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特性表(一)序号内容一、工程规模1、工程名称××电排站重建工程2、工程地点××联圩16+900桩号处3、工程任务排圩垸内涝4、工程效益5、建设单位余干县禾山乡人民政府6、设计标准排涝标准:按十年一遇三天暴雨三天排至作物耐淹水深。7、建设性质重建8、工程等级主要建筑4等,次要及临时建筑物为5等。9、高程系统黄海高程2工程特性表(二)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二、水文气象1、流域鄱阳湖2、控制水文站大溪水文站3、水位①外河最高防洪水位m21.31P=5%②外河运行最高水位m21.31③外河设计水位m20.67P=10%④设计内水位m13.30⑤最低运行内水位m13.00⑥最高运行内水位m16.004、降雨P=10%三日暴雨量2451、集雨面积Km218.34三、排涝设计参数(1)设计排涝流量m3/s7.56(2)选型排涝流量m3/s7.653、扬程(1)设计扬程m8.7(2)平均扬程m8.3(3)最高扬程m8.93工程特性表(三)序号及名称单位数量备注四、主要建筑物1、泵房:结构堤后排架式湿室泵房2、出水建筑物(1)压力水箱m12铪结构(2)涵管m72铪结构五、主要机电设备1、水泵台528ZLB-85型2、电机台5JSL-12-8-180KW3、主变压路台2SJ-400KVA六、输电线路输电线路Km0.2电压10kv七、工程量1、土方开挖回填M3142802、砼与钢筋砼M31103.63、水泵、电机套54、压力钢管T10.85、输电线路安装Km0.1八、主要材料钢筋吨118.17水泥吨510.07木材M384.9砂M31080.3硪M31115.8九、工程总投资万元250.094第一章工程概况××电力排涝站位于我县西南部,和××县毗邻的××联圩上,东依丘陵地带,北临信江主流,南与××圩对岸,圩内有一条小港纵贯南北成为沟通内湖主要渠系。就地形来看虽属平原,但也有少量丘陵,还有洼地,地形较为复杂。圩内共有23.44KM2,本站要担负18.34KM2集雨面积的排涝任务,受益范围禾山乡和禾斛岭垦殖场富强分场的一部分,共有7个生产队和5000人口。圩内地面高程自13.00~30.00(黄海高程,以下同),田面高程13.5~19.00分布在平原和一些山垅内,旱地高程自19.00~28.00分布在红琅丘陵的山岗上,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棉,是该县粮食主要产区。该圩内原四个排水系统:①利用王家水库开沟导托山洪2.5KM2;②××闸负担下垣排涝面积7.8KM2;③富强闸、新源闸共负担圩上垣排涝面积10KM2;④濠池闸负担濠池圩3.1Km2排涝任务。虽然排涝工程分布较为合理,但因该处位于信江下游鄱湖之滨,每当夏秋汛期,外河水位涨得快,退得慢,持续时间长,自排机会很小,因而连年遭受不同程度的内涝灾害。灌溉方面:利用东南边的王家水库可灌溉1000亩外,其余全部依靠人工提水和抽水机来灌溉,在旱情严重时还时常缺少灌溉水源,内涝和旱情给圩内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圩内人民要求建站的呼声十分迫切。为发展农业生产确保旱涝保收,1967政府投资兴建了××电排一站(排灌溉给合),装机4台其中3台155KW,1台55KW(负责灌溉),装机容量520KW。1984年增建××电排二站,装机3台155KW,装机容量465KW,两站合计总装机容量985KW。电排站的兴建解决了6700亩良田排涝任务和2000亩高田灌溉需求,改造湖田6500亩,促进了圩内农业稳产增收,改善了圩内群众生活。××电排两站已运行20、30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运5行年限很长,突出很多问题:堤身单薄,涵身太短,水盆高程低,高水位排水时水经常溢出水盆冲刷堤脚,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泵房离堤脚太近,且原结构强度承受不了××联圩加高加固后的荷载,各部分结构老化、露筋和漏水现象,存在着很大的防洪安全隐患,不符合××联圩除险加固的要求和标准。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机电设备陈旧老化严重,运行、维修费用过高,生产成本增高,带病运行,时常出现因设备损坏和电路起火而停机地现象,安全生产隐患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2004年8月省发改委下发泵站改造通知,××电排站列为改造重建工程之一。根据××联圩除险加固的标准要求和余干县水利局及禾山乡人民政府的意见,经我院现场勘察测量论证决定将原××电排站两站和原××闸封堵,在原一站和原老闸之间新建一座以排涝为主结合灌溉的三用排涝泵站。第二章工程水文、气象、地质第一节水文资料××电排站的水文控制站为大溪水站,受其控制流域历年平均水位在3-10月份较高,水位一般在20-20.5米,最高水位出现于5-8月份,以7月份出现为最多,大溪站历年最高洪水位26.72m(1998.6)。受益垸区内河内渍水位主要受汛期无期变化和信河水位的影响,历年最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一般以7月份为多,特殊年分在8月份(1998年),按照××联圩管理站资料统计和论证,最高内河水位为16.00m。6第二节气象资料排涝区属亚热带湿润季节型气候,冬、春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影响,多偏北风,气温低,夏季冷暖气流交替,潮湿多雨,有“梅雨季节”,气温较高。秋季为太平洋付高压控制,晴热干燥多偏南风。据康山站资料表明:多年月平均气温300C,年平均最高气温约220C,年平均最低气温约14.40C,历年无霜期260~280天。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567.3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2383.4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1070.2mm(1978年)。暴雨期一般为4~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点全年降雨量的67.7%,实测最大月降雨量为561mm(1975年4月),最小月降雨量为0.44mm(1963.17),最大三日暴雨量为288.6mm(1964.6.16~18)。汛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9.06m/s,实测最大风速为14m/s,风向以北向为主。第三节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评价为了给工程改造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上饶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受余干县禾山乡政府的委托,对该闸的地基情况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自2004年9月27日至2004年10月8日结束野外地质勘察工作,共完成钻孔进尺59.3m,取原状土工试样15组,野外地质动力触探试验15次,地下水位测定点6处。1区域地质概况1·1地形地貌××电排站地处鄱阳湖东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势较平坦,地形7起伏变化较小,河谷宽敞,垸内海拔高程一般为13.5m~16.5m,主要为冲积堆积地貌,属丘陵地貌单元。1·2地层岩性区内基岩零星分布,有中元古界(Pt)板岩、变质砂岩及白垩系砂岩、砂砾岩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4)分布最广,主要有:a、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Q4L+al)壤土、淤泥质粘土和细粉砂等,分布于湖、塘等地;b、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物(Q2al)网纹状粘土、壤土、砂类土及砾石等;c、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dl)粘土、壤土夹砾石等,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1·3地质构造与地震2·3·1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的九岭——高台山台拱之鄱阳湖凹陷,先前为长期隆起剥蚀区,燕山构造回旋期间,由于强烈的断块运动,断陷下沉,喜玛拉雅运动曾一度隆起,第四纪再度强烈沉降。下伏基岩中,东西向和近北东向断裂发育。2·3·2据江西省建设厅颁布的赣建抗[2001]9号《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1∶400万)文件,本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1·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表水系发育,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属重碳酸钙钠型水,埋藏范围一般在12.0m~15.0m高程,赋存于砂及砂卵砾石层中,水量丰富。第四系覆盖层上部为粘土、壤土等,透水性微弱,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河谷中。8汛期时由于鄱阳湖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一般高于上覆粘性土层底板,致使地下水普遍具有一定的承压性。2站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2·1站址概况拟建站址位于余干县禾山乡境内,为××联圩的下游段,距乡政府2.5km,河谷开阔,地势平坦,属冲积堆积地貌;对外交通方便。2·2站址区岩土分布及其特征勘探查明,该站址地层结构简单,岩(土)层主要分为二层:第四系堆积物和白垩系砂岩等。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3·2·1第四系堆积物(Q4)(1)第四系人工填筑土(Q4s)褐黄色、暗黄色粘土,主要由粘粒、粉粒和砂粒构成,成可塑状,含水量中等,中等压缩性,结构较疏松,分布在地层上部高程16.395m以上,厚度约5m。(2)第四系冲积堆积(Q4al)①粘土:褐黄色、黄色,主要由粘粒、粉粒和砂粒构成,成可塑状,含水量中等,中等压缩性,结构较紧密,分布在高程8.554m~以上范围,厚度5.0m~7.9m。其中:zk-1、zk-2和zk-3钻孔中夹有灰黑色淤泥质土,厚约0.5m~2.5m,具高压缩性,呈透镜状产出。②细粉砂:黄色、灰白色,主要由细粉颗粒构成,粒径为0.5mm~91mm,结构疏松,水中崩解较快,层位较稳定,最大厚度3.4m,分布在7.981m~11.628m高程内。3·2·1白垩系砂岩(k)紫红色、灰白色,主要由细粒、粉粒和泥质组成,砂状结构,泥质胶结,呈层状产出。上部风化呈砂土状或碎块状,岩块手捻易成粉未,为强风化层,岩性较软弱。钻孔揭露,岩层顶高程为7.981m~8.695m。2·3地下水该站址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中,水量丰富,由大气降水补给;基底岩层构造裂隙不发育,地下水不丰富;勘探期间,该地段地下水位为13.417m~17.628m。该区的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水,对该工程无侵蚀性作用。3·1站址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站址区地层结构简单,地势平坦,白垩系砂岩为该区沉积基底,呈整体层状构造,与上覆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且层位稳定,未发现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查得,该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可不予以考虑设防。根据上述分析评价,该场地区域地质稳定,适宜建站。3·2地基土体的工程地质评价4·2·1地基土体和基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10⑴人工填筑土(Q4s)根据钻孔揭露,土体主要组成成分是粉质粘土,由现场标贯试验得N(63.5)′=3击~4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2.98击~3.72击,天然含水量ω=25.4%~41.2%,天然密度ρ=1.80g/cm3~1.92g/cm3,干密度ρd=1.27g/cm3~1.53g/cm3,孔隙比e=0.783~1.126,凝聚力C=18.2kpa~19.1kpa,内摩擦角Φ=14.0°~21.3°,压缩系数a1-2=0.24mpa-1~0.65mpa-1,压缩模量Es1-2=3.3mpa~7.5mpa,渗透系数K┻20=2.90×10-6cm/s~4.20×10-6cm/s,K├20=4.60×10-6cm/s~7.90×10-6cm/s,塑性指数IΡ=19.7~20.7,液性指数IL=0.11~0.40。⑵冲积堆积(Q4al)①粘土:根据钻孔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N(63.5)′=2击~20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1.67击~18.08击,天然含水量为ω=16.3%~38.9%,天然密度ρ=1.76g/cm3~2.08g/cm3,干密度ρd=1.27g/cm3~1.79g/cm3,凝聚力C=11.1kpa~24.1kpa,内摩擦角Φ=9.7°~26.9°,压缩系数a1-2=0.09mpa-1~0.67mpa-1,压缩模量Es1-2=3.0mpa~17mpa,渗透系数K┻20=3.90×10-5cm/s~4.10×10-6cm/s,K├20=7.40×10-5cm/s~7.40×10-6cm/s,塑性指数IΡ=9.9~19.4,液性指数IL=-0.13~0.87。②细中砂:灰白色,由野外标贯试验N(63.5)′=6击~26击,校正后的锤击数N(63.5)=5.6击~21.88击,结构疏松,局部结构紧密。⑶白垩系基岩(k)11该地层在站址区没有出露,且埋藏深度较深,钻孔中所揭露的岩体呈紫红色全风化状,易于软化。3·2·2地基岩土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