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教育局教研室杨万扣2009年3月10日于龙冈初中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有效教学的定义“有效教学”,广义当指凡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所有教学活动。具体可定义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标准所谓“有效”,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有效”标准的三个维度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2.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概念,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有效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提问•有效当堂训练•有效媒体使用•有效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单一目标方能确保课课有得,过于求全往往实际收获无几紧盯文本方能体现学科特点,过于拓展只会使课华而不实关注学法方能真正激发主体,过于主导往往出现事与愿违弹性预设方能激发动态生成,过于封闭只会束缚师生手脚一、有效的教学设计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提“真问题”,因为无思维价值的“伪问题”白白地浪费课堂时间,反而降低学生的思维质量。要锤炼“主问题”,因为浅层次的“碎问碎答”最容易耗费课堂时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问题”教学策略“主问题”指课堂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主问题”例举:《我的叔叔于勒》: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讨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三峡》:请同学们从“画面之美”的角度积累本文的佳词美句。《松鼠》:假如请你介绍我——让你更多地认识我——请你也来帮助我1、在课文预习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提高预读质量,加深思维层次。2、在教学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拉出课文教学明晰线条。3、在教学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重要问题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形成波澜。“主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三、有效的当堂训练“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叶圣陶有效课堂训练的标志有标的训练有序的训练有法的训练有度的训练有变的训练四、有效的媒体运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媒体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课件限制教学流程,只能按预设“圈套”展开教学各环节。围绕课件操作、演示、讲解,按部就班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进程限制在课件中,千方百计引学生“入套”或“上钩”。2.课件信息容量过多,不断点击鼠标向学生“狂轰滥炸”。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尽数罗列,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接受(“信息太多反而会排挤观念,使人在空洞零散的事实面前六神无主”)。3.以屏幕画面诠释文本内容,以音频视频替代学生阅读。原本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剥夺了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过于追求华美形式,花哨信息干扰教学对话。凡与教学内容沾边的图像、录音、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全部拿来,分散了学生的感官注意力,抑制了学生深层次的思维活动。5、过于轻忽传统媒体,黑板、讲义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空空如也,教学重点、难点不着一字;课件展示完毕,学生对教学内容如过眼烟云,难留深刻印象。1.正确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设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界面的人性化,让教师能按自己组织教学的需要,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反馈信息,灵活调用各模块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表现教学风格。2.用心选择适量适度课件信息,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达成学习目标。有效课堂一要精心选择内容适量的有效信息,二要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能对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消化吸收。3.正确处理影音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着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文字描绘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任何其它视觉手段无法替代。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之美只能让学生在阅读想象中体味,决不能用图像视频取代。4.以追求最佳效果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媒体资源。不该用时坚决不用(朗读与录音);该用时一定要用(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比较阅读,专题复习中知识联系与拓展迁移);使用中要简明实用,减少虚空花哨的无效信息;使用中要注意多类媒体之间的互补(计算机与黑板、小黑板、学案等)“用心”用好现有教学媒体五、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关键词:教学事实行为;批判性思考。教学反思写作要点:形成参照—捕捉问题—综合分析—系统思考整体性教学反思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1.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达到了,标志是什么?如果说没有达到,标志又是什么?2.这堂课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在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后续教学的打算有哪些?3.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4.这堂课上发生了哪些令我印象至深的事件?这些事件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专题性教学反思……这样,一节课就被“滑”掉了。这节外生枝的一节课,我曾一度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它既谈不上有“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也无所谓“重点”“难点”“知识点”;况且在目前,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决定教、学双方成败荣辱的评价机制下,这节课弄成这个样子,实在是被学生“要挟”着不得已而为之。但过了些日子,按素质教育理念细细回味起来,肯定的因素竟越来越占上风。首先,这节课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包容性、民主化原则。其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再次,传递了有关文学名著的信息,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乐趣。从课后所收的《林》文的作业来看,学生普遍做得很认真,这说明在实现课内外的衔接这方面也收到了间接的效果。……(虞亦生:《其事悠悠其味长》,《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第3期(B))即时性教学反思一天下午语文课开课不久,我发现有个学生已经将头伏在课桌上。由于不想打断教学进程,我没有过多在意。可是没过一会儿,伏案的同学渐渐增多,其中个别学生已有鼾声传来,引得其他学生寻声窃笑,然后竞哄堂大笑起来。到底为什么学生提不起精神,瞌睡泛滥?或者说为什么语文课变成了催眠课?课后,我找到了那些伏在桌子上的学生,询问他们为何不能坐直听课,他们垂着头述说的理由大多是昨天睡得晚,很累。看着他们耷拉着脑袋等待着挨批的样子,我总觉得原因没那么简单。趁休息时间我与这个班级其他课任教师交流了情况,得知理科教师上课时普遍没有此类现象。我提到的几位伏案学生有的还思维活跃,反应快捷。这样看来身体因素并非主要原因,也或许不是原因。很多时候教师被学生蒙蔽了,往往以批评教育学生而告终,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调查研究,反思自我。于是,我想通过本周的随笔来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的看法。因此,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随笔作业,题为《我眼中的语文课》。从作业反馈的情况我了解了诸多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文言文上课形式与学生的精神状态直接有关。的确,回想以往,文言文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沉闷不堪,死水一潭,愈演愈烈也就发生了哄堂大笑的一幕。(上海通河中学施晓莺)延时性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年级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就越少,进入高中后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课堂上常常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加重了学生对回答问题的逆反心理。一些学生也承认自己有心理障碍,手就是举不起来。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围绕这一问题,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应该有犯错误的权利。在以前的课堂提问中,我一般都比较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忽视了学生所应享有的犯错误的权利。其次,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他可以不回答或拒绝回答。而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我的提问,学生是没有这样的选择权的。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过去学生回答问题主要是由我进行评价,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没有评价权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上海大境中学奚晓晶)谢谢各位!欢迎交流邮箱:wkyyy@126.com博客:wkyyy.blogcn.com电话:13851078886①重视审题训练(学生最易在此环节出问题)②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组合答案,形成答题要点(学生思考不充分,即仓促地指名一、两个学生回答,达不到训练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目的)③随机抽样,投影学生答题要点(了解学生对此题解答的实况,清楚他们的解题能力的现状)④投示教者预设的参考答案并加以比较评析(明确提升空间)⑤对原题进行变式设问并求答(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好题要在课上练,重抓反馈出实效”课堂训练讲评的重心,要由展示参考答案向展示学生答案偏移。要大力强化学生典型答案(答卷)的展示,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答案的直观的展示、评析、修改,有助于学生强化感官刺激,积累经验教训,进而形成或提升实际的答题能力。“批→挑→展→评→改”,这是中考专题复习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定要突出抓好。这五个环节如能一一落实,初三语文课堂训练必能提高实效。“让一两个学生的教训变为全班同学的教训,将对个别学生的面批扩大为对全班学生的面批”“操练式训练”与“探索性训练”操练式训练目的体现在“熟”上,其效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探索性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高层次的创新思维,其效果是有助于学生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说在不良情况下过度训练(比如让某个学生抄写1000遍),就会产生负面效果——使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这样不但没有达到“熟能生巧”,反而让学生“熟能生厌”,甚至于“熟能生笨”。这种训练当然不是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