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第一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建设基础1.优越的产业背景和区域环境浙江省是现代服务业大省,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到2010年,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40%提高到45%;要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体系,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全社会就业的贡献率提高到40%。要着力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加快培育信息、科教、中介、社区和公共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服务业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在浙江集聚优良的服务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浙江是金融大省。近年来浙江金融业发展势头极其迅猛,实现了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成为全国金融规模增长最快、2金融资产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并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农村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协调发展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以杭州市为例,国内所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汇集杭州,外资银行、保险公司也竞相入驻。截止2005年末,全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70多家,浙江省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0494.2亿元、16557.7亿元,居全国第5位和第2位,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7家,上市融资额累计486.7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居全国第4位,全省实现保费收入313.3亿元,居全国第6位,金融业务规模增长居全国领先地位,初步确立了“金融大省”的地位。浙江已成为对各类金融机构最具吸引力的集聚地之一,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浙江省以金融、保险等行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已经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发挥出鲜明的引领作用。而要保持浙江省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支撑,特别是要有一大批职业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技能高的从业人员充实到现代服务业领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以承担金融经济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能被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将金融管理与实务、保险实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五个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是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要求。2.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办学条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3—浙江银行学校,2000年1月划转浙江省管理,实行“省行共建”,同年6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建院以来,学院以服务浙江经济建设、促进金融行业发展为己任,确立了“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之校、育时代有用之才”的价值理念,按照“立足大金融,面向大市场”的办学思路,积极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坚持“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大力弘扬“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和“诚信、明理、笃行”的学风,践行“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学生教育服务体系和“尊重员工个性,倚重员工德才、注重员工发展”的员工管理服务体系,致力于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真心诚意爱学生,同心同德干事业,意气风发奔小康”的学院和谐创业模式,努力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院位于杭州下沙大学城,占地面积518亩,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71.59万元,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学院现有以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双师为主体的教师近400人,在校生5600余人。学院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国际商务系、信息技术系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有金融管理与实务、保险实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3个专业,其中保险实务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学院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7门,建有38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2项,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项,同时建有校外实训基4地112个。学院于2002年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3年,学院被评定为全省第一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等级学校,2005年被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定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区域、行业和同行中有广泛深刻的影响。3.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社会辐射能力学院具有强大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举办方浙江省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基础上,会同浙江省政府金融办和主要金融部门成立了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统一管理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校友总会、金融职教集团和浙江省两家最大的企业资信评估公司等法人组织,已经形成了“学院培育人才、行业支持办学、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基金会捐资助教、校友会支持就业、评估公司服务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强大的校友力量更是学院的重要资源,浙江省金融从业人员每4人中就有一位是我校毕业生,杰出校友已经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领导和业界精英,支行行长以上校友超过1000人,学院因此被誉为浙江金融界的“黄埔学校”。毕业生通过校友网络安排就业的达到60%-70%。学院加大产学合作力度,已经构建起广泛的产学合作网络,开展了大规模的订单培养。学院先后与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共同组建了浙江农村合作金融学院,与浙商银行合作成立了培训学院,与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了浙江金苑培训中心,与金通证券公司合作建立了金通投资学院,5与浙江众诚资信评估公司合作组建了众诚会计学院;学院积极探索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途径,形成了大规模的订单式培养的机制。每年都与近20家银行、保险公司和骨干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每年参加行业企业订单培养就业的学生均在1/3左右。紧密的产学合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也为浙江省的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1世纪金融类高职教材编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作用,在全国金融类职业院校中具有引领地位。从2005年起,先后与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广西金融职业学院(筹)、陕西银行学校等中西部金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并会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定期主办金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推进中国金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职业技术院校党建研究会会长单位、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持了打造浙江高职教育品牌论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品牌”论坛、浙江省高职内涵建设研修班等主题活动,在区域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以“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实践服务类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路径,不断提高服务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6人才的培养质量,带动浙江省内10余所服务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引领全国服务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促进浙江省经济建设和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服务。二、建设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4.2006年11月13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5.《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7.《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浙江省教育厅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2006-2010年)》;10.《浙江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1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7三、建设思路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依托金融行业,拓展服务市场,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应用人才”办学定位和“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创新以“订单培养”为主要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系统设计和强化“真设备、真情境、全真化”的服务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实习教学,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内涵建设,体现“改革的示范”;充分利用行业、校友资源优势,壮大职业教育集团,努力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促进学院发展,体现“发展的示范”;加强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学校三方互动,积极探索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方式,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积极打造“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和加强“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要求下的师资队伍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新模式,体现“管理的示范”。把示范性院校建设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力争为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促进浙江省和“长三角”经济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壮大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8教育探索新路。2.主要思路为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在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推行过程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1)开放办学共生态:充分发挥“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作用,以资源的凝聚、整合、共享为线索,着力于构建综合、联系、平衡的学院外部发展环境与和谐教育生态,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办学经验,发动行业、校友、职教集团等社会力量或因素参与到学院办学实践中来,从而推动学院成为开放式的服务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校企融合共育人:依托共生态办学模式,不断拓展与金融行业、服务类企业融合的深广程度,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配套管理的系统性改革,使行业、企业成为人才培养及专业、课程、实训实习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和管理者,营造岗位职业环境,从而实现“开放办学校、校企共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格局。(3)服务引领共发展:建立校企融合的开放式办学长效机制,实现学院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向社会、行业、企业及个人提供资信、技术及教育培训服务,不断强化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并通过直接支援西部同类院校的建设,引领全国服务类职业院校加快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行业、企业及学校的共同发展。四、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9经过三年建设,到2008年9月,学院将在办学理念、办学实力、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成为体现服务类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形成岗位职业环境相一致的育人环境,在办学理念与模式、专业与课程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领先全国同类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中国金融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品牌,中国经贸类现代服务业高等职业教育的知名品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质品牌,在全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