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失衡的影响分析AnAnalysisOntheInfluenceofEconomicStructureUnbalancebytheWideningIncomeGapinChinaatPresent陈建良ChenJian-liang(广东恩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恩平529400)(EnpingRadio&TVUniversity,EnpingGuangdongChina529400)[摘要]:收入分配对我国宏观经济结构的均衡产生重要的影响。过大的收入差距降低了居民最终消费率,并由此引起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和产能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总量性失业上升。内需不足引起出口大幅增加,贸易摩擦和纠纷加剧。此外对物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直接推高投资类商品,如商品房的价格。[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结构;内需【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Abstracts:Incomedistributionhasgreatinfluenceontheequalizationofmacro-economicstructureinchina.HouseholdfinalconsumptionratehasbeenlowerbytheWideningIncomeGap,andthuscauseshighersavingrate,higherinvestmentrateandsurplusproduction。Insufficientconsumerdemandcausesinadequateaggregatedemand,andinadequateaggregatedemandcausesrisingquantitativeunemployment.Insufficientdomesticdemandcausesalargeincreaseofexportation,theaggravationoftradefrictionandtradedisputes.Besidesthat,italsohasdefiniteeffectontheprice,increasesinflationpressure,pushesupthepriceoftheinvestmentgoodssuchascommercialhousing.Keywords:incomedistribution;economicstructure;domesticdemand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差距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但如果收入差距过大,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率大幅下降、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产能过剩,就业形势严峻、物价,特别是资产价格高涨、进出口不平衡、贸易磨擦加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症结在于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快速拉大。一、快速拉大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GDP从2004年至2007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即使是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危机时期,也保持了9.0%和8.7%的高增长率,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少有的。然而在国民经济高速增2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拉大现象。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总体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从1984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一路攀升,2007年已达0.473,不仅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财政部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6》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中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中国。[1]2007年下半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减少不平等,中国需要具有包容性的增长》的新闻稿并公布了《亚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报告,在22个纳入亚行研究范围的国家中,中国勇夺贫富差距之冠。[2]由此表明,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已超过合理限度,还在朝着扩大的方向在发展,问题已非常严重。二、对消费的影响快速拉大的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降低了居民最终消费率。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呈加速下降趋势(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最终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一直降低到2007年的48.8%,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虽然最终消费中包含有政府消费在内,相对而言,我国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波动不大,但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降低至2007年的35.3%,下降了11个百分点。由此可知,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持续下降实际上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消费率也明显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网提供的国际统计数据(2007)中消费率统计表中的数据显示,表中2006年世界24个国家平均消费率为73.3%,而我国2006年的消费率为49%,低于上述平均数20多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表一:2000年-2007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年份最终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年份最终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居民消费率200062.315.946.4200454.314.539.8200161.416.245.2200551.814.137.7200259.615.943.7200649.913.636.3200356.815.141.7200748.813.735.3数据来源: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3为什么居民消费率下降得如此快速?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拉大有很大关系,二者成正相关。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则其边际消费倾向就不断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则社会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在我国财富快速向小数人集中,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大部分人收入较少,低收入者消费倾向虽高,但没钱不能多消费,由些造成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率不断降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严重制约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不断降低的消费率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三、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与居民最终消费率快速下降相反,我国的储蓄与投资则节节攀升(见表二)。2000年我国的储蓄率为36.90%,2008年达51.30%;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0%增至2008年的57.3%。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而我国是42.10%,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偏高。我国的投资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的投资率在20%至24%之间变动,中等收入国家的投资率24%至此27%之间变动,高收入国家的投资率20%至此22%之间变动。无论是低收入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或高收入国家,他们的各年投资率数据都较低,且在各年之间变动平缓。而我国各年的投资率无论哪一年都比上述国家高,我国各年的投资率从2000年的35.3%增长到2008年的57.3%,比其他国家平均高出11至16个百分点(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是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虽然高储蓄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高投资率确保了经济的高增长率,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居民消费没有同步增长,必然导致产能过剩。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表二:2000年至2008年的投资率与储蓄率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投资率35.30%36.50%37.90%41.00%43.20%42.70%42.60%42.30%57.3%储蓄率36.90%37.70%39.30%42.10%46.10%47.50%47.90%49.90%51.30%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定的是,症结在于收入分配差距4过大。正是因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造成大部分居民收入偏低且增长缓慢,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大量的资金用于储蓄和投资;低收入者虽然边际消费倾向高,但因为收入低且不稳定,对未来预期不确定,再加之社会保障不键全,也倾向于储蓄。高储蓄率在客观上助长了高投资率。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储蓄=投资”,一国经济有多高的投资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多高的储蓄率。四、对就业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但我国的就业压力总体上还在持续增加,形势依然严峻。近些年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在不断上升,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高于2007年底的4.0%。虽然我国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城镇失业的大概状况,但这个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全面反映我国失业实际情况。国际上通常采用调查失业率,该指标更能反映一国失业的实际。我国调查失业率虽没有官方正式公布,但据2008年12月15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得出2008年全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9.4%,比官方一般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数字高约一倍。失业分为三种:总量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我国的失业在性质上不仅仅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总量性失业,即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这些年来,我国的投资与出口均保持高增长态势,因此总需求不足主要是指消费需求不足。正是因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快速拉大,引起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收入低且增长缓慢,大部分居民购买力低,导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不断地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导致总量性失业上升。五、对进出口及汇率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742.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5633亿美元,9年间增长了5.4倍。2004年进出口商品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超2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25633亿美元。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差额5(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8年顺差达2981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0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位次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2005年和2006年继续稳居第三[3],2008年上升至第二位,仅次于德国。1990年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11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达历史最高点。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如此骄人业绩,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政策。但也要看到,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还很低,还有相当多的人口比较贫困,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一方面投资与产出源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整体工资水平太低,消费不起,商品过剩,但这个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剩,是相对于居民有支付能力的过剩,工人工资水平太低,买不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所以市场上商品堆积如山,只好廉价出口,导致我国外贸顺差大幅增加。虽然大量出口有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积极作用,但其消极作用也容小视,近来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加剧,国际社会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我国不断施加压力,人民币再度升值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巨额外汇储备增加了国内市场通胀风险。六、对物价的影响收入分配差距快速拉大对物价也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