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透过金融现象,理解金融的涵义、把握金融学的研究对象。【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金融现象、金融的概念、金融的研究对象(微观金融、宏观金融)、金融发展(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金融功能二、教学难点1、金融的概念2、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研究对象的区分【教学内容】一、相关基本概念的识记金融概念、微观金融、宏观金融、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金融功能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金融的涵义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一、金融现象在当今社会,金融活动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任何一个社会成员,小至个人、家庭、企业,大至国家与整个国际社会,都会不时地与金融打交道。金融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举足轻重,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二、金融的概念金融,从字面意义理解,“金”就是资金,“融”就是融通。即金融是指资金(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与货币、信用、银行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在现代社会,金融是一个多维性、多层次的立体系统。从这个层面理解,金融是指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具体包括:货币的流通及其管理;资金的筹集(含金融机构和企业、个人的有偿筹集,财政的无偿筹集);财政、银行的资金分配和企业内部的资金分配;资金的直接融通和间接融通,纵向融通和横向融通,国内融通和国际融通;资金的配置和调度;信贷资金结构的调整和管理;资金周转速度及资金运用效率的管理等等。可以说,凡是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融通、运用及其管理的种种活动,都是金融活动,它存在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之中。三、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在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对货币及供求的研究却占据了金融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仅货币理论就有数十种,所有流派的经济学家都有各自的货币理论。但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金融学研究重点由过去的货币利率和货币的供求决定等宏观金融的研究转向以研究公司金融为主题的微观金融。第二节金融发展与金融功能一、金融发展所谓金融发展,就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数量、种类就越多,金融效率就越高。金融相关率、货币化率,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两个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1.金融相关率。金融相关率(FIR)是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在其金融发展理论中提出的。所谓金融相关率,是指一定时期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2.货币化率。即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当货币在金融资产中占有极大比重的时候,用货币化率反映一个社会的金融发展程度是可行的。二、金融功能金融体系是指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及金融调控机制的整体概念。它们之间彼此密切联系,是不可分的整体。金融一般具有以下五项功能。1.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2.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3.管理风险的功能。4.提供信息的功能。5.解决激励问题的功能。讨论课题:1.请同学们列举经济社会生活中其他的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讨论其影响作用。2.请同学们讨论微观金融学在我国的兴起对我国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第二章货币【教学目的与要求】现代社会,货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货币,经济的运转也必须依靠货币。货币也是对各国经济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东西,各国经济中出现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债务危机、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与货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经济的实质是货币经济。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与货币有关的基本概念,并了解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演变,着重理解货币层次概念、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和外汇汇率等方面的内涵。【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和作用。2、货币形态的不同类型。3、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二、教学难点1、广泛定义的货币、财富(wealth)、收入的区分2、货币的层次划分。3、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职能。【教学内容】一、相关基本概念的识记二、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与职能一、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一般含义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大多数人谈到货币时,指的是通货(currency)或现金。通货是指人们通常使用的钞票与硬币。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货币有特定的含义。对货币的准确定义涉及对货币本质的认识,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有不同的理解。1.从一般等价物角度定义货币。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2.从货币的职能出发定义货币。现代经济学家常从货币履行的职能角度来给货币下定义。如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货币是在一定时间或地点购买商品或劳务时,或支付开支时能毫不迟疑地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东西。凯恩斯认为货币是具有一般购买力的能被用来结清债务合同的价格的东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货币具有为一般人能接受的交换媒介的职能。现代经济学家对货币的一般定义就是指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M1=通货+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2.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一般情况下,可以将货币层次作如下划分:(1)现钞(M0)。(2)狭义货币(M1)。(3)广义货币(M2)。3.我国现行货币层次的划分根据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法”,我国的货币分层如下: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业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临时信用卡存款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层次统计资料中,有一个“准货币”的口径,这一口径的选择是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而来的:准货币=M2-M1。二、货币的职能关于货币的职能问题,经济学家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在本节,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然后再将其与西方货币银行学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进行比较。(一)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货币在与商品的交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职能表述的方法西方货币银行学中有关货币的职能,又称货币的功能。它与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论述有相似之处。1.交易媒介2.记账单位3.价值储藏4.延期支付的标准第二节货币制度与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一、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为了保障本国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对货币流通有关各种因素所作的系统的法律规定的总和。(一)金属本位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度2.金银复本位制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二、货币形态的发展演变在有货币的几前年时间中,货币的形态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按货币的形态及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形式。第三节货币流通一、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或者说,是货币在交换过程中同商品不断换位的运动。在理解这个概念时有两点需要注意:1.所谓“商品”既包括物质商品、劳务服务,也包括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2.在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媒介作用时,货币自身产生的是一种连续的运动,即一定数量的货币或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反复使用的过程。二、货币流通的渠道货币流通就采用现金流通与非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