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敬畏之心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钟一2008年9月,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这段阐述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既体现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饱含着对领导干部的关爱和提醒,这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对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敬畏,就是对人对事既敬重又畏惧,具有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确实需要对一些东西心怀敬畏,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所戒惧、自我警醒,把好理想信念的“总闸门”,节制自己的言行和欲望。古往今来的执政者都十分强调敬畏之心。我国古代就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天下大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等告诫。孔子也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强调对天道人事要心存敬畏。古代开明的帝王深谙“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天地之间,莫贵于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道理。我们党反复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员称号,实际上就是强调要常怀敬畏之心。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然而他又是情感丰富质朴的常人,他有三怕:一怕泪、二怕血、三怕喊饶命,尤其是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自己也忍不住要掉泪。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怕”,都包含“敬畏”的意思,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敬畏之心。历史证明,如果谁轻慢历史,他将沦为历史的罪人;如果谁无视百姓,他将被百姓唾弃;如果谁游戏人生,他将悔恨终身。敬畏之心是人生的大智慧,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常存对历史、百姓、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坚定正确的人生航向,才能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成效敬畏历史,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绩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所思考的问题、所谋划的事情、所作出的决策、所开展的工作,都必须能够推动科学发展,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历史最公正,历史最客观。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推动地方发展时不够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结果走了不少弯路,闹了不少折腾;有的信奉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造成劳民伤财,落下了骂名;有的不注重调查研究,仅凭主观行事,造成决策失误,实际工作效果适得其反;有的为官一任,不是造福一方,不是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牟私利,甚至贪污腐败,成为历史的罪人,为人民群众所不齿。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思考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你创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绩?你的工作到底是为了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绩观,以此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标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长远着眼,从实际出发,多谋利大局、惠百姓之策,多干利长远、打基础之事,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动当地科学发展,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以“绩”服人,在我们离开职位、离开岗位后,经得起人民的公正检视和历史的客观评价。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敬畏百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办好利民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敬重百姓,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正的伟力蕴藏于民众之中;我们畏惧百姓,是怕我们的工作不能让百姓高兴,不能让百姓满意。凡是不把百姓放在眼里,漠视百姓、背离百姓的,早晚都被百姓所抛弃。我们党具有很强的群众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倡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要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恭恭敬敬当公仆,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当成衣食父母、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排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报答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书写人生美好篇章敬畏人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新诠释。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书写人生美好的篇章。人生极为短暂,人生极为珍贵。人的整个一生,除去生活和休息,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左右。一个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能否留下一点痕迹,能否给社会作一点贡献,能否让后人垂念,这就看他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做了些什么事。江泽民同志说过:“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是对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的明确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把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作为最大的人生目标,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积极进取作为根本的人生态度,担当起共产党员的历史责任,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我们党最壮丽的事业。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增强责任、增强自律,敬畏法度、敬畏责任,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坚贞,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切实保持革命节气。当我们真正做到了这一切,那么“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