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考纲整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4届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归纳考点一梭伦改革【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一、社会背景1.贵族共和制:雅典城邦建立了贵族集体协商、选举执政官的贵族共和制。2.工商业发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要求打破贵族政治垄断,分享政治权利。3.社会矛盾:贵族对平民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4.个人因素:公元前594年,具有杰出政治才能和崇高威望的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二、改革的目的1.直接目的:缓和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三、主要措施1.经济改革:⑴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⑵废除债务奴隶制,用法律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⑶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浪费;鼓励外邦人手工业者移民。——大大推动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2.政治改革:⑴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前三个等级可担任官职。——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政治特权,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⑵政权机构民主化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创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前三个等级有被选举权。⑶法制改革:设立民众法庭,建立陪审员制度,任何等级公民均可担任。四.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2五.基本特点:中庸、折中、公平、公正。六.评价:1.积极性:(1)消除了债务奴隶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雅典经济发展,巩固雅典民主制的阶级基础。(2)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3)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④促进雅典思想文化的发展2.局限性:(1)采取“中庸”原则,在改善平民的政治、经济状况同时,保护贵族特权,改革不彻底。(2)财产对公民参政议政的限制。(3)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七.补充: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公元前六世纪初期,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真正确立;公元前五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崇尚法律,法律面前公民平等。考点二商鞅变法【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1.经济上: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剥削关系产生。2.政治上:⑴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士大夫夺权;分封制和宗法制动摇。⑵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实行改革。⑶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变法运动在各国逐渐展开。二、商鞅变法的原因31.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2.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3.诸侯争霸,为了富国强兵的需要;4.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三、措施和内容【指导思想:法家思想。目的:富国强兵。】1.军事上:(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设20个等级军功爵,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严肃军纪;(3)建立严格的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保证兵源。2.经济上:(1)废除井田: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努力耕织的人可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者,罚为官奴;从三晋(韩、赵、魏)招徕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3)统一度量衡:颁行“商鞅方升”等。3.政治上:(1)废分封,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全国划分为41个县,设县令、县丞,由国君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2)实行什伍、连坐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兵民合一;一家犯法,各家连坐。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3)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有利于强化法律意识,加强统治,但过于严苛,易激发社会矛盾。4.文化上: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控制,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4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5.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四、变法特点1.全面性:改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2.有效性:“商鞅虽死,秦法未灭”。变法使泰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3.进步性:废除了落后的旧制度,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五、商鞅变法性质:是一场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六、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变法中所确立的许多制度为后代所沿用;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七、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2.制定了顺应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且用人得当。3.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大无畏的精神;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5.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考点三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一、历史背景1.“三冗”形成:宋初中央集权,分化事权,增设官职,效率低下,形成冗官。不断扩5充军队,形成冗兵。官俸、军费增加,给辽、夏岁币,形成冗费。2.积贫积弱:“三冗”造成积贫,对辽、夏战争连年失利形成积弱。3.社会危机:宋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4.1069年,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二、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三、主要内容1.理财措施⑴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粮食给农民,收20%利息。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⑵募役法:政府出钱雇人服役,再按户等征收免役钱。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⑶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灌溉。⑷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实有数收税,杜绝地主逃税。⑸均输法:官府所需物资就近采购,节省财政开支。⑹市易法:设市易务,调节市场供求,增加财政收入。2.强兵措施:精简军队,推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节省军费,提高军队战斗力。3.育才措施:改革学校和科举制度,为变法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1)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科,考经义策论。(2)废“恩荫”,择优录取。(3)整顿太学,惟才用人(选官制度)。四、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封建地主阶级挽救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五、评价:1.经济有所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扭转积贫积弱局面。62.变法以增加政府收入为主要目的,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3.变法触动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到反对;1085年,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六、失败原因: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3.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后来去世,让保守派重新得势。4.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且推行新法操之过急。5.根本原因: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七、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改革的意志坚定,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考点四欧洲宗教改革(16世纪)【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文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7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一、中世纪天文教的地位1.政治: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神权大于王权,干涉各国内政。2.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搜刮财富,兜售赎罪券;轻视商业。3.思想文化:教会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社会生活:天主教会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阻碍欧洲社会进步。二、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各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2.王权与神权矛盾加深,天主教会成为各国强化王权的最大障碍。3.教会成员贪婪腐败,打击“异端”,引起各阶层不满。4.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5.德国: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三、改革的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四、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1.反对赎罪券:只有上帝才有免罪权,教皇无权赦免。2.因信称义:人们依靠内心忏悔能得到上帝赦免,无需通过教会修行。3.《圣经》权威:《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神圣权威,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4.王权高于教权:要求建立由世俗君主支配的本民族教会,摆脱罗马教廷控制。5.宗教形式改革: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结婚。(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主要内容:信仰得救,核心是“先定论”,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并强调选民应当具备忍耐、诚实、简朴、讲信用、谦逊等高尚的美德。2.特点:更激进,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三)英国的宗教改革81.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领导的宗教改革主要是同罗马教廷争夺权力。2.结果:建立了英王直接控制的英国国教。3.特点: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较多的天主教成分。五、欧洲宗教改革的的主要结果1.德国: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2.瑞士:加尔文创立加尔文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3.英国:亨利八世通过《至尊法案》等,创立由英王直接控制的英国国教。4.其它地区:新教在欧洲各地广泛流行,成为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立的基督教派。六、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政治运动。2.摧毁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为欧洲走向现代化社会创造了条件;3.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强化王权,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4.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5.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考点五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课程标准】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一、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3.思想方面: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激进派)4.主观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惟有变革才能自救。二、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统治,维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