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摘要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最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典型的实验程序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本实验选取山西师范大学48名学生被试,运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关键词平均误差法标准刺激比较刺激差别阈限1.引言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最小差别,也称最小可觉差。而传统心理物理法中一般用最小变化法和平均误差法测定差别阈限。此次试验是学习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如光的明暗,声音的强弱高低,线段长短等。它的调节幅度是连续变化的,不同于最小变化法是以等间距变化的,也不同于恒定刺激法是以几个固定的刺激按随机顺序呈现的。操作方法是:给被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和一个比较刺激(共20组,标准刺激长度200mm和300mm,实验间隔1S),通过调节比较刺激,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相等。平均差误法的比较刺激大都是由被试操作或调整而产生的连续的量的变化。接近阈限时,被试可反复调整,直到使比较刺激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但是,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次都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误差平均起来得到平均误差。平均误差AE=Σ|X-St|/N,其中X为每次调整的结果,St为标准刺激,N为实验次数。在平均差误实验中,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就要产生动作误差,亦即因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若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呈现的,又易产生时间误差。而在此次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同时呈现的,所以就消除了时间误差。并且在这20组实验中,有10组的标准刺激比比较刺激长,10组的标准刺激比比较刺激短,这就消除了动作误差。此次实验是为了通过测量线段长度,学习如何运用平均差误法来测定差别阈限。2.研究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48名同学,其中男生7名,女生41名,平均年龄范围是20.13±1.05。2.2实验设计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比较刺激的长度,因变量是被试测量线段长短的差别阈限,此次实验是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2.3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2.3.1实验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一号反应盒2.3.2实验材料:屏幕中呈现两根不同长度的线段,一个为标准刺激,长度固定不变,另一个为比较刺激。2.4实验程序2.4.1打开电脑,双击图标弹出登录窗口。登陆后,双击“电脑实验”,打开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传统心理物理法,在点击上方的“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窗口。在设置中设定,学号为单号的同学标准刺激长度为200mm,时间设定为1s;学号为双号的同学标准刺激长度为300mm,时间设定为1s。2.4.2实验开始后屏幕中会同时呈现两段线段,一段是标准刺激,一段是比较刺激。若被试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长就按反应盒的+号键,若被试觉得比较刺激比标准刺激短就按-号键,直到被试觉得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长度相同,就按=键。3.结果4.结论4.1通过实验结果得出,被试测量线段长度为200的差别阈限为5.83被试测量线段长度为300的差别阈限为7.294.2被试通过此次实验,掌握了运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差别阈限参考文献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7-180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