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风险事故看保险业巨大空间明星购买巨额保险保险公司增值服务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风险因素。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客观依据。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保险费率。保险费率与保险市场的需求呈反比,保险费率上升,保险市场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下降,保险市场需求增加,但费率对保险需求的这种影响会因保险商品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消费者的收入。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其缴费能力就强,保险的需求也就随之扩大。•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价格。•文化传统。保险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受人们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直接影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又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例如,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人们有时宁愿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也不接受保险的保障。•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切不再由国家包揽解决,那么保险就是一条最佳解决途径,因而就制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保险需求人口结构看保险•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1997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4亿,占世界人口的1/5,2000年,12.8亿。如果人均寿险收入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全国寿险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60岁后男性期望寿命,1980年为75岁,预测到2000年为78岁,2050年为82岁;60岁后女性期望寿命,1981年为78岁,预测到2000年为82岁,2050年为85岁;整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后将达到7%以上,预计到本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跃居世界前列。欧美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据统计,200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1,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2000年达到15%。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发展,势在必行。居民收入水平看保险•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到2009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21.8万亿元大关,其中,存款的25%为定期存款(数据截至2008.6月,定期存款余额5.6万亿),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如果居民将其中的5~10%用于购买保险,那么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也正是众多国际人寿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因素。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并被逐步发掘出来。经济增长看保险•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斯道姆先生认为,人口的多寡同人寿保险市场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也并非绝对,人口的多寡,仅是潜在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多而经济又很发达,这样的市场才是真正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