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故选:A13.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解析】依据材料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的信息说明科举制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扩大了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B、C和D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14.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B.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C.社会上读书重学的风气开始盛行D.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街小巷”盛行、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术、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足以从侧面证明材料所要表明的是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故D项正确。15、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16.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即可排除A项,选择B项;题目中未涉及对革命和改革的评价,故排除C、D两项。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图1017.观察图10,其主张的最早提出者是A.胡适B.陈独秀C.梁启超D.鲁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而胡适又是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所以其主张的提出者是胡适。故选A。18.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反映了新中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不断完善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断发展D.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发展【解析】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19.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A.法律至上B.分权制衡C.责任内阁D.虚位君主【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材料以房子为例说明的是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包括国王也不例外,体现的是法治精神,故选A项。B项说的是各机构之间的制约关系;C项说的是国家的治理机构;D项说的是国王的权利。20.《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A.四月提纲B.七月流血事件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解析】分析题干,“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二月革命中沙皇罗曼诺夫专制政权被推翻。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实际是要求选择符合二月革命的评价,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21.下列事件,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是()A.造成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发展为列宁主义【解析】A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工业革命的影响: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引起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工业生产进入大工厂生产时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西方殖民掠夺加强,殖民地人民更加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资本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22.有学者认为,它“开始了关于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的一场思想革命……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在此之后已不再受到严重挑战了。”这场“思想革命”是指A.启蒙运动B.新经济政策C.新文化运动D.罗斯福新政【解析】材料“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表明政府在干预经济中的职能加强了,再结合“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内容可知这场思想革命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23.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表2归纳正确的是选项具体事物、现象一般性认识A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中共光辉历程B《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C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D《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浪漫主义【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斗资批修不属于中共光辉历程。邓小平理论并不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的确是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故B项正确。38.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曾是中国人旧历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显示子孙多而贤能。(1)材料一中的年画体现出古代民俗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二:民国机器印年画《美人打球》,几个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2)材料二中的年画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积极意义。(10分)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钢粮元帅》,赵公元帅高举“大炼钢铁”的标语,门神抱着硕大的玉米棒子,长胡子也被夸张地表现为金黄的麦穗。(3)材料三表明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8分)(4)年画渐渐披上了“尘埃”,成为不少民间收藏爱好者眼中的“紧俏货”。如果你是一位年画收藏爱好者,你选择收藏年画的理由是什么?(2分)【解析】第一问,结合图片信息“显示子孙多而贤能”可知民俗特征强调多子多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家族的延续性;原因可从政治制度—宗法制、经济—小农经济、思想—儒家思想等角度分析。第二问,材料“机器印年画”“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表明机器印刷业出现、社会习俗的变迁、西方娱乐方式传人中国及妇女地位提高等;其意义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三问,材料“赵公元帅”“长胡子”表明年画仍然保留传统形式,“大炼钢铁”则与50年代的大跃进等政策有关;原因从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四问从保存传统文化、艺术收藏有升值空间、历史研究等角度回答。【答案】(1)特征:强调多子多福;强调家族的延续性。(2分)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4分)(2)变化:机器印刷业的兴起;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娱乐方式西化。(4分)意义:有利于形成打破专制,实行民主政治的社会环境;促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6分)(3)特点:保留着传统形式,内容上加入了政策宣传的因素。(2分)原因: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强大的生命力;大跃进的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受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6分)(4)理由:存世较少,有升值空间;是精美的艺术品;文化内涵深厚,有历史研究价值。(2分)39.(26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材料二在民国时期人们婚恋观的变革中,一个重要的进步就是,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目的已经由以前完全的传宗接代向追求两情相悦和两性的自然结合转变。——据刘超《青年婚恋观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材料三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成立以来的婚恋观发生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1949~1978年:以政治出身为主导的择偶标准第二阶段:1978~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文化资本为导向的择偶标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经济地位为重心的择偶标准——据王英侠徐晓军《择偶标准变迁与阶层间的封闭性》(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2)民国时期开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婚恋观变革的原因。(8分)(3)材料三中把1978年作为婚恋观第一、二阶段变化的分水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阶段婚恋观出现的原因(8分)(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哪些?(4分)【解析】(1)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婚嫁由“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变为“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据此概括出明代中后期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风气改变、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等史实分析原因。(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民国时期的开始。材料信息说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