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谦中央银行学第三版第10章金融稳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金融稳定第一节概述一、金融稳定的定义《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将金融稳定定义为: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金融稳定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1)有效管理和控制货币供给,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2)保证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健全性和生存能力,以提高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存款者利益,约束债务人行为,以维持正常的信用秩序;(3)改善金融体系中资金流动的微观和宏观效率,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平;(4)优化金融结构,防止金融业的结构性失衡和经济泡沫的产生。正确理解金融稳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高度关注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处理好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关系–处理好维护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效率的关系–动态地看待金融稳定–全面考察影响金融稳定的各个层面–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二、金融稳定的目标及其重要性金融稳定的目标是:–实现金融业稳健发展–保障金融安全–不断提高金融效率–优化金融结构。三、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和工具近几十年来,金融稳定职能已普遍成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遵循以下框架维护金融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维护框架中,维护金融稳定分为三个层面:–监测和分析金融风险–评估和判断金融稳定形势–采取预防、救助和处置措施及推动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需要有效的政策、工具和制度。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主要包括:–政治保障;利率、汇率、流动性支持、资本账户管理、舆论引导或道义劝告等工具;支付体系支持、法治支持、审慎监管、投资者保护制度、监管协调机制等制度安排第二节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金融稳定的评估一、金融风险的监测维护金融稳定首先需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密切跟踪和分析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变动情况。(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一般说来,分析宏观经济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从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利率汇率政策和水平、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和财政收支状况等方面进行。(二)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消费行为和投资活动提供信用为交易提供支付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定价和防范的工具为企业提供规范运作的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政策实施的工具和渠道。(三)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对于金融机构风险的识别与监控(主要针对银行),美联储采用的CAMELS评价方法–商业银行的资本状况(C)–资产质量(A)–管理水平(M)–盈利能力比(E)–流动性(L)–市场风险敏感性(S)我国—“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方面(四)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稳定金融基础设施是指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和制度安排。金融生态环境从狭义上讲,是指金融基础设施及其运行状况;从广义上讲,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是影响金融体系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二、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FSAP是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的缩写金融稳定评估产生的背景–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货币基金推动透明度建设的要求金融稳定评估由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开展,其他国际组织和中央银行专家参与。目前已完成评估、正在评估和准备接受评估的国家已超过100个。FSAP通过三个层次衡量一个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是否稳健。–1、宏观层次–2、微观层次–3、监管层次1、宏观层次宏观层次:衡量宏观审慎监督是否到位,包括:–FSIs(金融稳健指标)–压力测试FSIsFSIs是IMF有关部门于2001年6月提出的评估金融体系脆弱性及承受损失的能力的金融稳健性指标体系。核心指标(coresets)–FSI核心集的统计内容和各项指标是目前IMF构建金融稳健性评价体系的重点,主要用于监控银行体系的风险–通过对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状况以及市场风险敏感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来考察银行体系运作的稳健性。FSIs各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单靠稳健性核心指标集来监管银行金融机构的做法还无法全面评估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风险。IMF的工作小组又提出了FSI的鼓励指标集,以便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经济部门金融状况进行全面的考察,进一步评估金融体系潜在的金融风险。鼓励指标(26项)银行业压力测试银行业压力测试(StressingTest)是对FSAP的分析进行补充,进一步证实FSAP的一些结论。压力测试泛指分析银行承担各类冲击能力的方法。主要目的–评估银行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测试由于宏观经济变量出现不利的变动对银行造成的脆弱性。具体做法–通过评估宏观经济变量变动(可能的,但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对于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压力测试的五个步骤:–确定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暴露,以及银行的脆弱性–获得相关数据,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可能发生的经济冲击为基础,假定相应的冲击类型–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论,并加以实施–对压力测试的结果进行解释IMF工作小组在决定一国金融体系(银行)的风险暴露和冲击程度时,考虑两个因素:数据的可得性、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压力测试的具体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敏感度分析即单一因素分析–情景分析即多因素分析–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金融稳定评估FSAP的主要内容–使用由基金组织开发的特殊监测指标——金融稳健指标,反映金融部门整体情况,在对宏观经济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压力测试,使用更多的国际标准和准则对金融基础设施进行评估,强调系统性风险的解决框架。金融稳定评估使用的核心国际标准和准则和其他原则和准则三、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中央银行制定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成本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是各级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安全性变化、可持续性及金融业整体风险进行监测,用于客观、全面地判断和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督促金融机构加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工作,并对风险较大和风险突然加剧的金融机构进行审慎性分析和预警的方法及过程指标体系由各种预警指标、分析方法和风险提示书构成。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应能够全部或部分体现规范性、重要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综合性、计量上的充分性等特点,以保证各个指标能够统一规范、准确及时、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际情况。必须能够反映辖内经济运行状况和景气波动的基本态势,对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监测。我国有学者依据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可控性,将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分为:宏观经济指标,其中又分为五类:–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流通–利率和汇率–政府的影响金融机构内部指标,其中又分为四类:–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的稳健性(三)风险评价和处置风险评价和处置的过程–1.评分–2.评级–将金融机构分为优、良、合格、差四个等级–3.处置–对不同评级的金融机构要区别对待,并根据其风险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风险评价和处置的结论分为两部分–针对特定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价和预警–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稳定状况的总体评估(四)预警各级人民银行通过定期对辖内法人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指标及有关数据进行监测和综合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出现三种情况时:–一些指标超过本指标上下限的50%–总体评分在150分以下–本年综合得分比上年减少10%,特别是发现金融机构评级下降当地人民银行应及时向其发出《风险警告书》,要求其立即填写《支付能力监测表》和《经营状况表》。同时向上一级人民银行报告,并告之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风险法人金融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五)金融稳定评价报告根据对各地金融机构的评级和预警情况的综合,形成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并报送总行、其他金融监督机构和地方政府。第三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与手段一、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职能中央银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价格稳定是实体经济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支付系统安全确保交易可以正常进行,良好的支付体系还是分散化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条件–中介职能的正常发挥是将资本配置到投资项目的必经之路–提供降低风险的机会不仅对机构而且对个人也非常重要,没有这种多元化或分散风险的可能性,许多投资项目不可能进行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作为法定的货币发行人,中央银行有责任维护价格(币值)稳定–管理并维护支付系统的职责使中央银行必须确保社会交易运转正常–从维护稳定的能力来看,“最后贷款人”地位决定了只有中央银行才具有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的能力,才有可能阻止金融不稳定的发生或降低金融不稳定的破坏性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最后贷款人”地位以及金融监管密切相关。二、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手段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两方面着手(一)防范金融风险1.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运用货币政策,实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2.金融稳定性评估3.加强支付体系监督4.加强金融市场监管5.推动金融改革(二)化解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不可避免地要对金融危机进行处理。–央行首先应判定相关金融机构是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还是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央行还应判断风险有无系统性影响。–在危机的处置过程中,一是要科学判断系统性风险,二是要避免滥用央行“最后贷款人”角色。第四节反洗钱一、洗钱概述(一)洗钱的含义与特征所谓洗钱(MoneyLaundering),是指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通过交易、转移、转换等各种方式加以合法化,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削弱了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洗钱活动造成资金流动的无规律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加金融机构营运风险–洗钱活动破坏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基础,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法律和运营风险洗钱犯罪具有多样化、专业化和复杂化的特征。洗钱的方式和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特征。归纳起来,洗钱有以下一般特征:–1、独立的刑事犯罪。–2、洗钱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3、洗钱的专业化–4、洗钱过程具有复杂性–5、洗钱的对象是特定性质的货币资金和财产,系犯罪所得或用于犯罪目的–6、跨国洗钱愈演愈烈(二)洗钱的基本过程洗钱活动的过程式相当复杂的,其模式也不一定固定。典型的洗钱过程通常被分为三个阶段,–处置阶段(Placement)–离析阶段(Layering)–融合阶段(Integration)每个阶段都各有其目的及运行模式,洗钱者有时交错运用,以达到最终的清洗目的。(三)洗钱的主要方式洗钱的最常见方式:–1、利用金融机构–2、利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银行或个人资产进行保密的限制–3、通过投资办产业的方式–4、通过市场的商品交易活动–5、其他洗钱方式二、中央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不是所有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承担着反洗钱的职责在我国,中央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承担了主要的反洗钱职能–制定反洗钱规则的职能–对金融反洗钱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一)制定反洗钱规则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通过部门规章及时制定有关反洗钱规章,来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制定反洗钱规则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报告办法》和《外汇报告办法》尽快制定和颁布针对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反洗钱规章,完善我国金融业的反洗钱管理制度。(二)对金融反洗钱的行政管理职能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履行反洗钱规定的行为依法行使检察权。反洗钱局在反洗钱工作方面的具体职责通过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协调机制,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在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