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研究》内容提要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系统总结江夏区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工作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课题力求突出超前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提出相应的建议举措。一是对江夏区近年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系统总结。江夏区在参与全市城乡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区30个先进村与30个后进村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建区直单位和部门驻村工作队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并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城乡党组织共建的工作模式。主要是:筑强堡垒,推动组织设置2“互通共建”;丰富载体,实行党员教育“互学共享”;加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互促共赢”;整合资源,推进干部人才“互流共用”‘;完善机制,实行党建成效“互责共评”。二是对新时期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当前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存在思想认识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在动力不足;存在现行体制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工作渠道不宽;存在资源差异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辐射平台不广;存在统筹手段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措施途径不多。三是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要求。报告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与时俱进,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将精神实质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本文提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应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的原则,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继承创新、大胆实践的原则,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原则。通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达到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素质全面提升、城乡3统筹加快发展的目标。四是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建议举措。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思维模式,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一是要打破地域、行业、城乡界限,建立健全城乡联通的组织设置体系;二是要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强化教育,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体系;三是要通过下派挂职、招录选聘、民主选举等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互动的人才流动体系;四是要整合资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建立健全城乡合作的互帮互助体系;五是要通过完善基层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横向交流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工作运行体系。45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问题研究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和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等要求;同时,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着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格局。因此,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推进不同区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我区基层党建工作实际,2008年6月以来,我们组织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实地座谈、分解课题、集中攻关等方式,先后到全区68个基层党委中的部分单位和12个行政村,对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6查和思考。一、近年来我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江夏区是个农业大区,共辖16个乡镇街办事处,303个行政村,现有党员30043名,其中农村党员12807名,占党员总数的42.6%。为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我区在参与全市城乡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区30个先进村与30个后进村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组建区直单位和部门驻村工作队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并积极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城乡党组织共建的工作模式。(一)筑强堡垒,推动组织设置“互通共建”。在全区开展了城乡党组织立体式大联建,一是“环扣式”横向联建。探索建立“党总支”、“联合党支部”等区域党建模式,推行村、农村专业协会组织之间联建党组织。如庙山办事处组织7个村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在村村间广泛开展“五好”党组织联创、党员干部互助联谊等活动,提升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目前,7个村中有1个村被评为全市“五好”示范村,其余6个村均被评为全区“五好”村。二是“链条式”纵向联建。探索在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上、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的模7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如大桥新区办事处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在大桥湖渔场建立了党组织,将大批农村党员以产业为纽带聚集在一起;法泗镇依托银河渔牧有限公司建立党组织,形成了“公司+党员农户”的党组织设置格局,打破了传统的行政村区域界限,并带动了党员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动态式”内外联建。在湖南株洲市、广东深圳罗湖区、浙江台州玉环县、武汉青山区等流动党员集中地分别组建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实现了党组织之间动态衔接、流动党员与党组织有效交流。(二)丰富载体,实行党员教育“互学共享”。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计划,先后选送7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全省农业产业化培训和全市“领头雁”培训,分批组织15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潍坊、浙江温州等地学习考察,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展“三农”工作的路子。充分发挥“三级阵地”(区委党校、乡镇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室)、“两个中心”(乌龙泉农村骨干队伍培训中心和安山苗木培训中心)的作用,用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武装农村党员。依托全区12个农8村行业、协会,专门开展针对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在经济上解困、精神上解忧、技术上解惑。此外,在全区党员中扎实开展了“双学双培双带”、“党员创业我先行”等活动,在外出流动党员中大力开展了以外出不忘党员身份、经营不忘遵纪守法、致富不忘父老乡亲为主题的“三个不忘”活动,在农村6000多名无职党员中广泛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在企业党员中开展了“双比双争”竞赛活动,丰富了党员活动载体,提升了党员综合素质。(三)加强引导,促进经济发展“互促共赢”。一是把共赢作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目标。积极动员和引导28家企业和112个市、区直部门单位参与支持我区新农村建设,组织60个村结成共建对子,签订共建目标责任书,这些单位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互帮,在信息、资源、技术上共享,双方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如郑店街利用武汉华森集团公司资源优势,联合开发建设新村,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二是把项目作为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牛鼻子”。部分企业、单位和先进村积极为挂点村、后进村牵线搭桥寻找致富项目、技术、资金,共同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区10家企业和9个体老板在农村投资林果、水产、畜牧、蔬菜等农业产业项目76个,累计投资达2.8亿元,引导农村党员群众调整了产业结构,拓展了致富空间。湖泗镇官堤村抓住全市城乡党组织“双百共建”的契机,积极争取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支持,投资100万元打造精养鱼池,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把对口帮扶作为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千名党员干部扶贫大行动”,每年结对帮扶1200多名困难群众,捐赠扶贫资金40万元左右。在今年全市“双百共建”和全区“结对共建”活动中,11个市区部门和单位投入资金836.5万元与村结对共建,帮扶项目356个。(四)整合资源,推进干部人才“互流共用”。一是通过上挂、下派、轮岗等形式,整合干部资源,实现干部在城乡中合理流动。分两批从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800名干部到农村、社区、企业和偏远学校、医院帮助工作,其中选派100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选派的“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派出单位优势,帮助建班子、带队伍、谋发展,共为农村筹集建设资金1077万元,修建村级公路287公里,引进项目364个,为集体创收578万元。二是消除地域、行业、10身份的差异,整合人才资源。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等相关单位联合编印了《农村实用技术读本(上、下册)》、《政策法规读本》和《党建理论读本》1.6万册,制定了区管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定和补贴办法,在人才的培养、流动、激励、评价、保障等方面搭建了平台。三是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实行民主换届选举,逐步把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等选拔进村领导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村级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四是认真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工作,并探索从优秀村主职干部中公开招录了2名公务员,实现了人才在城乡统筹中的双向流动。(五)完善机制,实行党建成效“互责共评”。一是建立共建责任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为加强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的领导,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程贤华同志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贵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涂亚平任副组长,区农工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10几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结对共建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区委组织部负责搞好协调指导;区委农工委负责制定三年11的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区发改委结合结对村实际,负责落实致富项目;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家园办、扶贫办协助做好“结对共建”与“双强”工作,提供优惠政策,给予技术支持,形成了共建责任体系和工作网络,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铸强了坚实的后盾。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纳入区直单位、乡、村目标考核重要内容,确保了结对共建工作的持续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建立了定期联系交流机制,结对共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驻村工作队与挂点村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情况,协调相关工作,及时掌握动态,积极支持、参与结对共建。二、新时期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但与十七大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存在思想认识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在动力不足。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及其主要领导存在被动做党建工作的思想,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12工作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具体责任人不确定、活动开展不多且内容单一。二是城镇党组织认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帮助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认为自身就是处于被帮助的地位,因此,在“互利共赢”问题上缺少深层次沟通和创新的举措,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就是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帮助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上还缺少研究、措施;同时,城区党组织处于优势地位,也缺乏接受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的意识。三是个别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将城乡统筹发展局限于资金、物质上的帮扶,没有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二)存在现行体制障碍,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工作渠道不宽。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党的建设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尚未完全突破,尤其是在涉及单位利益关系时,城乡党组织联建工作常常难以推动,普遍存在“联”而不紧、“联”而不顺、“联”而不宽的问题,特别是在共享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往往难以操作。如农村人13才极度匮乏,但缺少促进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激励保障措施等。另一方面,如何把城乡一体党建工作纳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之中,纳入到现代社会管理工作之中,与行政组织对接,与群团组织对接,与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对接,以城乡一体党建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