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推手解密汉能神话起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幕后推手解密汉能神话起点:李河君的发家“三步走”内幕调查来源:网易财经作者:汪峥张艳2015-06-24自从李河君问鼎中国内地首富之后,媒体对汉能的起底就没有停止过。但除了核心层,外界恐怕没人真正清楚当年李河君为何突然杀入太阳能光伏,在其迷雾重重的发家史中,从进军煤化工到转身光伏这一块至关重要的真相“拼图”依然缺失。直到其战略管理部原高级研究员陈石,决定不再沉默。不同于被称为汉能千亿市值幕后推手的许家骅“从未单独见过李河君”的表态,在离开汉能五年后,面对网易财经,陈石显得格外坦然。作为向李河君献计太阳能光伏战略的第一人,陈石于2009年3月提交、10月定稿的战略转型报告,成为汉能光伏神话的起点。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材料系的陈石,首份工作是韩国LG集团的可再生资源研究。期间他受命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摸底调研,并以中国代表专家身份,向LG大田研发中心演示汇报。2008年从LG转投汉能后,陈石最初的感觉是前景不可限量,但在辅佐李河君短短2年之后,技术专业出身的陈石意识到这是一盘自己并不擅长的棋局,因为“汉能已不再是一个力求通过生产来实现盈利的集团了”。第一步:清盘煤化工项目解聘技术团队李河君曾大力推进煤化工战略,然而好景不长,产能过剩很快成为煤化工的整体行业困局。一系列打击之下,汉能自2007年实施的煤化工战略彻底陷入困境。随后,李河君解聘了技术团队,同时,李河君与三地煤化工大单政府迅速解约,汉能全力转向太阳能光伏。“汉能的煤化工战略有问题”。2008年初,陈石的面试陈述,让时任汉能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的徐婷有点“心虚”。陈石的质疑,集中于汉能当时与中国褐煤资源集中地——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左旗、云南昭通市商定的煤化工大单。技术层面而言,褐煤作为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不仅效率低下,更会污染环境”。陈石分析道,而地理层面而言,除因汉能于云南金安桥水电开发的原因而瞄准昭通外,选址太过偏远的呼伦贝尔,则是难以理解之举。“当时徐婷本意是通过此向我展示汉能在煤化工领域的决心”,陈石说道,“没想到被我泼了盆冷水”。而这,反而赢得了徐婷的信任。4月11日,陈石以助理研究员身份,进入汉能集团核心机构、可与李河君“直接对话”的智囊团队——战略管理部。不过此时的李河君眼中,不可能有陈石的位置。煤化工项目还在继续推进。2007年,除了浙江、广东、云南的水电站外,汉能还还拥有江苏如东、宁夏贺兰山两座风电场。彼时,被李河君称为“印钞机”的金安桥水电站尚在建设中,一方面是资金的饥渴,另一方面是业务多元化的需求,这些都是汉能转型煤化工的重要原因。据公开报道,当年汉能与新左旗的协议项目总投资达289.49亿元;与昭通的协议项目则可吸纳上万人就业。至2008年8月,汉能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签订的385亿元总投资、720万吨甲醇的年规划建设产能项目,将其煤化工战略推向顶峰。“至今,全国最大的单线甲醇计划,最多可达的年产能为100万吨”,陈石说道,报出720万吨的年规划产能,“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而李河君对于这个数字的坚持,在于“他知道规模越大,地方政府越支持。能不能做出来,是以后的事情”。确实如此。双鸭山项目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当地政府表示出对项目的高度重视。但好景不长,产能过剩很快成为煤化工的整体行业困局。至2009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三年内不再安排新煤化工试点项目。与此同时,双鸭山项目签约后仅一个月,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重大项目的银行贷款被切断。地方政府对于煤炭资源的态度迅速趋于谨慎,“不见项目落地,不谈资源配置”。陈石表示,一系列打击之下,汉能自2007年实施的煤化工战略彻底陷入困境。就在这时,陈石方发现“痴迷于技术但又不懂技术”的李河君“用错了人”。肖钢——公共视野之外神秘人物。在浙江大学一则对其邀请访问的校内新闻中,网易财经查询到,拥有丹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以燃料电池研究起步的肖钢,相关头衔多达15项。虽身兼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专家、国际催化学会联盟会员、国际太阳能学会会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理事等,陈石对其的评价却是:不懂技术。煤化工战略失败后,陈石所在的战略研究部对主导其项目支持的技术团队进行考察。从褐煤转化开始,考察结果认为:“整个团队的路都走歪了”。虽难以知晓李河君及肖钢的结识细节,但不管是李河君抑或肖钢,对二人曾经的密切关系均闭口不言。陈石对网易财经透露,在煤化工战略时期,汉能拨付给肖钢的煤化工研究经费“至少达5000万元”,但随着煤化战略的失败,头顶光环的肖钢令李河君大失所望。陈石等技术专家对肖钢团队考察结束的同时,李河君即刻解聘了肖钢及其技术团队。根据《科学时报》及中海油集团官网新闻,被汉能解聘后,肖钢继而转任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及中海油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而2014年初,财经媒体则集中报道了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终被“撤销”,旗下除煤制气项目外,其他项目均被剥离。2015年6月19日,网易财经就上述内容向肖钢求证,其回应模糊:“不全部属实,但也并非都不属实”。在他看来,煤化工产业即便在目前也未有真正定论,至于其在汉能的具体细节,以及目前是否留任中海油,他表示“不便公开回应”。在肖钢离开后,提交转型报告的陈石获得了李河君的信任与重用。2009年9月8日,陈石被升任为战略管理部高级研究员;17日,李河君亲自批示陈石的薪酬,自9月10日起大幅上调。同时,李河君与前述三地煤化工大单政府迅速解约,汉能全力转向太阳能光伏。第二步:并购欧瑞康布局资本游戏煤化工之后,汉能力推光伏战略,虽未坦承亦庄基地,但河源和双流基地的落定,使得李河君春风得意。2009年底,李河君决定对领域内知名设备供应商——瑞士欧瑞康太阳能实施收购,最终未成。陈石首先向李河君提议的是,把北京亦庄作为进军光伏战略转型的起点。2009年,在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领域领先的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于亦庄兴建大陆首条“第8.5代TFT—LCD生产线”,而太阳能薄膜生产线,“无论在设备工艺还是原材料上,均与此相似”,陈石分析道。网易财经在独家获悉的一份信函中,汉能向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促进局表示,“到2011年底,预计总投资260亿,建成14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总共达1.05GW生产能力”。如此大规模投资,让亦庄经济开发区对其格外重视并积极开展接洽。汉能在发给亦庄负责部门的信函中称,到2011年底,预计总投资260亿,建成14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总共达1.05GW生产能力”。但李河君开出的条件颇为苛刻。陈石回忆道:“李河君要求从京东方的生产线中,匀出1000亩土地交由汉能”。谈判的同时,来自李河君家乡的广东河源政府也伸出了极具“诚意”的橄榄枝——最大限度地提供土地、借资及石英砂矿权。这让汉能信心倍增,并向亦庄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土地、借资、信贷担保各项条件”。“亦庄因此最终放弃了对汉能的落户争取”,陈石回忆道。河源基地谈判成功后,四川双流也向汉能提出邀请并全盘接受汉能的落户条件。相比于煤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困境,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于2008年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对极具想象力的高新产业而言,机遇巨大。“只要你敢开口,就有地方政府会接招”,陈石说道。河源及双流项目的落定,使得李河君春风得意。两地的规划产量达到3GW。而当时的先进太阳能薄膜单条生产线的硅基光伏组件为30MW至60MW,陈石分析道,这意味着汉能需要采购至少50条生产线,合同总价超过30亿欧元。2009年底,李河君决定向领域内知名设备供应商——瑞典欧瑞康太阳能抛出30亿欧元大单。面对巨额订单,欧瑞康难以置信,久拖不决。而李河君意欲达成的,并非是交易。通过巨额订单的探路,最终实现对欧瑞康太阳能的收购,方是其真正目的。2008年,商务部明确表态:“鼓励中国企业应利用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加速海外并购步伐”;为此,国家开发银行顺势响应。李河君的精明,则在于“资金在他那里从来不是问题”,全程亲历汉能并购欧瑞康计划的陈石至今方明白:“李河君的信心,来自他确信可以拉国开行进来一起玩”。金融危机下的业务骤减,使得时任欧瑞康欧瑞康太阳能CEO的JeanningSargent,对李河君的并购计划表示出极大兴趣。最终,在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两家投行的代理下,汉能并购欧瑞康光伏计划在其内部正式启动。时任欧瑞康太阳能中国区高级销售经理的刘文斌向网易财经证实,汉能对欧瑞康的并购计划确定属实。他还说:“当时国开行是支持李河君的。”就在一切即将尘埃落定时,欧瑞康控股股东,俄罗斯雷诺瓦集团公司出于对汉能实力的质疑,最终否决了汉能对欧瑞康太阳能的并购。网易财经了解到,此后JeanningSargent被解聘,其继任者为全球知名镀膜设备供应商——原德国莱宝光学有限公司CEOHelmutFrankenberger。而在汉能并购欧瑞康太阳能失败后,HelmutFrankenberger曾联系李河君表示,愿加入汉能并负责太阳能光伏产业。为此,李河君、徐婷以及陈石等专赴法兰克福考察,最终因担忧管理半径问题及HelmutFrankenberger团队的薪酬要求过高,未能实现对其先进技术的引进。但此时的李河君,并未像煤化工战略失败时,对并购欧瑞康及引进莱宝失败而倍感压力。大起大落中,陈石也渐渐意识到:曾经对技术痴迷的李河君,从对欧瑞康抛出巨额订单开始,便展现出了其另一面本色:赌豪,以及玩家。李河君深知,国内外张开大口后,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很快,一个名叫林朝晖的商人出现在其视线之中。第三步:借力林朝晖突进光伏基地收购欧瑞康未成,李河君的目标瞄上了铂阳太阳能。通过收购铂阳太阳能,李河君达到了大举突进光伏产业的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与地方政府捆绑合作的商业模式。发现新玩法后,李河君下令加快跑马圈地的步伐,一年必须谈下至少7个基地,汉能团队做到了。靠太阳能灯具起家的福建商人林朝晖,早于李河君预见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巨大商机。林朝晖用来发掘商机的方法,是找来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原美国太阳能企业OptiSolar研发总监王树林。王树林通过对美、日等知名太阳能企业的仿制,为林朝晖“攒”出了一套半自动生产线,通过这套生产线,小尺寸的硅锗薄膜光伏组件生产得以实现,“不过,其转换效率不足7%”陈石说。2008年2月,林朝晖成立钧石能源,生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随后,林朝晖在钧石能源旗下Apollo集团,负责薄膜电池设备制造。2009年10月,香港上市公司红发集团以总代价41.82亿港元全资收购Apollo集团,更名为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Apollo集团实现借壳上市,并受到IDG、摩根大通等知名风投的青睐。上市之后,林朝晖方发现,因技术落户及市场空缺,铂阳太阳能没有订单。为此,林朝晖不得不在北京再成立北京中锦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意图以抬高报价的形式,实现生产线的自买自卖。据此前媒体报道,中景阳计划建成0.5GW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但因意识到林朝晖的上述目的,此项目被北京市政府中止。林朝晖急需一条出路;而李河君适时出现。2010年,汉能向铂阳发出高达25.5亿美元的长期订单外,更提供38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8月,汉能集团派出高级副总裁代明芳担任铂阳太阳能董事会主席。但汉能对铂阳的逐步控制,在当时陈石等战略管理部的技术专家看来有些不可思议。2010年3月,以陈石等6人为技术主导的考察小组,完成对铂阳太阳能详细的考察汇报。在网易财经独家获得的这份报告显示,考察小组通过对比欧瑞康太阳能,对铂阳太阳能做出客观评定为:铂阳太阳能生产线转换效率低下,其锗硅合金生产线比欧瑞康非微双结低1%以上。主要设备—PECVD,在两年使用期内便发生严重变形现象,其长期运行可靠性低。汉能考察小组认为,铂阳太阳能生产线转换效率低下,主要设备—PECVD长期运行可靠性低。“首先,铂阳太阳能的技术完全撑不起汉能的发展规划”,陈石告诉网易财经,其次,铂阳对汉能的订单报价实际上是参考欧瑞康太阳能的订单报价,每瓦报价超过1欧元,但其生产成本最多0.3至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