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学第一章社会保险概述一、社会保险的基本概念社会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遭遇年老、伤残、失业、患病、生育等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需要,而采取的在国家法律保证下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1、社会保险产生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2)防范社会风险2、社会保险的特性(1)强制性(2)适度性(3)互济性(4)权利与义务相结合(5)公平与效率相结合3、社会保险的功能(1)维护社会稳定(2)确保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缩小社会贫富差距(4)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4、社会保险的险种构成社会保险险种是指该项社会保险制度是为遭受特定劳动风险的劳动者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世界各国由于各自的国情以及经济状况不同,其社会保险的项目设置也会不同。在我国,主要是五大险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二、社会保险学的研究方法社会保险学就是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法学等其他诸多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来解释、分析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社会保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制度分析的研究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3、国际比较的研究方法4、系统的研究方法5、精算技术与数理统计方法6、归纳演绎方法三、社会保险学的研究特点社会保险学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研究经济社会风险2、通过对制度发展过程的纵向分析把握社会保险的实质3、纵向的历史考察法与横向国际比较法相结合学习要点:1、社会保险的定义是什么2、社会保险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社会保险的特性是什么4、社会保险的功能有哪些5、社会保险主要有哪些险种构成6、社会保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7、社会保险学的研究特点有哪些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1、新历史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古斯塔夫·斯穆勒等,它提倡劳资合作和实行社会改良政策,一方面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另一方面又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理论是德国率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国内秩序和发展国家军事力量,还应具备管理经济生活的职能,担负起促进“文明和福利”的职责。(2)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并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进程。(3)解决经济问题也应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德国于188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这三部保险法律的颁布,标志着德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保险制度,也标志着人类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式诞生。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对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关于社会保险的一些积极主张,对福利国家制定公共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2、需求层次论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入手来分析。马斯洛将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里,社会成员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正是为了促使社会成员的需要获得满足并建立由低级向高级转移的良好的社会机制。层次越低的需要,社会保险发挥的作用也越大。3、旧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它的产生以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之后庇古又分别出版了《产业变动论》和《财政学研究》,三者构成了其福利经济学体系的代表作,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从资源配置最优的角度提出了最优收入分配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收入均等化,以增大“经济福利”。他的社会福利理论后来成为西方福利国家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依据。4、新福利经济学理论许多经济学家在对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进行修改、补充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认为只要坚持效率原则,国民收入就能较快增长,个人福利就能提高。这是它与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的显著区别。新福利经济学否定收入再分配论点,提出了自己的补偿原则。根据这条原则,应使受损者得到补偿的同时,另一些人仍然受益。这才是社会经济保障程度的增加。而社会保险制度就是实施这一补偿的有效机制。5、《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11月,贝弗里奇勋爵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名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长篇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设计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社会保险计划,包括三种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社会救济满足特殊需求;自愿保险满足高收入居民更高的需求。这为后来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使英国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效仿的“福利国家”。《贝弗里奇报告》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建设的四条基本原则:(1)社会保障应是普遍而非选择性的。(2)社会保障应旨在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收入并防止贫困。(3)社会保障必须与充分就业联系起来。(4)社会保险计划实行由雇员、雇主和财政部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费用的原则。6、其他理论(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其著作中,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保障相关理论:一是从收入和分配的角度。认为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予以保障的社会保护制度。二是从社会经济运行的角度。认为社会保障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手段,是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均衡机制。(2)凯恩斯主义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一套对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和政策,成为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他提出,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同时他还提出要实行社会保障,消除贫民窟,推行累进税制,制定最低工资法和进行限制工时立法等。他强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反对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被视为官方经济学。(3)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二战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社会民主党把建立福利国家看作通向社会主义的途径,这种“福利社会主义”主张以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来推进福利国家政策;提倡通过集体谈判或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来实现“劳资合作”;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制对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缩小贫富悬殊差距。但这在巩固和发展福利国家的同时,也埋下了福利国家危机的种子。二、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时期。1、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当时德国并不是最发达的国家,能够第一个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联。2、继德国之后,其他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看到社会保险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继德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开始纷纷仿效。3、这个时期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这个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保险制度的各个子项目纷纷出台。(2)社会保险的涵盖范围并不广。(3)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完整。(4)社会保险侧重“治疗”功能。(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依靠劳动者及其雇主。(6)社会保险制度在欧洲广泛推行。(7)社会保险的立法和管理由分散到集中化。学习要点:1、什么是新历史主义理论2、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3、什么是新福利经济学4、《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德国为什么能最早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6、社会保险制度产生初期的特点有哪些(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起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制度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开始在世界各国普及。而从战后到70年代,社会保险则进入成熟阶段。1、“福利国家”的诞生二战以后,西方各国都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对以往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总结和反省,提出应该建立以“普遍和全面”为原则,以社会保险为主,以社会救助为辅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受此影响,英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法案,成为当时拥有最先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并于1948年正式宣布成为第一个“福利国家”。此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成了“福利国家”式的社会保险体系。2、各种新型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出现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说是千差万别,除了福利国家模式和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以外,还出现了国家保险制度和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制度,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智利的私营养老金制度等。3、这个时期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这一时期社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保险制度从欧洲推向美洲乃至全球。(2)社会保险从单项保险向综合保险转变,形成一套相互联系的社会保险体系。(3)社会保险的涵盖范围逐渐扩大。(4)欧美各国政府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干预增强,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单纯积累”到“现收现支”。(6)社会保险津贴标准由与缴费记录挂钩到指数化。(7)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危机开始显现。(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而社会保险开支仍在增长,社会保险开支的年增长率大大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庞大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开支,使许多福利国家逐渐陷入困境。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进入了改革与调整期。1、“福利病”开始出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陷入财务危机,出现了“福利病”的现象,从而引发了以下问题:(1)政府社会保障开支猛增,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资本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4)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2、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这一时期,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调整的重心主要着眼于在现行体制结构下如何缓解社会保险制度的财务危机,抑制日益膨胀的社会保险支出,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降低社会保险的待遇给付水平。通常有三种实现方式,即调整保险待遇给付公式、谨慎运用养老保险金的指数调节机制和提高保险待遇的领取要求。(2)提高法定退休年龄。(3)进行医疗保险改革。(4)进行社会保险制度财务调整。具体体现在提高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调整财务结构两个方面。(5)发展企业保险计划和私营保险计划。学习要点:1、什么是“福利病”2、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3、社会保险制度发展时期的特点有哪些4、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与调整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第三章社会保险的制度效应一、社会保险制度效应概述社会保险从根源上讲是一种风险分担、互助共济机制,其本质上是一种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所谓社会保险的制度效应,即社会保险制度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层面的表现形式,它是测量社会保险制度合理与否的晴雨表。1、社会保险制度效应的发挥条件首先,社会保险系统内部各子项目之间需要协调发展。其次,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社会保障的其他各子系统合理衔接。再次,社会保险的制度效应应置于一国社会结构、经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习惯与心理的背景下发挥作用。2、社会保险制度比济贫制度和商业保险更具进步性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济贫制度解决的只是部分人的现时风险,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未来的或可能的风险建立防范机制。第二,社会保险强调享受者个人的责任,避免了济贫制度的施舍与恩赐之嫌。第三,与济贫制度极端低下的救助标准相比,社会保险制度保障的是劳动者及其家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可以为其提供普遍高于社会救助标准的保障水平。第四,从保险的发展逻辑来看,社会保险的前身是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精算技术与保险原则为社会保险的制度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第五、社会保险的责任三方分担机制更有利于保险的健全与稳定发展。3、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展使其制度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这主要得益于各国政府的重视以及各国际组织的推动。4、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