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模拟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筹资模式2、企业年金3、工赈4、政府公共预算模式5、引致退休效应6、总额预算制7、社会福利函数论二、简答题(共7小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1、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2、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3、如何实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管理。4、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5、简述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6、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方面。7、如何认识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三、论述题(共2小题。共45分)1、试论世界性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动因与主要方向。(20分)2、面临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大量失业这一状况,谈谈你的看法。(25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方式,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所需支付的待遇总额进行社会筹资,一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或全部由雇主)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税(费)。这种筹资模式要求先做出当年或近几年内某项社会保险制度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然后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与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2、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3、工赈:是指国家选择灾情最严重的地区,开工(如整治堤防、修筑道路等)施赈。它以结算民工工钱形式发放赈款,救济灾民。工赈形式规模较大,赈济面广,是典型的古代社会保险形式。4、政府公共预算模式:是指将社会保障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内,同政府其他收支混合为一体编制预算、国家全面对社会保障负责的一种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由于社会保障资金纳入公共预算内,所以,这种预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预算,西欧一些福利国采用了这一制度。5、引致退休效应: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这种现象被菲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6、总额预算制:又称为总额预付制,是由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事先协商确定年度医疗费用预算总额,医院必须为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医院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7、社会福利函数论:美国经济学家柏格森和萨缪尔森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影响福利的一切变量,将分配方面及其他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编制了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达到最大时才算实现了福利极大化。二、简答题1、(1)社会保险是商业性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商业性保险的产生远远先于社会保险,正是传统社会救济机制与以近代精算技术为基础的民间及商业保险形式的充分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采取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的两个基本条件。(2)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保险,它要求凡是法律规定应参加某一社会保险项目的人们,必须一律参加,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税(费),享受规定的待遇。(3)社会保险税(费)通常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负担。(4)社会保险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社会保险从消费的角度来考察,是一种具有社会福利属性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必须以能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5)社会保险具有储蓄性。社会保险从收取保费到保险金给付的全过程看,带有事先储蓄以预防意外需要的性质。(6)社会保险还具有救助性。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共同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遭遇事故、收入中断时,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2、(1)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客观上决定了必须纳入社会保险预算管理。(2)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手段,它可使社会保险资金收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社会保险预算资金按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既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行统筹制的连续性和过渡性。(3)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规范政府收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现实需要。建立社会保险预算可以改变以前许多不规范的状况,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险资金收支流量越来越大,且存在大量的结余,而这些结余资金都是国家可以依法调控的资金,从而增强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4)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选择。3、(1)提高统筹费率或个人缴费率。大多数国家,医疗筹资改革总是局限于控制医疗费用的政策,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患者的共同付费。(2)以社会保障精算原则科学地确定统筹缴费率与个人缴费率。依据医疗保险的统计规律,综合考虑历史资料中各相关指标与前瞻预期目标。(3)依据大数法则收支平衡原理努力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4)实施医疗保险与医药体制双重改革,降低医疗费用。医疗保险改革与医药体制改革均涉及重大的宏观体制转换问题,两大改革必须同步进行,不可偏颇。(5)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实现收支平衡。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是预防收支风险的有效屏障。(6)加强基本医疗费用结算管理。在总额预付制或总量控制下,由于将医疗消费和费用控制的主动权交给了医疗服务供方,故应在总结各地医疗保险收支变化的情况下,探索医疗费用合理的增长率,研究科学确定基本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方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病种费用支付参考标准及结算规范。4、(1)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多支柱养老保障模式的出现既是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平衡的结果,更是体现了一种新的保障文化。(2)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年金将促进我国企业激励机制、收入分配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机制趋于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3)推动金融深化。企业年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延迟的支付承诺,企业年金基金本身所具有的长期协调性、稳定性和规模性,以及追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特点,对资本市场的制度、结构和效率以及稳定性将产生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影响。(4)促进社会长期投资。发展企业年金可以分流银行长期储蓄,细分金融市场。5、(1)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2)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3)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而且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4)劳动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5)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6、(1)国家卫生服务制度本质上是一种福利制度。(2)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其主体是政府,通过政府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直接分配给医疗服务机构。(3)政府通过举办医疗机构,或通过合同购买私人医疗服务的方式直接向全体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医疗服务,不存在“第三方付费”。(4)医疗资源的配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市场机制对其基本不起调节作用。7、(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使劳动者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劳动之中,从这个层面讲,社会保障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给。(2)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由于征收社会保障税会使劳动者当期收入减少,劳动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因征收社会保障税而下降,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3)通过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救助,能够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劳动者或潜在劳动者及时恢复健康,尽快重新进入劳动力队伍,从而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4)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很多计划,特别是一些培训计划,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使同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提供更多地社会劳动。三、论述题1、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的,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时,与原来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养老金制度就可能暴露出许多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制度危机或破产。西方国家的当代养老金制度建立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个10年间,并逐步完善起来。但是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预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改变了当代养老金制度依存的社会经济环境,为20世纪后30年的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创造了政治的和经济的推动力量。(一)改革动因:(1)改革的政治动因。“福利国家”制度是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的,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并暴露其负面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制造出的问题比它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对“福利国家”模式进行重新改造在所难免。(2)改革的经济动因。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现代养老金制度运行的必要前提,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没有养老金制度的充分保证,社会经济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发展;反之,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养老金制度也不可能顺利地运行和发展。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国民福利预期和普遍生活水准的提高,养老金制度已具备了一种刚性向上的自我发展机制。但是,现实中缺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矛盾:要求提高保障度的愿望是无限的,而经济能够追加投入的资源却是有限的。随着生产力重心的转移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战后的“福利国家”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3)改革的人口动因。职工人数的实际减少或预期减少和退休人口的增加是决定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存在各种问题的重要因素,前者将减少养老金制度的供款收入,后者将增加养老金受益支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共同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以及“少子化”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由人口老龄化而引出的养老金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突出困难。(二)改革方向:(1)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任何一方的增加都要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基金制养老金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世界性改革趋势在于它提高了效率又不排斥公平。(2)从单支柱走向多支柱。对于一个养老金体系而言,任何一种单一的制度安排都不能确保养老金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最优,从而也就不能保证经济沿着最优的路径增长。因此,在设计养老金体系时,不得不考虑各种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作用发挥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各种制度在功能上互相补充,产生互动,以整合整个养老金体系趋于最优。单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模式已无法承担社会保障的重荷,多支柱养老金模式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养老金制度的目标也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目标转化;养老金制度也在逐步转向多层次、多形式的支持体系,包括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3)政府经营走向市场化运作。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养老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制度的自我平衡;二是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2、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除了给部分农民工自身造成不利外,也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进程。所以应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具体措施如下:(1)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一方面,要求各地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2)加紧推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与养老保障。2012年之前,中国应完成建立全覆盖的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应进一步提高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