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减压装置的工艺防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常减压装置的工艺防腐1前言近几年,中国石化原油加工量和原油进口量迅速增长。为降低原油采购成本,炼油厂采购硫含量1%~2%或酸值(KOH)0.5~1.0mg/g等高含硫含酸原油的数量在增加。原油性质变劣带来的新问题首当其冲反映在常减压装置上,使装置的生产、安全、设备防腐受到严重影响,并对下游装置也产生不良影响。根据近期到企业调研的情况,分析、归纳了常减压装置目前存在的腐蚀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N2f0bc!E.j:M9h(`%s2[2腐蚀的危害据报道,在工业化国家,腐蚀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5%。在美国,按1995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000亿美元。197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使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模型,综合考虑了130多个经济因素,指出1975年金属腐蚀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20亿美元,约占当期GNP的4.9%。报告认为,其中有60%的经济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而其余的40%,若采用当时最好的防腐措施,是“可以避免的”。尽管各炼油企业加工的原油性质、装置设防和生产工况存在差异,然而2004年被调研的5家企业9套装置多次出现“三顶管线”腐蚀穿孔,冷换和空冷设备内外泄漏,有的部位出现裂纹等较为严重的低温腐蚀问题。某企业3号常减压装置,2003年11月,发现有一重油高温管线压力表接管焊缝泄漏;进一步扩大检查时发现,大部分常压重油高温管线减薄非常严重。该管线从开工到出现泄漏仅运行18个月,平均减薄3~5mm;常压炉辐射出口管线最薄处只有3mm。另一家企业5000kt/a常减压装置检修后运行一年多时间,常压炉出口管集合管腐蚀穿孔造成火灾事故,采取包套处理维持运行,测厚普查发现高温重油线减薄严重,平均减薄3~4mm。还有一家企业Ⅲ套常减压装置减压塔内构件大梁、降液板、填料严重垮塌,给生产带来极大威胁&?7P2B3Z,v0j1N4E3腐蚀机理探讨/|/o+?5M*r3.1低温腐蚀低温腐蚀的腐蚀介质主要是HCl-H2S-H2O,腐蚀部位为常减压装置的初馏塔、常压塔和减压塔顶部及塔顶的冷凝冷却系统。腐蚀的原因是原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物,即使经脱盐后还含有微量镁盐、钙盐甚至钠盐,MgCl2和CaCl2在200℃以下开始水解,NaCl在300℃时亦发生水解,生成氯化氢,遇有液相水的环境产生盐酸,并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Fe+2HCl→FeCl2+H2当有硫化氢存在时,发生如下反应:FeCl2+H2S→FeS↓+HClFe+H2S→FeS↓+H2FeS+2HCl→FeCl2+H2S以上反应形成循环,腐蚀加剧。常减压低温部位的腐蚀主要是由原油中所含的无机盐水解造成的,与原油中是否含酸含硫关系不大。研究表明:原油中含盐量与设备的腐蚀速率基本成正比,如图1所示。可见,原油中含盐是造成腐蚀的根本原因。z'h9yw!}3.2高温腐蚀高温腐蚀主要是活性硫和环烷酸导致的。高温硫腐蚀主要是硫化氢、硫醇和单质硫腐蚀,这些物质在大约350~400℃时能直接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H2S+Fe→FeS+H2RCH2CH2SH+Fe→FeS+RCH=CH+H2硫化氢在340~400℃按下式分解H2S→S+H2S+Fe→FeS硫醚和二硫化物等在240℃左右发生分解,成为硫醇、硫和硫化氢等。如:二硫醚高温分解生成元素硫和硫化氢:RCH2CH2S—SCH2CH2R→RCH2CH2SH+RCH-CH2+SRCH2CH2S-SCH2CH2R→RCH=CH-S-CH-CHR+H2S+2H2而环烷酸酸值(KOH)大于0.5mg/g时,温度在270~280℃和350~400℃,环烷酸的腐蚀最重。环烷酸在低温不发生腐蚀,在其沸点附近特别是无水环境中腐蚀最为激烈。反应如下:2RCOOH+Fe→Fe(RCOO)2+H2FeS+2RCOOH→Fe(RCOO)2+H2S环烷酸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油溶性的环烷酸铁,物理吸附于金属表面,但不易形成保护膜,随油品流动使金属活性表面暴露,特别是流速增大时油品中的杂质对金属表面冲刷,从而出现了沟槽状的腐蚀。环烷酸的腐蚀性能与分子量有关,低分子环烷酸腐蚀性最强。温度在220℃以下时,环烷酸基本不腐蚀。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性逐渐增强,到270~280℃时腐蚀性最强。温度再升高,环烷酸部分气化但未冷凝,而液相中环烷酸浓度降低,故腐蚀性又下降。到350℃左右时,环烷酸气化速度加快,气相速度增加,腐蚀又加剧,直至425℃左右时,原油中环烷酸已基本全部气化,对设备的高温部位不再产生腐蚀。%F9Hd^9m*C4存在问题分析及措施;a;]-c.I*h5p;D3@4.1低温部位腐蚀与防护尽管大部分企业常减压装置脱后含盐基本达到3mg/L以下,然而仍有部分企业脱后含盐超高,甚至达到10mg/L以上;即使是脱后含盐基本达到3mg/L以下的要求,仍有许多装置初、常、减顶冷凝水中铁离子的含量达到5mg/L,甚至超过10mg/L,说明腐蚀非常严重。因此,开好电脱盐,搞好“一脱三注”非常必要。(1)电脱盐脱后含盐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原油性质波动大,破乳剂筛选和效果跟踪不及时,监控不到位,造成尽管破乳剂用量高达20~70mg/L,但使用效果不理想,脱盐效果差;2)电脱盐操作温度偏低,一般只有110~120℃,并且没有根据油品性质而调整。3)注水质量差,个别企业电脱盐注水使用杂质含量较高的新鲜水,有的企业虽使用污水汽提净化水,但水质差,有的NH3-N含量高达400mg/L,H2S含量达200mg/L,pH值高达9;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从源头抓起,稳定原油品种和混合比例,以稳定进常减压装置原油的性质,避免原油性质大幅度波动。认真筛选适应性好、破乳率高、注入剂量小的破乳剂,严格控制使用量。严把破乳剂进厂质量关,不使用技术、质量、性质不合格的破乳剂;2)根据原油性质,将电脱盐的操作温度调整至130~140℃,并调整油水混合强度;3)保证电脱盐注水的质量。暂不能解决的,可用蒸汽凝结水或其他低盐水,并把二级水回注到一级;4)间断性加工性质差别较大原油的装置,可根据不同原油的性质分别使用不同的破乳剂,选择不同的操作条件,并形成制度。掐好油头,及时调整操作。(2)注氨、注水、注缓蚀剂在分馏塔顶馏出线上注氨,是低温部位防腐的有效措施,注氨中和HCl和H2S,调整冷凝冷却系统pH值,降低腐蚀的同时保证缓蚀剂的使用效果。缓蚀剂分子内带有极性基团,能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保护膜,使腐蚀介质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因此具有保护作用。注水可以使露点前移,保护设备,还可以溶解洗涤NH4Cl。目前“三注”的设施和管理尚有以下问题:1)部分装置注氨设施不完善,不能保证氨的均匀、适量注入,导致塔顶凝结水pH值波动大,不能有效中和HCl、H2S,并影响到缓蚀剂的使用效果;2)部分装置塔顶注水运行不正常,或注水量偏小(或没有),不能达到应有效果;3)缓蚀剂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尽管使用量高达15~20mg/L,仍不能达到缓蚀率大于90%的要求。部分缓蚀剂不适应含硫或高硫原油的防腐;部分缓蚀剂有效成分偏低,需大剂量使用;缓蚀剂性能不稳定,造成同量不同效;注入量分配不尽合理,三顶缓蚀剂的分配量与三顶腐蚀不匹配等。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三注”的管理:1)完善注氨、注水、注缓蚀剂设施,满足均匀、多点、可调节功能,使塔顶至冷凝冷却完成的整个低温系统处于碱性缓蚀环境;2)健全脱后含盐、塔顶Fe2+、Cl-和pH值的分析监测控制管理系统。脱后含盐、塔顶Fe2+、Cl-分析建议1次/天,pH值1次/班,为优化调整操作和对缓蚀剂的使用效果提供准确、完整、可靠的数据支持;3)筛选合适的缓蚀剂,并严把进厂质量关。油相缓蚀剂经过顶回流可循环使用,所以损失较小,而水相缓蚀剂随冷凝水排掉,因此使用油溶性缓蚀剂较经济;4)缓蚀剂应在多点、均匀分散条件下注入,保证缓蚀剂浓度稳定,根据Fe2+含量调整注入量,防止保护膜反复破坏修补,影响使用效果。常减压低温腐蚀以“一脱三注”的工艺防腐为主,设备材料防腐为辅,经过“一脱三注”后控制的工艺指标建议为:原油脱盐后含盐量小于3mg/L(无深加工的可小于5mg/L),冷凝水Fe2+含量小于1mg/L,冷凝水氯离子含量小于20mg/L,pH值控制在7.5~8.5。1x$T*P!S)i+u$|4.2高温部位腐蚀与防护影响高温部位腐蚀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活性硫的含量、介质流速、材质及环烷酸的含量等。在高温部位腐蚀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有些企业加工原油的硫含量或酸含量超过了设计允许值。由于原油资源紧缺,不得不加工品质较差的原油。这些企业缺乏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经验和对腐蚀严重性的认识,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造成装置腐蚀加剧,前面提到的常压炉出口管集合管腐蚀穿孔造成火灾事故,属于这一类;(2)对选材的技术评价不够细致,特别是对工艺介质物性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估计不足,或选用材料的化学性能虽达到设计要求,但机械性能较差,以及塔内件设计的腐蚀裕量偏小等问题,前面提到的减压塔内构件大梁、降液板、填料严重垮塌事故,属于这一类;(3)出现了新的情况。某厂3号常减压装置,其高温重油部位的腐蚀穿孔、减薄是由于该装置在130多天连续加工酸值(KOH)为0.3~0.5mg/g左右、硫含量0.23%~0.46%的原油,所以腐蚀逐渐加重,腐蚀率2~3mm/a。通过对拆除的炉管、管线等观察认为是以酸为主的腐蚀,腐蚀形貌为蚀坑和沟槽。初步分析原因如下:当原油酸值(KOH)超过了0.3mg/g,随着硫含量增大超过酸值的数量时(硫含量大于0.3%),腐蚀产物主要为硫化亚铁,而环烷酸铁生成非常少,腐蚀较轻。如果硫含量再增大时,则生成的硫化亚铁保护膜厚但不致密,而且比较脆,容易脱落,腐蚀反而加重。当酸含量再增大而硫含量已低于酸值的数量时,则整个体系表现出非常严重的环烷酸腐蚀;(4)在设备监控方面,存在着工艺管理与设备管理联系和协调较少的问题。当原油性质发生了变化,造成腐蚀后才去监控和查找原因;原因分析过程中专业间沟通不够,对故障判断不及时等;(5)在过程监控方法,有些工作不够扎实,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较差。个别单位甚至无监控手段,只凭经验估算。5主要应对措施(1)提高对装置腐蚀严重性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原油计划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本企业装置对原油的适应性,从源头抓起,尽最大可能调配适合装置加工的原油进厂。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旦劣质原油进厂,也要充分利用厂内库存进行调合,加强工艺、设备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腐蚀程度降低,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2)加工低硫原油,材质未升级的装置,可借鉴已出现问题的企业在监控方面的做法:对比监测、残余寿命评估、调整生产负荷和原油进装置的酸硫比;成立由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组成的特护组加强监控,使高腐蚀率的情况得到缓解。如果总部已经规划原油品种劣质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完成材质升级,选材时注意避免上述问题。(3)对油种的配比做一些必要的研究,特别是对酸值、硫含量、介质流速等几个因素一起作用下所产生的腐蚀情况作深入研究,找出理论依据,指导原油调配、生产和设备管理,并对已制定的SH/T3096-2001《加工高硫原油重点装置主要设备设计选材导则》进行完善和修订。(4)强化计划、工艺、设备管理的融合性,计划采购的原油品种要得到工艺人员的认可,工艺管理的信息和资源与设备共享,设备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工艺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掌握原油性质的变化,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5)对由于原油劣质化而有可能导致腐蚀加剧的装置、设备及辅助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制定相关的检查规定和要求,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6结论(1)随着原油资源紧缺,原油性质变劣,常减压装置防腐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须引起高度重视。(2)低温腐蚀应以“一脱三注”的工艺防腐为主,设备选材防腐为辅。合适的破乳剂、缓蚀剂筛选对“一脱三注”效果作用明显;注氨、注水、注缓蚀剂应考虑均匀、多点、可调节,根据总铁含量调整注入量。经过“一脱三注”后控制的工艺指标建议为:原油脱盐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