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内容提要】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高,市场机制进入精神生产领域,生产文化产品的企业大量涌现,文化产业迅猛崛起,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猛上升。作为文化产业范畴的平面设计艺术正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不能不思考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如何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使平面设计艺术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文化与经济一、现状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样地,平面设计也从以往的染织、图案等逐渐过渡到“与国际接轨”现代设计上来。1999年,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规模扩招的开始,原来有平面设计专业(有的叫艺术设计)的就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原来没有的就新设,不只艺术类院校,各综合大学,甚至与艺术、设计八竿子打不着的院校也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规模以几何级数迅速增加。我国的平面设计人才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比起30年前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人才结构、人口构成、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平面设计专业从招生到就业都相继的产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生源减少、课程体系雷同与老化、学生自身的学习愿望、就业困难、头脑灵活度与创意能力等等,开始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要发展、要进步就不能墨守陈规。所以下面我就平面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与改变的模式等问题与大家一同探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企业,都把提高设计水平作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平面设计的从业人员约30多万人,从事平面设计艺术类人才培训的高等院校和教学机构近千家,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对这样一支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大军,是发展市场经济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和学术机构。至于行业分工、行业标准,行业中介组织更无从谈起。面对经济和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平面设计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平面设计艺术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改变现状,以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如图1和图2很简单化二、如何加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1、要具备个性化设计需求设计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出自己的领地。设计不仅要跟上美学的发展,还必须赶上科技的进步。网络领域在设计和制作中都占主导地位。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商业界提出的新挑战不仅加强了设计的重要性,还提高了设计的潜在能力。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设计就成为无限超越自我,获取随心所欲的表达的个性化。2、具备国际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对图形的创造,思考角度,大众理解提出了合理化的认知观。在构思和表现上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表述是一致的。观看世界现代设计的走势就是简练、达意、巧妙、智慧,研究现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对保持敏锐的设计思维和使作品和现代世界设计接轨显得十分需要。3、时空化设计需求在观看方式方面,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差,人的想象随着时空概念的变化而延伸,平面设计也逐步从二维向三维到四维空间延展,设计中的时空化与科技化为我们展现出丰富的空间符号。重点内容的突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设计者使他们可以以任何一种自认为恰当的新样式来设计一行行的文字,通过这样的设计,文字图形便形象生动的跳跃在页面上,屏幕上,包装盒面上,瓶子标签上或更多地方,这种动态感觉是印刷品和交互式制图作品的典型特征代表,是新时代设计的需求。4、地域本土化设计需求,所指的实际是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对于具有中国地域特色旧有造型元素其形态上的改造,则使元素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更使旧有元素能够真正传递载体的现代信息,符合现代设计的功用,从而摆脱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与语意上的偏差。对本土设计师来说,守一方水土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5、人性化设计需求与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设计的主题,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在经历了分解与重构后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未来的设计将着眼于与平面设计相关环境的设计上,其关系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如图3三、教育的现状1、从经济大环境来看,平面设计专业发展较为艰难。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8月14日超越了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人均GDP仍然很低。另外,虽然中国现在堪称制造业大国,但是我们依然处于工业链条的底端,所以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市场本身并不需要很多有创造力的平面设计岗位的大前提下,导致了平面设计专业人员严重“过剩”。当然,这种“过剩”并不是实际过剩,而是相对过剩。也就是说,社会上需要的岗位依然很多,足以让每年的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地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当然这些岗位大部分都是无需创意而且工资极少的。但是,大学生们对于工作岗位的心理预期普遍偏高,所以导致了很多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大学生待业、失业、改行。所以这样的相对过剩实际上是一种伪过剩。从一般情况来看,只有一少部分毕业生能进入到能够真正发挥自身能力的平面设计岗位上去,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出于无奈而进入到小设计公司乃至于制作招牌的打字复印社,还有很多同学选择的是抛弃专业而进入到其它工作领域。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国平面设计专业乃至整个艺术专业的学生具有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文化课成绩不高,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所以这部分同学改行以后往往不能适应工作,限制了其日后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同学因就业压力过大而选择了考研,但是考研形势和研究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所以依然是“毕业就失业”。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以上的情况,很多高校选择的并不是改变自身的教育结构,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而是单纯的制造假就业,于是一个可笑的新名词“被就业”就产生了。2、从业界环境上来看,很多平面设计公司处在一种维持生存的状态,他们资金短缺,因此普遍不重视设计而注重不当的恶性市场竞争。同时,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普及较差,所以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包括公司必须要面对的客户,对美学或设计学没有概念,或者是不懂什么是美的,或者干脆认为平面设计就是骗人的。以上这些状态导致了平面设计的毕业生在社会普遍不受重视,对于其创意和设计内容也不能理解,对于新的设计思路和设计都不予支持,这些都限制了平面设计和平面设计人员的发展。3、从我们学生自身来看,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生人,其思想的开放程度和复杂程度难以想象。十几年前,考入艺术院校学习艺术或设计的同学基本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最近一些年,入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低下,为了走上大学的捷径才学习艺术类专业,本身对艺术与设计的兴趣就不高。再加上高校课程体系老化,跟不上时代,所以入学以后的目的就各有千秋。笔者曾通过聊天的形式调查过某校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发现真正喜欢本专业的人少之又少,还有的认为上大学就是上研究生的跳板,还有一些漫无目的的,甚至有很多同学就是单纯地为了混一个大学毕业文凭。4、最后从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体系本身来看,套用的依然是近100年前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体系,不光思想陈旧,而且东西方文化本身也有着巨大的差别,但就是没有人想到,用西方的东西全盘应用于东方是否合适。由此而导致了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总体看来无个性,个体之间无差别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学习平面设计,在黑龙江还是在海南学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在清华大学还是在不知名的大学学的还是一样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差别,就在好的大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而已。这些情况有很多学校也注意到了,也有的学校力图改变,虽然有一定的探索,但都没有放弃包豪斯体系。比如以往的三大构成,有的学校就美其名曰形态认知等等,但是内容照以往却没有太多变化,学的依然是老一套,这样的改革不改也罢。四、平面设计教育展望下面来谈一下笔者对于改变平面设计教育现状的一些看法。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来分析一下平面设计专业的特点。平面设计包含内容虽然相当广泛,但其灵魂就是传播,因此从个案调查、策划,到制作、印刷、发布,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与社会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社会情况乃至于客户、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平面设计的这个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作如下分析:1、必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前所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普遍较差,更有一些同学以无知为荣,不思进取,另外,学校也未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基础知识教育,所以在适应社会的能力上我们反不如一些理工科出身的同学。因此,作为高等教育实施者的大学本身应该认识到这一点,针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状态和日后就业的需求,灵活地安排一些计划外的社会教育课程,比如历史、中国文化、异国文化、心理学、礼仪、经济学、法律常识等等,甚至灾难自救、美容、服装搭配也是需要的。基础知识丰富了,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也就会得心应手,同时也更能勇于面对社会压力,发挥出最大的创造力。2、由设计基础知识教育转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以往的平面设计教育课程无非就是三大构成、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CI等等,课程体系明确,主旨就在于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原理,成为合格的平面设计师。虽然思路非常正确,但是这样的教学观念却忽视了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就业状态,以至于一些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除了平面设计外还能干些什么。所以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依然不得不提及平面设计的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社会,服务与他人。因此,在教学科目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向社会生活靠拢,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这样的话即使他们以后不从事平面设计而从事其他行业,也会得心应手。同时,可以调动学生使其创意最大化,活跃学生头脑。比如艺术设计概论这门课,传统来说我们只要让学生们了解艺术设计是什么就可以了,于是拿出各种“论”来告诉学生,最后的作业也基本上是让学生也“论”一下。不说不认真学的,就是认真学的同学不久之后也会把这些平时用不到的知识忘掉,一句话,学了等于没学。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一下作业内容,让他们用最少的投入去最大化的传播一个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去思考、会去创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他们以后适应工作、适应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3、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在西方很多国家采用的是教授治校,而中国采用的是政府治校模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教授治校可以根据教师的经验、思想等改革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很难认定;而政府治校则要正规的多,同时资金也充足,但是适应时代变革的能力就很差。针对于此,高校建设者必须要解放思想,在政府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灵活评价教学成果的方式和手段。比如一些综合类或理工类高校,虽然也成立了平面设计专业,但是对其管理依然是那种严谨的、按部就班的理工科教学模式,这显然不利于以创意与灵活思维为主的设计类专业的发展,教师本人也常常怕产生教学失误而谨慎地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教学,这就限制了教师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我们必须对这样的现状进行改变,应该适应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鼓励教师按自己的教学理念去教育学生。这样,使同一专业的学生也能因地域乃至教师的差别而多元化发展。4、加强设计普及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是我国崛起之本,所以针对文化水平较低或是对美学、各种设计专业乃至平面设计不了解的社会人士,可以定期开展相关专业知识普及教育,用精彩的内容吸引各方注意。虽然万事开头难,在实施这项工作时一定会遇到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长远来看,对提升社会人士的艺术、设计知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其产生一定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