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网上作业3参考答案凯恩斯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金融学说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贷币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动机与构成: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新剑桥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这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于是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七动机说: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金融流量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融资动机、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政府需求扩张动机。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分别修正了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模型论证了利率变化通过影响持币成本作用于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并分别求证了两种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托宾模型发展了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存在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达到总效用最大化,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行为,从而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所以利率和未来的不确定对于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货币供给理论:外生货币论: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影响经济运行,却不受经济运行的影响。因为金币的生产无利可得,纸币不能为私人生产。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期,往往只能被动地适应公众的货币需求,难以自主地决定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供给的控制上,他们认为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给量,但是,其效果却没有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好。因为银行体系会规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中央银行的控制存在着漏洞;还有它增加货币供给的能力比减少货币供给强。新古典综合派在复杂乘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凯恩斯外生货币供应论的内生货币供应论,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对货币的控制是相对的。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资产,要使人们放弃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就必须给与报酬,这报酬的货币形态就是利息。利息形成于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所作的两种选择: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即现有货币收入的多少用于现在,多少用于将来;二是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即以何种方式保有暂时不用的货币收入。在凯恩斯看来,利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不储钱的报酬,即放弃灵活性偏好的报酬。新剑桥学派的利率理论没有完全遵循凯恩斯的路线,而是在传统利率理论和凯恩斯利率理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贷资金理论。认为传统理论把利率的决定因素局限于实物市场,而认为利率高低与货币无关的观点是不对的,凯恩斯否定市场因素的观点也是片面的,所以要将实物因素,货币因素,存量流量结合起来,分析利率的决定与变动。新古典综合派批判地吸收了凯恩斯货币供求决定论和新剑桥学派的借贷资金论,又加入了国民收入这一因素,把国民收入放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上,提出了著名的IS-LM曲线分析模型,从总体上说明利率是由储蓄、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并在国民收入的配合下决定的,精致、朴素的IS-LM模型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原则上同意原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作用理论,但又对其进行了修正与发展。他们认为,企业的投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信贷和股票。在企业的全部资金中,通常只有较少的一部分是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的,因此,企业的投资需求主要地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在这样的市场中,利率机制与信贷配给机制同时发挥作用。通货膨胀理论:凯恩斯认为: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资源,包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还没有充分利用,所以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使产出增加,物价上涨的速度小于货币供给增加的速度,故为半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之后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工资和就业,货币量要通过这两者发挥作用。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的解释是,工资对物价的影响比就业更为重要。因为,产品的销售价是成本加成决定的,工资是直接成本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变动因素。尽管,工资水平与历史和制度因素有关,但是,它仍然有着上升的趋势。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是工资推动货币数量的增加。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之间分配的不公平不合理。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上,新古典综合派坚持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他们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通过强制储蓄扩大投资,来实现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储蓄理论:在凯恩斯的理论中,投资与储蓄的调节不是通过利率,而是通过收入的,从根本上说,投资对储蓄有决定作用。收入=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收入-消费;收入=消费+储蓄。故:储蓄=投资。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储蓄生命周期论将储蓄与终生收入和个人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富有创见性的探讨了影响个人储蓄行为的各种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货币政策主张上的特点: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1.实现充分就业需要以利率为杠杆,刺激有效需求,其方式是实行刚性的工资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因为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无法操作的。2.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其他政策的局限。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危机时期,会被流动性偏好吸收,所以要配之以赤字财政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新剑桥学派政策主张的特点: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其目标不是保持经济的均衡,而是改善经济的失调;2.把社会政策放在首位,并注重财政政策,轻视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新古典综合派提出了多重目标论,利率中介指标论和货币政策资产传导论。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包括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难以同时实现,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或者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者视经济形势的需要突出重点,权衡主次,这便是相机抉择。利率中介指标论认为,中央银行应该也可以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为利率是微观经济活动的重要调节器,是连接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是衡量经济态势的最佳指标。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上,与老凯恩斯主义一样,都主张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特别是在市场长期非均衡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运用货币政策,利用货币的非中性来影响实际变量,促进市场均衡和经济增长。而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取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主张中央银行贷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不能仅仅盯住利率,还应该把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作为中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