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全部讲义细胞考纲:第一单元细胞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物质是怎么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扩散)是否需由细胞提供能量需不需转运方向逆电-化学势差顺电-化学势差转运效果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更大使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差变小(一)单纯扩散1.概念: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区一侧向膜的低浓度区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2.转运物质:除O2、CO2、NO、CO、N2等气体外,还有乙醇、类固醇类激素、尿素等。3.特点:①顺浓度差,不耗能;②无需膜蛋白帮助;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二)易化扩散是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例子“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到组织细胞”◇特点:(1)载体蛋白质有结构特异性;(2)饱和现象;(3)竞争性抑制。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例子:Na+、K+、Ca2+等都经通道转运。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Ca2+通道阻断剂——异搏定。◇特点:(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性;(3)有开放、失活、关闭不同状态。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三)主动转运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泵)的协助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2.最典型的例子——【钠泵】钠泵: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Na+-K+依赖式ATP酶】——钠泵3.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①由钠泵形成的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的高Na+,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②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与形态。③它能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这也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逆浓度差跨膜转运的能量来源。4.主动转运的类型(四)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的过程。◎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被转运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膜蛋白耗能跨膜转运特点O2、CO2单纯扩散无需势能与浓度差正相关K+、Na+、Ca2+、Cl-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势能“启闭”功能门控特性葡萄糖、氨基酸(血液中的G/AA进细胞)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势能顺电-化学梯度Na+、K+、Ca2+原发性主动转运生物泵ATP供能逆电-化学梯度葡萄糖、氨基酸(肾、肠吸收G/AA)继发性主动转运转运体势能逆电-化学梯度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膜泡转运(出胞和入胞)细胞骨架ATP供能形成囊泡全部讲义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兴奋和阈值(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三)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一)兴奋和阈值1.兴奋——刺激使组织或细胞发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过程。2.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3.兴奋性的指标——阈值概念: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阈值高则兴奋性低→阈值低则兴奋性高【例题】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可出现AA.动作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快刀斩乱麻、四两拨千斤】Na+内流——兴奋——去极化——动!Cl-内流——抑制——超极化——不能动!其它一律选——K+外流——静!【例题】A.K+B.Na+C.Ca2+D.Cl-E.H+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D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B生物电?——就是生物体产生的电!生物电就是生物产生的电生物电在哪产生的?——在细胞膜两侧!生物电咋产生的?——带电离子的流动!带电离子为啥可以在细胞膜两侧流来流去?即——生物电产生的前提: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外高Na+,胞内高K+;2.细胞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离子有不同的通透性。生物电产生的过程?机制?噢~那么生物电长啥样啊?(三)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1.根据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极化:静息电位时,膜两侧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反极化:膜内电位由零变为正值的过程。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的过程。超极化:静息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2.阈电位——动作电位的开关!概念:能使膜上Na+通道瞬时间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例题】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BA.峰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四)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膜上任何一处产生动作电位,都将沿着细胞膜扩布称为传导。1.传导机制:——局部电流。2.动作电位的传导特征◇双向性;◇不衰减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安全性※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动作电位的传导特征◇双向性;◇不衰减性;◇生理完整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小结※静息电位——极化——K+外流※动作电位——去极化——Na+内流※动作电位的引起——阈电位※可兴奋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腺细胞※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阈值)※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局部电流全部讲义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兴奋-收缩偶联※神经-肌-收缩【例题】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γ-氨基丁酸『正确答案』C【例题】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A.Na+B.K+C.Ca2+D.Mg2+E.Cl-『正确答案』C——知识点整合——※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电-化学-电的过程◇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单向传递◇易疲劳◇总和※兴奋在中枢的传递——即:多突触传递。※比较记忆,要点总结: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动作电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兴奋在中枢传递的特点(多突触传递)局部电流电-化学-电的过程电-化学-电的过程快时间延搁中枢延搁双向单向传递单向传递安全性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受药物或内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易疲劳易疲劳性易疲劳性不衰减总和生理完整性兴奋节律的改变绝缘性后发放【例题】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反射弧中的突触D.传出神经E.效应器『正确答案』C【例题】有关突触传递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单向传递B.突触延搁C.总和D.不易疲劳E.后发放『正确答案』D全部讲义二血液第二单元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第三节血型血液——流动的组织!考纲:第二单元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第三节血型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一、内环境与稳态外环境内环境属于内环境的体液是?【例题】下列各体液中,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A.胆汁B.胰液C.尿液D.脑脊液E.胃液『正确答案』D稳态?细胞外液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二、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比容1.血量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相当于每kg体重70~80ml;幼儿血量约占体重的9%。2.血液的组成何为血清和血浆?何为晶体和胶体?何为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如:红细胞比容——男:40~50%女:37~48%新生儿:55%三、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血液的粘滞性:血液4~5血浆1.6~2.4·血浆的pH值:7.35~7.45主要缓冲对是NaHCO3/H2CO3·血浆渗透压:何为渗透压?——渗透压就是溶液吸水的力量!——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浓度!——血浆是溶液,所以血浆有渗透压。——血管壁、细胞膜均为半透膜。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形成无机盐、葡萄糖等晶体物质(主要为NaCl)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清蛋白)压力大:300mOsm/(Kg·H2O)小:1.3mOsm/(Kg·H2O)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为什么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水肿?答: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少;大量输入蒸馏水有什么后果?答: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水进入细胞内,细胞水肿(水中毒);输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10%NaCl)有什么后果?答: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细胞内的水被吸出,细胞脱水。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生理1.数量男:4.0~5.5×1012/LHb:120~160g/L红细胞比容:40%~50%女:3.5~5.0×1012/LHb:110~150g/L红细胞比容:37%~48%2.功能:①运输O2、CO2②缓冲血液pH值3.生理特性:①渗透脆性:概念: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指标:常以RB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作为脆性指标。正常值:0.42%NaCl:开始溶血;0.35%NaCl:完全溶血。影响因素:衰老RBC>刚成熟RB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正常RBC。②悬浮稳定性:概念:RBC能比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第1小时末RBC在沉降管中沉降距离来表示RBC沉降速度。正常值:男:0~15mm/h,女:0~20mm/h。影响因素:血浆成分影响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无关。1.白蛋白、卵磷脂可抑制红细胞叠连,提高稳定性。2.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促进红细胞叠连。③可塑造变形性:概念:RBC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能力的特性。影响因素:与表面积/体积呈正相关;与RBC膜弹性呈正相关;与RBC内粘度呈负相关。4.造血:生成原料:铁、蛋白质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生成的调节: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②雄性激素二、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数量:(4~10)x109/L白细胞分类及功能名称百分比(%)主要功能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组织、衰老的红细胞嗜碱性粒细胞0~1释放肝素、组织胺,参与过敏反应,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0.5~5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过敏反应淋巴细胞20~40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3~8吞噬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血小板生理数量:100~300×109/L生理功能: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修复作用:①维护血管壁完整性。②参与生理止血的各个环节。◎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出血,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过程:出血时间:正常1~3min(判断血小板的质与量)凝血时间:依方法而定(判断凝血因子的质与量)◎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1.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受损小血管收缩。2.黏着、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3.在血液凝固中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凝血因子——参与并加速血液凝固,完成生理止血。4.凝血块儿中的血小板收缩,引起血块儿回缩,挤出其中的血清——使凝血块更加坚实。5.止血后——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了解一下:血液凝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第三节血型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抗原---在红细胞膜上。抗体---在血清里。◎红细胞凝集反应:概念:抗原+抗体---RBC聚集、溶血!意义:造成输血反应、进行血型鉴定的依据。1.ABO血型系统——根据A、B两种抗原,分为四种血型。血型红细胞上抗原(凝集原)血清中抗体(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和B无O型无抗A和B抗2.Rh血型系统(助理医师了解)——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D抗原,分为两种血型。血型红细胞上抗原(凝集原)血清中抗体(凝集素)特点Rh(+)D无99%Rh(-)无无但可后天产生抗D1%意义:主要对Rh(-)的人而言,若接受了Rh(+)人的血,可后天产生抗体,有危险性。1)第一种情况:Rh(-)的人输血时2)第二种情况:Rh(-)的母亲怀孕时3.输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