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多种动物共患病的防治百色市兽医防疫检疫站高级兽医师覃达伦一、牲畜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猪、牛、羊等)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鼻、蹄或乳头等部位形成水疱和溃疡。人也可感染。属一类动物疫病。本病传染性极强,流行快,发病率高,幼畜死亡率高达50~100%。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除少数国家已扑灭和少数岛国末流行过之外,本病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流行泛滥。由于其病毒易变异和多型性,宿主广泛,传播媒介又多,一旦发生,常呈大流行,发病率很高,不易控制和扑灭,给经济上带来很大损失,同时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家声誉,故有政治经济病之称。病原: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有多种血清型,目前已知有A、O、C、南非1(STA1)、南非2(STA2)、南非3(STA3)和亚洲1型(Asia1)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至少65个亚型。各型间的抗原性不同,不能产生交互免疫保护。口蹄疫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的组织与污染的草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数周至数月。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季节可存活29~33天,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对酸碱很敏感,易被消毒药杀死,1%~2%甲醛溶液,1%~2%氢氧化钠溶液,30%热草木灰水,均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在骨髓和淋巴结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常每隔1~2年或3~5年流行一次。流行病学:本病只发于偶蹄兽,如牛、猪、羊、骆驼、鹿等均易感染发病。野猪、野牛、黄羊、鹿等30多种野生偶蹄动物也能自然感染。幼畜发病死亡率很高。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畜及带毒动物,特别是急性发作的猪和牛,在临床症状最明显时排出的病毒特别多,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皮和水疱液中。在发热期间,病畜的奶、唾液、眼泪、精液、呼出的气体、排出的粪便都含有病毒,易污染饲料、水、用具、环境及空气。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亦能经呼吸道、精液、伤口甚至完整的粘膜和皮肤感染,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千米以外的地方。流行方式蔓延式传播跳跃式发生老疫区周而复始发生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3天,但猪在自然感染情况下,潜伏期一般为18~20小时,甚至可短至12~14小时。病畜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病初见流涎,然后长水疱,水疱由小变大,水疱内充满透明的浆液,水疱常发生融合形成弥漫性损害,水疱破裂后形成鲜红色溃疡面,常覆以破碎组织碎片。如水疱发生在蹄部,可见病畜跛行或卧地不能起立,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如水疱发生在口腔、鼻镜、舌面,水疱溃烂引起的疼痛使病畜不愿采食。有的幼畜常不显任何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达70%~100%,称为恶性口蹄疫,是心肌受损害所致。一般牛发性口蹄疫以口腔症状为主,有多量带泡沫的流涎,水泡多发生于口腔;猪则多发生于蹄部、鼻端。病牛流涎口腔水泡破溃,形成糜烂面舌面水泡破溃融合,形成糜烂面犊牛猝死猪鼻镜水泡融合猪蹄叉水泡乳房水泡剖检病变:除相同于临床症状的口腔和蹄部病变外,牛可在食管和前胃粘膜上看到水疱和烂斑。死亡的幼畜主要病变为心肌炎和心肌变性。眼观可见不规则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条纹和斑点,切面呈“虎斑心”。口腔黏膜水泡、溃瘢舌面水泡、瘢痕蹄叉水泡、瘢痕犊牛“虎斑心”瘤胃肌柱水泡、瘢痕(4)、诊断:牛粘膜病口粘膜:无水疱,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牛恶性卡他热:坏死角膜混浊和全眼球炎,全身症状严重,死亡率高。水疱性口炎:较少侵害蹄和乳房皮肤。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防制措施:1、平时预防:①按规定做好动物的强制免疫,一般应经两次以上疫苗注射;②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加强消毒、灭鼠、粪尿无害化处理;③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抵抗力;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的传入,新购入动物须来自非疫区,并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购入后须隔离1个月后方可混群;④加强产地检疫,及时发现病畜。2、发生口蹄疫时:①按规定报告疫情;②及时采集病料送检定型;③坚持“早、快、严”的原则,严格封锁疫点,对病畜群及与病畜群接触过的畜群进行强制扑杀,并对剩余饲料、饮水、场地、畜舍及污染物品等进行全面严格消毒。禁止易感动物出入疫区,待疫区内易感动物耐过口蹄疫最长的潜伏期(14天)而未出现新病例时,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疫苗预防接种未发生疫情前,对健康易感动物定期有计划接种一般疫苗接种后2-4周产生免疫力疫苗的运输、保存疫苗的运输、保存直接影响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运输:保障“冷链”条件,尽快速达保存:2-8℃冷贮、防冻结、高温、忽冷忽热和阳光照射,保存时间不超过有效期牛口蹄疫苗过敏反应的救治1、牛的反应:注射疫苗后,牛突然卧倒,全身肌肉震颤、口流涎、腹胀、呼吸急促、眼结膜苍白。病牛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瘤胃蠕动微弱,膨胀。2、治疗:①静注或肌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②瘤胃臌气严重的要放气并注入福尔马林(20mL福尔马林和1000mL水)。③补液;④消积化滞,健脾开胃。公共卫生:人类可因接触病畜、处理病畜或肉品等而感染。患者发热、呕吐、口腔干燥、唇舌和颊部的粘膜发生水疱,有时手亦发生水疱。儿童可发生胃肠卡他,严重的亦能并发心肌炎而死亡。所以在口蹄疫流行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非工作人员尤其儿童不得与病畜接触。二、炭疽概述: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可视粘膜发绀和天然孔出血。剖检呈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且呈煤焦油样,皮下和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脾急性肿大为特征。病原炭疽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呈链状排列,两菌相接端平直或稍凹下,游离端钝圆,呈竹节状。在动物机体内形成3~5个菌体的短链,有荚膜,无芽胞,一旦暴露空气中,在12~42℃条件下,形成芽胞。本菌的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大,夏季在未解剖尸体内经24~96小时因腐败可完全死亡,但炭疽芽胞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干燥环境下可存活多年,在112千帕121℃高压蒸气下,要15分钟才能杀死。炭疽杆菌炭疽杆菌2:芽孢.流行病学:各种家畜、野生动物、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以草食兽尤其是牛、羊、马最易感,往往呈败血症急性死亡;猪易感性较低,往往局部感染;犬、猫易感性最低;实验动物的小白鼠、豚鼠、家兔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牧地,形成长久的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和皮肤伤口而感染。气候温暖、雨量较多时,本病多发,特别是洪水泛滥或地震时,土壤深层的炭疽芽胞被冲刷到地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通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临床症状:各种家畜对炭疽的易感性不同,症状也有差异。牛多呈急性型,羊呈最急性型,马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猪多呈慢性或隐性感染,一般无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病畜突然昏迷,倒卧,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呈蓝紫色,全身战栗,心悸亢进,濒死期天然孔出血,很快倒地死亡。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体温急剧升高到42℃,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弱或停止,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紫或有小点出血。初便秘后腹泻并带血,有时腹痛,尿暗红,有时混有血液。孕畜发生流产。濒死期体温下降,气喘,天然孔流血,痉挛,一般1~2天死亡。亚急性型常见家畜颈、胸、腰及外阴部等处皮肤发生炭疽痈,有热痛,无蔓延性。慢性型多见于猪,一般为咽喉型炭疽,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明显肿胀,体温升高,严重时粘膜发绀,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多数病例于屠宰后才发现病变(近年来有猪患败血型炭疽报道)。剖检病变:尸体明显膨胀,易于腐败,尸僵不全,天然孔有暗红色血液流出,血液凝固不良,呈黑红色煤焦油样,粘膜发绀,皮下及浆膜下有出血性或黄色胶样浸润,脾脏肿大3~5倍,脾髓呈黑色,软化如泥状。患炭疽死亡的猪,咽部、肠系膜等淋巴结肿胀,切面砖红色,有坏死灶,外围有黄红色胶样水肿区。牛炭疽:脾极度肿大防制措施:①预防措施。常发区及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每年均应注射炭疽Ⅱ号炭疽芽胞苗或无荚膜炭疽芽胞苗。②扑灭措施。当疑为炭疽病死畜时,严禁解剖,因为一旦解剖,炭疽菌暴露于空气后,形成芽胞而难以杀灭,造成环境污染、扩大疫源。畜尸应用棉花或破布塞住死畜口、鼻、肛门等天然孔,用不漏水工具运输到偏僻地方焚烧,病死的粪便、垫草应焚烧。污染场地严格用20%漂白粉或10%烧碱水彻底消毒。③预防及治疗药物。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治疗病畜,也可在发病初用抗炭疽血清治疗。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凡是接触过病畜的人及家畜均进行青霉素预防注射,每天1~2次,连用三天。公共卫生:人感染炭疽有三种类型。①皮肤型(炭疽痈)。一般由于屠宰、解剖病畜,处理加工畜产品等经皮肤伤口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最初在感染处有红肿小块。后为无痛性丘疹,再变成浆液性或血性水疱,中心坏死,破溃后形成暗红色或黑色炭样痂皮,周围组织红肿,绕有多数水疱,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的有显著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关节痛、呕吐、乏力等),可继发败血症死亡。②肺型炭疽。多为皮毛加工工人感染,因处理加工皮毛时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尘埃而感染。病情急骤,以肺炎为主要症状,早期恶寒、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紫绀等,2~3天死亡。③肠型炭疽。常因食入含有炭疽病菌的肉或食物而感染。发病急,主要表现肠炎和腹痛、发热、呕吐、腹泻、血样便、腹胀,3~4天死亡。以上三种类型均可引发败血症和脑炎,病情严重,一旦发生应及早送医院抢救。三、狂犬病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人一但被含有狂犬病病毒的犬咬伤,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患有狂犬病病犬的临床表现为极度兴奋、狂燥、流涎和意识丧失,最终全身麻痹死亡。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5天,长者可达数月或上年以上,潜伏期的长短和感染的毒力、部位有关。临床表现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狂暴型:分三期,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前驱期表现精神沉郁、怕光喜暗,反应迟钝,不听主人呼唤,不愿接触人,食欲反常,喜咬吃异物,吞咽伸颈困难,唾液增多,后驱无力,瞳孔散大。此期时间一般1-2天。前驱期后即进入兴奋期,表现为狂暴不安,主动攻击人和其它动物,意识紊乱,喉肌麻痹。狂暴之后出现沉郁,表现疲劳不爱动,体力稍有恢复后,稍有外界刺激又可起立疯狂,眼睛斜视,自咬四肢及后躯。该犬一但走出家门,即不认家,漫无目标、四处游荡,叫声嘶哑,下颔麻痹,流涎。麻痹期:以麻痹症状为主,出现全身肌肉麻痹,起立困难,卧地不起、抽搐,舌脱出,流涎,最后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死亡。预防:用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其免疫程序是,3-4月龄的犬首次免疫,一岁时再次免疫,然后每年免疫一次。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人一但被狂犬病病犬咬伤,如不在24小时之内注射疫苗,一但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是10O%)所以动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其他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伤。对于家养的大型犬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人一但被犬咬伤(不论是否免疫犬)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紧急免疫。四、布氏病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妊娠母畜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公畜表现为睾丸炎及不育等。人出现波状热。病原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分牛、羊、猪三型,每型还有若干生物型,如牛有9个亚型,羊有3个亚型,猪有5个亚型。国外近些年又新发现绵羊型、狗型及沙林鼠型布氏杆菌,并可传染于人,使之发病。布鲁氏菌对外界因子有较强抵抗力,但对热很敏感70℃5--10分钟即被杀死。兽医常用的消毒药都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一)流行特点多种动物、人类和家畜对布鲁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但自然病例中以牛、羊、猪多发。它们各对同型布鲁氏菌最为敏感,如牛主要由牛型菌引起,羊型亦可致病;羊主要由羊型菌引起,猪型菌亦可引起;猪主要由猪型菌引起,羊、牛型菌亦可致病;人主要由羊型菌引起,猪、牛型菌亦可引起。试验动物中以豚鼠最易感染。病畜或带菌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