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浅谈学习共同体对“潜能生”的转化大通湖区一中欧彬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就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的潜能生,他们可能在各种教育因素的影响和自我努力的过程中,实现转化。在学习共同体中,培养潜能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培养潜能生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和完整人格。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潜能生;构建;转化伟大的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事实上,大多数教师都是这样的。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潜能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不仅有得到他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潜能生的这种需要并不比优生弱,甚至更强,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潜能生”归属感与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创建了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而又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在与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交往合作中,体验着探索世界、探究人生的精神愉悦。研究表明,学习共同体中合作学习最为重要,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2能力,让每一个潜能生体会到需要的快乐,让“潜能生”形成健康的自我,学会共处,形成德性,诱导他们学习、创造的生命活力。一、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1、班主任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帕克帕尔默先生对“共同体”的定义为“探讨那种教与学所需要的、能帮助和体现真正教育之本促成关联的共同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头疼焦虑、最需要帮助和最多求助的就是潜能生。班主任与潜能生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信任、尊重、赏识、帮助潜能生转化。自尊心是人自我意识到重要标志,是进步的动力源泉,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权利和人格。班主任跟潜能生组建学习共同体以做知心朋友的方式唤醒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班主任与潜能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让潜能生在班集体中担任能胜任的职务,去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适时地加以赏识和表扬;班主任与潜能生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激发他们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2、任课教师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因为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班主任可以联合其他任课教师,让他们和潜能生构建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相比,任课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的成员,是以一种参与的,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主导的、协作式的参与”的方式进入学习过程的。在这样的生态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被视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卑之分,教师可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潜能生。每个教师可以和两个潜能生组队,结成“帮扶对子”,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潜能生的功课,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通过提高学习成绩,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被需要的情感。教师对于潜能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及时肯定,又要给他们提出新的目标。二、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许多学生总是感到自己缺乏能力,很无助,特别是潜能生,这就需要教师将其组织成一个个的合作小组,为其提供支持、帮助和关爱,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社会支持结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形成了同伴群体,发挥着“助学者”的作用。1、构建优生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优生是“专家”,有领头羊的作用,潜能生是“新手”,是“未来的专家”。创建好了学习共同体,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让共同体成员产生“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和情感,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用“我们”来代替“我”。要让共同体成员了解到,除非共同体中的其他人取得了成功,他自己才能成功!其次,在共同体学习中,优生可以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潜能生,按照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帮助潜能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潜能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遇到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优生可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潜能生的思维。在不断的学习中,潜能生通过积极的参与,既增强了个人的知识,也树立了强烈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转化。2、构建潜能生与潜能生的学习共同体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多的强调异质性,强调每个人的专长,都能为共同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为共同体中其他成员解决4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发展水平相当的异质主体间最容易彼此形成“思维上的冲击”,这里既没有地位差异带来的拘束,也没有水平悬念造成的误解,最易于形成一种平淡、自由的交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潜能生与潜能生通过对其他成员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等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通过自身的创造力为共同体带来新鲜的经验,体验到被需要的感觉,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实现转化。20世纪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认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意味着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进行社会指导,特别是那些在行为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潜能生。针对潜能生的学习需求和内心的需要,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共同体中,促进潜能生与其他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潜能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潜能生的协作精神、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让潜能是在共同体学习模式中感到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从而实现潜能生的转化。参考文献:[1]郑葳.《学习共同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2]李玉平.《课堂开发了怎么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3]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4]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5]王宝祥.《班主任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