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文写作79451714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引言........................................................................................................................2(一)研究背景............................................................................................................2(二)研究意义............................................................................................................2二、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基础........................................................................................3(一)收入的界定........................................................................................................3(二)幸福感的界定....................................................................................................4(三)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4三、幸福感的影响因素................................................................................................5(一)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5(二)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5(三)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5四、提升幸福感的建议................................................................................................6(一)建立以幸福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体系................................................................6(二)坚持以民为本,确立以人民幸福感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发展方式............6(三)建立个人健康的幸福观....................................................................................7论文写作79451714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回顾和评述,大部分研究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比较低,而且随着收入层次高低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跨时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相对收入、相对剥夺对主观幸福感起决定作用,和绝对收入相比,它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过对现有成果的简单总结,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绝对收入;相对收入;相对剥夺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幸福是什么?收入与幸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人类探寻己久的话题,却始终难以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追求幸福也是每个人生活的奋斗目标。然而奇怪的是,经济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幸福避而不谈。这是为什么呢?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幸福是不可度量的,无法具体化,因而是非科学的。他们将效用这个概念取代幸福运用于微观经济学理论之中,以效用的多少来解释人们在不同物品之间进行的选择,即显示性偏好理论。于是,经济学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更高的收入使得人们能够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之间进行选择,即更高的收入意味着更高的幸福水平。因此,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只给出了一条简单的定理效用(U)会随着收入(Y)增加而增加,即U=U(Y)。诚然,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能力购买更多的物品、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了人们的个人效用,最终影响了个人及家庭的幸福感。。然而,事实证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同步均衡增长,这就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二)研究意义最近十几年来,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经济增长不再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它只是人们为了获得自身幸福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渠道而已。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深入了解人们的生活幸总体幸福感,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来说,首先,幸福感是了解民众情绪波动和变化的的传感器。人民群众的情绪波动与变化是任何制度、任何政府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一个社会制度、论文写作79451714一个政府以及它所执行的政策是否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到这种制度和政权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历史一次一次的证明,如果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幸福,那么这种制度、这种政权就能够稳固,社会则能长治久安;反之,社会就会出现动荡,政权就有可能丧失。因此,对于百姓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任何政府都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漠然视之。其次,幸福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器。人类对发展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生活中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越大,人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会越高。人们幸福程度的高低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和研究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研究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幸福感是检测社会良胜运转的预警器。通过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调查以及对它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了解什么是人民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经济增长改善收入?还是改善收入不公和社会保障、改善教育和医疗?还是改善居住环境、交通状况?通过对人们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找出主要矛盾并按照轻重缓急来一一解决它们,从而使社会能够正常良好的运转。对于个人来说,了解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金钱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现在这个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中生存,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容易被金钱所诱惑,成为金钱的奴隶,与真正幸福背道而驰。幸福感是多维的,它不仅仅是金钱、权势或收入的代名词。只有正确理解幸福的意义,人们刁一能明确奋斗的方向,向着真正的幸福而努力。二、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基础(一)收入的界定在经济学研究中,收入的概念很广泛。根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通常使用的收入概念包括人均GDP,平均小时工资,中等家庭收入等等,有时甚至直接用财富或金钱代替。个人收入概念包含两个层次)广义与狭义的个人收入。具体而言,广义的个人收入是指个人所有收入的总和,包括各种物质性收益(以货币为论文写作79451714计量单位的)和精神性收益(如名誉等)。狭义的个人收入通常是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其所占比例的多少,依次是: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等)、转移性收入(赡养捐赠、养老金、社会保险、辞退金、出售房屋财产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指居民的非劳动性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的收益)。本文在论述幸福感和收入的关系时,采用的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为了遵循数据的客观性,故采用的收入的概念是狭义上的收入概念,即个人可支配收入。(二)幸福感的界定幸感福的概念涵盖面极广,其研究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对于幸福感受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们理解和定义幸福感的角度存在差异。就个体而一言,人们通常将幸福感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程度,然而由于生活水平在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目标和理想也随之发展变化,欲望只能得到暂时和相对的满足;就整个社会而言,幸福则表现为快乐和德性。前者单纯从个人的感官欲望出发,强调幸福的结果;后者则从社会的稳定出发,强调社会秩序的维护。然而幸福感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依赖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此,幸福感的定义就要建立在人们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发展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的基础之上,即幸福是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而产生的对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程度。基于该概念下的幸福感依赖于三个条件:一是生存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就不会有幸福感,即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但是对于生存需求的追求又必须适度,否则就会引起贪欲,而贪欲是一切祸患和不幸的根源。二是只有生存满足时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到发展的满足,而且是不断追求的可持续的满足。三是幸福感的满足状态,这是针对总体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而言的,并非某一时点的短暂满意。总的来说,本文所研究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幸福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现实生活总体的主观评价,是基于物质基础之上的主观幸福感,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是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而产生的对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程度。(三)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在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仍然占有相对重要的位置。新古典经济学中所谓的经济人主要满足以下特征:(1)完全理性假说,即人论文写作79451714们的行为是完全理智的,不受主观心理的影响;(2)最大化行为假说,即人们总是能从一组可供选的方案中,选取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好处的那一个方案(如厂商总能选择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方案、消费者总能选择商品效用最大化消费组合);(3)效用假说,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商品组合中所得到的欲望满足程度。较高的收入意味着更大的消费集,也就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效用的水平。三、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一)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收入及财富的绝对数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很有限,而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力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都比较低,并且随着收入层次高低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通常意义下,绝对收入高的群体其主观幸福感也越高,但绝对收入的增加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低收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对高收入人群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幅度则较小。并且根据跨时的研究指出,主观幸福感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快速的增长,绝对收入并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教育水平、情感等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二)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而且和绝对收入相比,相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更大,相关性也更强。通常在定义相对收入时,会存在某个参照组,而且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参照组的收入水平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当把自己当期收入和过去已有的收入以及未来预期的收入作对比时,个人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