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巴山夜雨话雾都——重庆教学目标1.大致认识重庆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了解发生在重庆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2.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以及革命烈士为了崇高的信仰而宁死不屈的气概。3.能自主收集有关重庆的资料,与同学合作进行以重庆为主题的探究活动。1抗日战争大后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大致知道重庆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别名,了解名字背后的故事。体会重庆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并能在地图上找到重庆在长江流域的具体位置。2.知道“陪都”名字的由来以及重庆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了解飞虎队为抗战做出贡献的事迹,知道抗战时期有不少国际友人前来援助中国人抗战,敬仰他们为和平而奉献的精神。3.了解抗战时期发生在重庆的感人故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英勇斗争的事迹,对革命领导人和抗战英雄产生敬仰之情。教学准备学生:查找重庆的别称以及由来;重庆的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状况。2教学过程一、由别称雾都引入课题,交流重庆别称,感受其地理环境1.(课件出示重庆照片)你们知道我国雾都是哪个城市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山夜雨话雾都——重庆。(板书:巴山夜雨话雾都——重庆)3.那么重庆为什么被称为雾都呢?4.重庆在哪儿呢?(课件出示中国行政地图)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的长江上游地区,西接四川,北接陕西,东接湖北、湖南,南与贵州接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因为其外形像凤凰被人们称为“火凤凰”。(课件点击出示重庆地域外形图)5.早在2万年前,就有人在此地繁衍生息。古老的巴国就在此建都,并且创造了巴渝文化。(课件依次出示4幅图片:巴渝文化、巴渝神鸟、涂山、古诗)巴渝神鸟的出现为巴渝文化增加了神秘的色彩;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的出生地据说就在江州涂山,而重庆古称江州。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白帝城就位于重庆的奉节县。6.重庆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课件出示各类重庆物产的排名)那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城市。7.那你们知道重庆还有什么别称吗?分组学习,并交流。(预设:巴国、渝州、江城、雾都……)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及时补充地图,解释江城和山城的由来。(课件出示中国行政地图,点击出现城市周边的山脉)3二、了解历史,体会重庆作为抗日战争大后方的作用1.其实,重庆在抗日战争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陪都”,那什么叫陪都?为什么把重庆称为陪都呢?自主阅读教材58页。2.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国民政府选择迁往重庆而不选择迁往其他大城市呢?(课件出示“提示信息”)(1)从历史背景探究。(课件出示当时各大城市的沦陷图)(2)从重庆的地理环境中探究。3.小结:作为江城,重庆把长江作为一条天然的屏障;作为山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作为雾都,浓雾蔽城,得天独厚。重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加上丰富的物产,为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提供了充分的战略储备。三、了解全世界人民参战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学习他们不屈不饶的精神1.虽然重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是日寇并没有放弃对重庆的封锁,反而实施了长达五年半的空中轰炸。(课件播放《周恩来在重庆》录像片段)2.面对敌人的轰炸,我们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播放《周恩来在重庆》录像片段)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合作,使重庆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抗日基地,当时由周恩来领导重庆的抗日工作。(课件出示周恩来工作和《新华日报》的图片)3.在这座山城里还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教师提供学习资料:课件出示)4学生自主学习,分组交流。(1)雾都报童(2)飞虎队(3)抗战文教(4)抗战工业随机板书:抗战大后方全国人民的支持国际友人的帮助4.小结:我们说八年抗战,造就出一座英雄的城市。重庆人民的意志并没有被日本侵略者击垮,并最终和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一起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附学生学习资料1.“雾都报童”:“雾都报童”是重庆广为流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罗川儿,他的爸爸为了赚钱来到重庆去当“苦力”,但是去了两年也没有音信,他和妈妈为了寻找爸爸,也来到了重庆,但是不幸的是妈妈在半路上就被飞机给炸死了。从此,川儿流落到嘉陵江上做了一名小纤夫。但是小小的年纪如何承受的了这样沉重的工作,不久,由于劳累过度昏死在江边。昏迷中他感觉到了妈妈的手在抚摸他,又像有人召唤他。醒来以后,他看到一位陌生的大姐姐,原来她是一位新华日报的记者,也是这些小报童们的辅导员——凌大姐,在新华日报这个战斗集体里,罗川儿渐渐了解“新华军”的使命,学会了不少字,懂得了抗日的道理和自己工作的5意义。在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教导下,与小战友们一起,不畏艰险,同当时的国民党警察、特务进行顽强的斗争。转眼五年过去了,罗川儿在新华军这个战斗集体里,终于有一天在一个晴朗的春夜,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小党员。2.“飞虎队”:“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该条航路大部分是在平均海拔5000—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及横断山脉上空穿越,而当时所用飞机,满载后飞行高度几乎和地势平均高度等同,甚至还要低于所经山峰高度,飞行艰险和飞行难度可想而知!由于要在连绵起伏的山谷间穿行,无论是飞行线路还是所经地形都犹如骆驼的驼峰,“驼峰航线”由此得名。由于南线遭受日本战斗机攻击,故后来飞行员们要绕路飞北线,这就更增大了因恶劣气候所造成的困难和损失。每次飞行,飞行员们要面对崇山峻岭、急流峡谷、强劲的升降气流和高空风,以及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雨、雾季节,加之受当时飞机性能所限,以及几乎毫无通讯、气象、导航保障,飞行员既要操纵飞机,又要时刻警惕日本战斗机攻击,“驼峰”飞行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悲壮!63.抗战文教: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加紧政治迫害,强化文化统治,重庆成了一座“死城”。这一年的夏秋间,周恩来在南方局文化组一次会议上提出重庆这个“死城”把人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对国民党的严禁和封锁必须想个办法予以冲破。指出:在各种文艺形式中,话剧比较容易结合现实斗争,能直接和观众交流,而且观众又多是年轻人,影响比较大。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南方局文化委员会和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一道,团结文艺界朋友,在重庆发动了一个雾季戏剧运动。四届雾季公演在重庆雾季日寇空袭的间隙进行,其历史作用与意义很大。不但弥补了由于日寇封锁影片不足所致的山城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匮乏,更主要是给予了在战争恐怖和国民党高压统治下的山城人民以精神上的极大抚慰,坚强了他们的生存意志和不屈抗战的决心。抗战的八年间,共演出多幕剧170余出,加上独幕剧达240余出之多。传世之作迭出,精彩演出应运而生,一些编、导、演在演出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重庆抗战剧运,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下了辉煌厚重的一页。抗战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陪都期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著名学府迁移重庆,使当地高等教育出现空前的繁荣,光大学数量就达到31所。中国顶尖的教授、学者云集重庆。当时著名的中央大学、中央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都迁移到重庆。4.抗战工业: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宜昌危在旦夕,大批从中下游撤退的物资器材,都拥塞在了宜昌沿江两岸,等待西迁。“这7批物资极其重要,几乎全中国的兵器、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生命,都集中在这里,一旦遭损后果不堪设想。”临危受命,时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的卢作孚指挥自己的民生公司,从10月24日起,顶着日机的轰炸,终于在40天内完成了这次紧急抢运,“公司116名职工献出生命,16艘船舶被炸沉。”尽管最后卢作孚的轮船公司几乎损失殆尽,却从川江上运来一座新的城市。在民生公司的努力下,原河南中福煤矿公司撤退到重庆,与北碚天府煤矿公司合并,成为战时重庆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原上海的大鑫炼钢厂、汉口的周恒顺机器厂迁到重庆,成为战时后方的重要工业企业;从常州搬出的大成纺织厂迁到北碚,与三峡染织厂合并,成为后方最大织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