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中国近代音乐史”备考之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沈心工是我国最早对中小学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科书的音乐家。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儿童歌曲——《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创作与1902年,是他留学日本期间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第一首填词歌曲)、《铁匠》、《竹马》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思想——《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自己的创作——《革命必先革人心》、《军人的枪弹》、《黄河》、《采莲曲》、《今虞琴社社歌》、《辍悼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家、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叔同,随着思想及环境变化而启用的名号甚多,如李哀、李岸、李息、息霜、弘一等250有余。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1906年在日本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同年,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并在次年2月公演话剧《茶花女》中扮演主角,是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1911年毕业回国,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代表作品:歌曲集——《国学唱歌集》、《李叔同歌曲集》歌曲——《祖国歌》、《出军歌》、《春景》、《送别》、《西湖》、《归燕》、《采莲》、《秋夜》、《隋堤柳》自己创作——《春游》(三声部合唱,我国最早的合唱作品)、《留别》、《早秋》、《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厦门第一届运动大会歌》、《送别》原名《故人送别》,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歌。★曾志忞(1878-1929)号泽民,又名泽霖,生于上海,他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主攻法律。1903年如东京音乐学校学习,曾参加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1904年他将该组织改建为“亚雅音乐会”。1905年他与朱少屏组织了类似业余音乐学校的“国民音乐会”。1907年学成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一所半工半读式的“上海贫儿院”,并在其中设“音乐部”,组织了约四十人的管弦乐队。他的音乐活动可归为三个方面:(1)致力于开发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有《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作品。编印了《教育唱歌集》。(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出版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初学者》、《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音乐全书》、《和声略意》,并发表《音乐教育论》论文。他在我国早期音乐教育中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中国近代音乐史”备考之学堂乐歌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考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2、内容:(1)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黄河》《中国男儿》)(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革命军》《光复纪念》《演说》)(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勉女权》《缠足苦》《女子体操》)(5)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地球》《运动会》《跳舞》)(6)少儿乐歌,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7)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尊孔》《忠君》《五伦》)3、形式: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4、曲调的来源:(1)歌调多取材于日本歌曲;(《中国男儿》、《何日醒》、《革命军》)(2)选自欧美的歌曲填词;(《送别》、《跳舞会》、《勉学》、《拉纤行》)(3)选自我国民间曲调;(沈心工《采茶歌》、《勉女权》、《缠足苦》等作品。)(4)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华航琛《上课》、《美哉中华》、《黄河》、《春游》、《采莲曲》等数首。)(5)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6)同一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5、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此外,像曾志忞等人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6、学堂乐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1)辛亥革命以前将近10年;(2)辛亥革命以后将近10年;(3)五四运动以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7、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兴起对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对社会改革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教育工作,而且对于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堂乐歌的传唱和以乐歌为主的学校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了西方音乐知识。不仅介绍了欧洲和日本的各种歌曲体裁,而且使许多新体裁和音调为我国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近代音乐的构成因素,通过学堂乐歌的传唱,群众歌咏方式成为中国人民音乐生活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学堂乐歌还对“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群众歌曲创作和专业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中国人民为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战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