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接触网工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1.接触网的设计程序一般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C)A、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施工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C、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D、设计计算;平面设计;技术效验2.对于工程简易、技术不复杂的接触网,可按以下两个阶段进行(D)A、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技术设计,初步设计C、技术设计,施工设计D、扩大初步设计,施工设计3.接触网初步设计的根据是(A)A、国家下达的“设计任务书”B、铁路局的需要C、行车的需要D、铁路发展的需要4.在接触网设计与施工工程完成以后,设计单位还应参加工程部门与运营单位共同组织的(B)A、质量检查工作B、交接验收工作C、质量评估工作D、运营维护工作*。技术校验包括两个方面,属于强度和稳定性校验的是(C)A、跨距长度校验B、锚段长度校验C、基础的抗倾覆D、吊弦偏移5.接触网在设计中所采用的风速距地面的高度是(B)A、5mB、10mC、15mD、20m*。接触网在设计中所采用的最大风出现频率是(B)A、10年一遇B、15年一遇C、20年一遇D、30年一遇*。通过山区的电气化线路,在无当地气象资料时,可根据附近平地的气象资料,并按比平地最大风速增加(A)来计算A、10%B、15%C、20%D、30%*。接触网设计中最大计算风速值的确定以采用(C)为宜A、平均法B、变通法第2页C、数理统计法D、当量法6.为了保证安全运营,使接触网既具有经济性,又有一定的可靠性,所以在设计中要进行(C)A、设备选择B、技术校验C、设计计算D、广泛调研*。为了表征风速的波动,计算风负载是需引入(C)A、风压力B、风载体型系数C、风速不均匀系数D、光滑系数*。线索等高悬挂时,弛度F和张力T之间的关系式为(A)A、TglF82B、TglF4C、TglF42D、TglF22*。线索等高悬挂时,导线上任一点的弛度y和张力T之间的关系式为(C)A、Txlgx8)(yB、Txlgx4)(yC、Txlgx2)(yD、Txlgx2)(y*。等高悬挂线索实际长度的计算式为(B)A、lFl34L2B、lFl38L2C、lFl54L2D、lFl58L27.对于不等高自由悬挂验证上拔力的条件是(C)A、4F=hB、4F>hC、4F<hD、4F≤h*。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计算时,为决定起始条件,求出临界跨距后,与当量跨距比较,当(A)时,取tmin为计算的起始条件A、llj>lDB、llj<lDC、llj=lDD、llj≤lD8.半补偿链型悬挂的特点是(B)A、只在承力索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第3页B、只在接触线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C、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装设张力补偿装置D、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不装设张力补偿装置9.全补偿链型悬挂的特点是(C)A、只在承力索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B、只在接触线上装设张力补偿装置C、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装设张力补偿装置D、在承力索和接触线上均不装设张力补偿装置10.技术跨距的依据是(C)A、接触线弛度B、接触网张力C、接触线许可偏移值D、接触网周围环境温度11.最大风速的确定方法最接近客观实际的是(C)A、平均法B、变通法C、数理统计法D、当量计算法12.承力索和接触线的互相作用是通过(B)A、电联结进行的B、吊弦进行的C、并联线进行的D、馈电线进行的13.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是(A)A、接触网的平面设计B、接触网计算C、检修维护D、工程数量统计14.接触网平面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D)A、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B、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调整整理C、技术设计,现场勘测,调整整理D、室内设计、现场勘测,调整整理15.从工程角度看,架设接触悬挂,通常是(C)A、先挂接触线,再挂承力索B、接触线和承力索同时架设C、先挂承力索,再挂接触线D、先挂附加悬挂,再挂接触线16.在两个支柱间,悬挂一根固定截面的线索时,则此线索在自重和附加负载的作用下,就自然形成一个(D)A、角度B、垂度C、坡度D、弛度17.跨距相同的等高悬挂的弛度与不等高悬挂的斜弛度的关系是(A)A、相等B、大于C、小于D、不相等18.悬挂的状态方程是(C)A、跨距与风负载的关系B、锚段长度与张力的关系第4页C、温度、弛度及张力的关系D、吊弦与温度的关系19.全补偿链型悬挂的安装曲线指的是(D)A、温度与弛度曲线B、温度与张力曲线C、张力与弛度曲线D、b值曲线20.消除上拔力的方法有(D)A、降低线索张力B、增大结构高度C、降低悬挂弛度D、增大跨距或降低悬挂点高差*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偏移值,在直线区段不应超过(B)A.300mmB.500mmC.450mmD.400mm*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偏移值,在曲线区段不应超过(C)A.300mmB.500mmC.450mmD.400mm*软横跨所跨越的股道数一般不超过(D)A.5股B.6股C.7股D.8股*道岔标准定位的最佳位置是两接触线的交点位于两内轨距(B)的中间位置A.645mmB.745mmC.845mmD.945mm21.高速电气化铁路站场接触网设计首选(D)A、单线路腕臂B、多线路腕臂C、软横跨D、硬横跨22.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就是(B)A、绘制咽喉区放大图B、绘制站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C、绘制软横跨装配图D、绘制锚段关节装配图23.规定在计算极限温度下,中心锚结和补偿器间的张力差值T不许超过(A)A、±15%TjB、±10%TjC、+15%TjD、-15%Tj24.缓和曲线的特点是(D)A、介于直线与曲线之间B、介于曲线与曲线之间C、有一定坡度的曲线D、半径R变化着的曲线25.划分锚段的的主要依据是(A)A、接触线或承力索内所产生的张力增量不超过规定值B、跨距内所产生的弛度不超过规定值第5页C、悬挂内所产生的吊弦偏移值不超过规定值D、悬挂内所产生的定位器偏移值不超过规定值*直线区段,对于全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C)A.1600mB.1700mC.1800mD.2000m26.区间的支柱布置一般先从(D)A、中心锚结处开始B、转换柱处开始C、中间柱处开始D、车站两端的锚段关节处开始27.咽喉区放大图是(C)A、整体扩大2倍B、顺线路方向扩大2倍C、横方向的线间距扩大到8~10mmD、整体扩大8~10mm*区间接触网支柱布置应尽量采用最大跨距,且相邻跨距差不大于小跨距的(C)A.15%B.20%C.25%D.30%28.隧道接触网设计必须进行(B)A、值的计算B、值的计算C、值的计算D、值的计算*为使支柱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设置在土质松散地段的钢筋混凝土柱应加设(C)接触网链形悬挂的计算负载分为()两种。A:接触线和承力索的重量;B:接触线和承力索的覆冰重量;C:风负载和冰负载;D:垂直负载和水平负荷。D;直线区段全补偿链形悬挂困难时,取()为一个锚段。A:2000m;B:1800m;C:1600m;D:1500m。A;Y型弹性吊弦用于()处。A:软横跨定位;B:转换柱定位;C:中间柱反定位;D:中间柱正定位。D;66.软定位一般用于()曲线外侧支柱上。A:R≤1000m;B:R≤1200m;C:R≥1200m;D:R=1200~4000m。A;67.距接触网带电体()以内的金属结构应接地。A:6m;B:5m;C:4m;D:3m。B;157.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A:8‰;B:5‰;C:4‰;D:1‰。B;*具有防止接触悬挂窜动的补偿装置是(C)A.滑轮式B.鼓轮式C.棘轮式D.弹簧式*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为波动速度,其与接触线的应力(A)A.成正比B.成反比第6页C.没关系D.不一定*接触线所形成的振动波的传播速度为波动速度,其与接触线线密度(B)A.成正比B.成反比C.没关系D.不一定29.在我国电气化铁路中,最广泛采用的是(C)A、多线路腕臂B、带斜撑的水平腕臂C、旋转绝缘腕臂D、固定腕臂30.定位装置仅对接触线实行(A)A、横向定位B、纵向定位C、铅垂定位D、竖向定位31.线岔的作用是(B)A、使受电弓从一支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非工作支B、使受电弓从一支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工作支C、使受电弓从一支非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工作支D、使受电弓从一支非工作支过渡到另一支非工作支32.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作用是(A)A、使线索内张力保持恒定B、使线索内驰度保持恒定C、使线索的高度保持恒定D、使线索的长度保持恒定33.在全补偿链形悬挂中,为防止悬挂向一侧滑动,应设(B)A、锚段关节B、中心锚结C、补偿装置D、定位装置34.软横跨的预制计算是(D)A、软横跨的高度计算B、软横跨的驰度计算C、软横跨的跨距计算D、软横跨的结构安装尺寸计算35.要求顺线路容量的支柱是(C)A、中间柱B、转换柱C、锚柱D、道岔柱36.接触悬挂在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升高性能是(B)A、稳定性B、弹性C、强度D、承载力37.接触网的绝缘间隙指的是(D)A、接触悬挂与地之间的空气间隙B、接触悬挂与支柱之间的空气间隙C、支持装置与地之间的空气间隙D、接触网带电体与接地地之间的空气间隙38.接触网的防雷通常采用(D)A、避雷针B、避雷线第7页C、避雷带D、避雷器39.在通常情况下,支柱接地装置上加设火花间隙的击穿电压不大于(C)A、25kvB、35kvC、800VD、10kv40.高速电气化接触网的电分相通常采用(D)A、分相绝缘器B、分段绝缘器C、器件式电分相D、关节式电分相41.弓网的额定静态接触压力为(C)A、70±10㎏B、70±10kNC、70±10ND、700±10㎏42.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时速为(D)A、160km/h及以上B、250km/h及以上C、300km/h及以上D、200km/h及以上43.高速接触网的坡度一般控制在(A)A、1.5‰以内B、3.0‰以内C、12.0‰以内D、6.0‰以内44.高速接触网对接触线设置的附加预驰度为(A)A、(1/500~1/1000)*跨距B、(1/50~1/100)*跨距C、(1/5000~1/10000)*跨距D、(1/1000~1/5000)*跨距45.高速接触网对接触线设置的附加预驰度为(A)A、(1/500~1/1000)*跨距B、(1/50~1/100)*跨距C、(1/5000~1/10000)*跨距D、(1/1000~1/5000)*跨距46.承力索和接触线的互相作用是通过(B)A、电联结进行的B、吊弦进行的C、并联线进行的D、馈电线进行的47.施工工程的重要依据(A)A、接触网的平面设计B、接触网计算C、检修维护D、工程数量统计48.接触网平面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D)A、技术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B、施工设计,技术设计,初步设计C、技术设计,施工设计;D、室内设计、现场勘测及调整整理。49.从工程角度看,架设接触悬挂,通常是(C)A、先挂接触线,再挂承力索B、接触线和承力索同时架设C、先挂承力索,再挂接触线D、先挂附加悬挂,再挂接触线50.最大风速的确定方法最接近客观实际的是(C)第8页A、平均法B、变通法C、数理统计法D、当量计算法51.跨距相同的等高悬挂的弛度与不等高悬挂的斜弛度的关系是(A)A、相等B、大于C、小于D、不相等52.悬挂的状态方程是(C)A、跨距与风负载的关系B、锚段长度与张力的关系C、温度、弛度及张力的关系D、吊弦与温度的关系53.全补偿链型悬挂的安装曲线指的是(D)A、温度与弛度曲线B、温度与张力曲线C、张力与弛度曲线D、b值曲线54.消除上拔力的方法有(D)A、降低线索张力B、增大结构高度C、降低悬挂弛度D、增大跨距或降低悬挂点高差55.高速电气化铁路站场接触网设计首选(D);A、单线路腕臂B、多线路腕臂C、软横跨D、硬横跨56.站场接触网的平面设计就是(B)A、绘制咽喉区放大图B、绘制站场接触网的平面布置图C、绘制软横跨装配图D、绘制锚段关节装配图57.规定在计算极限温度下,中心锚结和补偿器间的张力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