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作用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各个社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如何有效地缓解它的不利影响甚至是彻底解决方面,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供全面推广的方法或者说是模式。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不足,本文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思路,由于当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实践经验也不足,所以本文仅是一种对未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路的个人假设。关键词:社会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留守问题一、有关留守儿童的概念综述1.留守儿童的定义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对于留守儿童的准确定义,不过在经过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还是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即“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也就是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故又称之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儿”、“留守学生”等。以上并不是科学的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标准,只是为研究的便利而达成的暂时性替代概念,影响留守儿童的判定因素主要是父母外出情况、年龄界定以及父母的外出时间长度。2.留守儿童问题的评述这里所说的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针对留守儿童本身,而是对于留守儿童所处环境可能导致出现的问题而言的,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以往媒体对留守儿童的倾情渲染导致留守儿童被“妖魔化”。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并不是因为这个群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督,极易产生安全问题。这种安全问题主要变现在: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的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伤害;三是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二)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人士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出现扭曲和变形,或变得抑郁寡欢,脾气古怪;或变得孤僻内向,事事淡漠,甚至会怪诞失常,久而久之,极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三)学习问题,长时间的亲子分离,缺乏沟通,在学习方面所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与疏导,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隔代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与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缺乏上进心。(四)生活问题,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过早的承担家务的重担,造成童年的缺失和心智过早成熟,以至于留守儿童多缺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个极大的隐患。(五)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他们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长期与父母两地分离,他们一般会有以下表现:a.柔弱无助;b.自卑闭锁;c.寂寞空虚;d.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e.对父母充满怨恨。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是非常多的,相对于非留守儿童,他们是绝对的弱势群体,但这并意味着他们是“问题儿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3.以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众多的研究者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也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这些想法和思路对于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具有借鉴作用,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是片面性。具有代表性的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以学校为中心,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作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以寻找问题的症结,旨在通过优良的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而达到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目的;(二)遵循“政府主导,责任共担”的原则,明确目标群体,政策实施侧重于留守儿童中的“脆弱群体”;(三)多中心治理模式,即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政府、学校、社区、市场为主体的多元治理框架。在现阶段,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主要思路还是采用单一手段,或通过教育或通过心理指导或通过政策引导,即使是多元治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难以真正做到政策的连贯性和服务的高效性。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在一个综合各方面资源的系统中加以考量,才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可操作化的办法,才能够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二、社会工作对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可行性分析1.社会工作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农村留守儿童及其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而导致的结果,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应该既要从全局考虑,也要从细节着手,通过社会层面的改良和个人层面的改善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个人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社会、社区、家庭、个人都处在同一系统中,各个因素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当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解决特定问题的同时注重整体环境的调整,因个人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应当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分析、解决。以往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大多是就事论事,没能从整体上把握产生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因而提出的对策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已经表明政府在面对很多社会问题时不再是主导者的角色,它所提供的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也不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定性手段。社会工作能够在很多社会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它的理论研究,更在于它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全面考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仅能兼顾全局又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来说,它的深层次原因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长期实行的以农促工的政策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被压制,农村资源被消耗,与此同时,农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仅基础建设远落后于农村,就经济发展也逐渐成为城市的附庸。使农村得到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决定性因素,输血式的方针政策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只有增强农民的能力、提高他们建设农村的技能,农村的发展才能长久和迅速。政府和市场是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的两大主要力量,但对于农村问题还要有一种额外力量,那就农村本身,无论何种发展策略,都不能够将农村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主动的创造者。农村、农业、农民不仅仅是需要被帮助和发展的对象,也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参与发展的对象,将这三者结合、共同提升才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最佳选择。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可以被孤立解决的社会问题,它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影响人群非常广,在设计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农村、家庭、学校、学生个人等种种因素,缺少对任何一种因素的考虑都会导致问题解决的不彻底。2.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设想政府在改变以往“包办一切”的角色的同时,也要注意责任的缺失,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政府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对留守儿童问题所采取的的政策和方法已经被时间所证明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改变思路是必然的,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开创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更有效。首先,任何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需要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开展,以往政府主导的模式往往忽视地区的差异性,全国一致的工作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其次,政府在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同时,也要同步改善农村的经济环境,确定一个农村整体发展的过渡期,要在优化农村、家庭、学校、个人各个系统的整体框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另外,在现阶段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农村整体面貌,需要着重关注留守儿童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通过引进专业工作者予以引导,并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专业方法使留守所造成的问题影响最小化。此外,在现阶段还需关注的另一重点人群是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他们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际情况是留守儿童情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实际监护人除了在解决留守儿童生活问题之外,还需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需要专业工作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减少不利影响,扩大正面引导。最后,农村学校的建设也应当予以革新,学校基本上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这对于尚处于三观塑造阶段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好坏。传统的工作方法之所以效果不明显,除了整体布局不系统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今后还需加大农村引进专业人员的力度,资源的调配、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整体环境的转变都离不开专业方法的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参与。三、总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由于这是个系统工程,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性进展,加之以前政策的不连贯性和不全面性更加大了新方法推广的难度。社会工作对于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是个新兴的工作方法,只是由于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践稍晚于理论研究,所以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改进,但这毕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的。目前关于社会工作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不多,所以在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方法,对于实际的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予以分析、解决。参考文献:【1】雷万鹏,杨帆.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判断与政策选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2】叶敬忠,王依欢,张克云,陆继霞.对留守儿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问题,2005(10)【3】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5】程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6】何玲玲,翟键峰.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7】段文星.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J].商业时代,2007(4)课程名称: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姓名:李旺班级:社工1103学号:11021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