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保险运行机制学习目的:了解并掌握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及其制约因素;熟悉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含义并掌握其制约因素;熟练掌握社会保险的财务机制以及社保险的管理模式。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与给付结构一、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及其制约因素1、保障范围的涵义: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一般是由国家以立法形式确立,对不同层次保障对象进行资格限定。它旨在明确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职业、阶层和各类劳动群体的具体对象.2、如何理解:一方面,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包括为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收入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可因不同的险种而呈现出差异。社会保险保障范围和保险对象的确定路径::机器制造业→加工业→其他工薪阶层→服务行业→农业工人、农场主→个体劳动者→自营劳动者的路径发展的。3、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政策目标●经济社会结构、法律制度、文化历史传统以及社会保险运行模式二、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内涵与外延(一)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含义1、含义:社会保险给付结构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机制和给付方式,为劳动者提供某一水平的社会保险待遇。2、社会保险结付结构共同的特征:(1)社会保险结付的范围与条件(2)社会保险的给付程度(3)社会保险的给付模式(二)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种类1.按不同保险项目划分的给付结构主要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按其他方式划分的给付结构主要有:按保险期限划分、按现金形式和服务形式划分三、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制约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社会保险目标的制约(三)收入替代水平的制约(四)指数调节机制的制约(五)制度因素的制约第二节社会保险的财务机制社会保险财务机制的内容包括筹资模式选择、社会保险税的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营运等。一、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及其分类(一)定义:社会保险筹资模式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险资金,以实现收支平衡和制度稳定运行的技术机制(二)分类:1、现收现付筹资模式2、基金完全积累筹资模式3、基金部分积累筹资模式(混合模式)现收现付筹资模式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在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下,由制度内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老年劳动人口的退休养老费用,而现有生产性劳动人口的退休费用,则由下一代生产性劳动人口负担。维系运转的基本约束条件是长期相对稳定的人口结构经济内涵:劳动者代际间收入转移与再分配基本特征:短期收支平衡特点:1、具有短期平衡性2、具有代际再分配功能3、强调公平4、没有过多的积累,管理成本低1、优点:(1)费率调整灵活,易于操作(2)有助于实施保险金随物价或收入波动而调整的指数调整机制(3)通过收入调节与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共济性与福利性2、局限性:(1)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难以为继(2)存在着某些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基金完全积累筹资模式运行的基本原理:基金完全积累筹资模式强调劳动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的收入再分配,即将劳动者工作期间的部分收入转移到退休期间使用运行的重要条件:利率水平、稳定的金融市场特点:1、长期的平衡机制2、具有纵向收入再分配功能3、强调效率4、管理成本较高1、优点:(1)通过预提积累保险基金,有利于实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2)激励机制强,透明度高(3)有利于增加储蓄和资金积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2、局限性:(1)对于长期性社会保险计划,积累的保险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2)社会保险基金容易受政府行为干预、在金融市场上投资存在着较大风险基金部分积累筹资模式(混合制)三种形式:一是在原有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提高缴费比例几个百分点,除支付当年保险金外,可以进行适度规模的积累,用于若干年后的保险金支付二是在引入个人账户的基金积累制的基础上,保留部分社会统筹互助调剂的机制三是在多层次社会保险模式中,第一层次采用现收现付制,第二、三层次采用基金完全积累制模式特点:1、初期缴费率不高,以后逐步稳定2、可以避免完全积累制的管理成本和风险高的问题3、缓解现收现付制下的问题4、实际操作难度大优点:将激励机制与统筹互济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克服单纯采用一种模式的弊端难点:运作方式的选择以及新旧模式的平稳过度二、社会保险税及其构成(一)内涵和重要性1、社会保险税是一种直接税,它是根据受益原则征收的,由获得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的,用于社会保险支出的一项税种。2、社会保险税是从投保人的劳动收入中强制性扣除,其主要部分来源于企业工资总额和职工毛工资收入,可视为劳动者人工成本的一种直接扣除。社会保险税即一般的工薪税,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社会保险目标的经济基础,通常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4、国家对社会保险的投入形式:一是每年从政府支出中划拨一定数额资金进入社会保险基金二是国家只承诺社会保险责任,当社会保险收支失衡时,由政府实施补贴三是通过税收、利率和财政给予优惠的政策补助思考:社会保险税与社会保险费孰优孰劣?(二)社会保险税的税基与税率税基:社会保险税的税基是指依法确定征税工资基础,即社会保险征税的一定收入范围。社会保险税基是向企业和个人征缴社会保险税的计税收入基础。社会保险计税工资基数规定范围的目的,主要是体现社会保险的收入再分配特征和社会政策目标,确定一定的收入范围,有助于更好地体现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特征。税率:社会保险税率(费率)是国家依法确定的,由企业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税的比率。保险税率的厘定原则:一般由保险项目风险大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企业及劳动者个人负担能力、收入和工资状况以及政府资助的份额等因素确定。社会保险税(费)率一般分为综合保险税率、综合分类保险税率、分类保险税率。社会保险税率的计算方式各国规定不尽相同,但一般采取工薪比例制和均一制。工薪比例税率又分为:同额比例制、差别比例制和累进税率制。三、政府一般收入筹资方式与直接征收社会保险专项费(税)相对的另一种筹资模式是与国家预算计划连为一体的政府一般收入的筹资方式。它并不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费用支出的专项资金来源,而是并入国家预算收入的其他项目,如通过营业税、所得税等项目征收。社会保险的费用支出均由预算支出负责解决,这种财务机制多见于实行普遍保障社会保险制度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冰岛等国。由于旨在覆盖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的收入保障,其资金来源出自政府一般收入项目,构成有别于三方负担的典型的社会保险的筹资方式。第三节社会保险管理一、社会保险管理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一)社会保险管理的内涵社会保险管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对社会保险的各个计划和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实施,以实现社会保险政策目标的管理系统总称。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的营运与监控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具有综合性、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二)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从纵向上看,社会保险管理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和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立法管理即根据社会保险法及各项单独法律的规定对社会保险的各个方面,如费用征缴、保险金结付、基金营运与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的监控等依法进行管理,并根据法律条款的变更进行及时的调整。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是指制定社会保险政策、解释法令、检查和监督社会保险政策法令的正确实施、受理社会保险业务中出现的申诉、争议、调解并依法裁决社会保险的各种纠纷。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是指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登记、建卡、审查、社会保险费用征缴、保险待遇计发与审查,组织协调与社会保险机关的各种业务活动和相应的有关社会服务工作。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则是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条件、基金管理模式及资产负债实行全面规划和系统管理的总称。从横向上看,社会保险管理包括对各项保险业务的管理1.养老保险管理。包括对养老保险的个人建账、基金营运、保险金给付等一系列的管理。2.医疗保险管理。包括对医疗保险计划缴费、津贴发放、医疗费用报销、费用控制等项目的管理。3.失业保险管理。包括对失业保险费用征缴、失业资格审查、津贴发放、基金等项目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方面的管理内容。4.工伤保险管理。包括对工伤保险费用征缴、伤残资格与等级审查、津贴发放、费用管理等内容。二、社会保险的主要模式(一)集中管理模式(二)分散管理模式(三)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优点:1、有利于社会保险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政出多门2、有利于各项目之间、运行机制各方面相互协调,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相互调剂3、有利于实现有效管理、降低管理成本4、有利于实施社保计划的改革调整,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局限:对某些保险项目的管理与政府业务主管部门难以协调分散管理模式优点:1、管理机构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2、管理效率高、透明度较大3、管理法规明细、周全4、管理程序与方式更能满足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缺点:管理成本高集散结合的管理模式优点:1、既能体现社会保险社会化、一体化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项目的特殊性要求2、有利于提高管理效果,降低管理成本3、有利于在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中,对不同层次保障计划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中国社会保险(障)制度的管理模式现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由分散到统一的发展过程。1998年3月,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的一届中央政府中,在原劳动部的基础上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把人事部,民政部,卫生部及原国务院医疗制度改革办公室管理的有关社会保险事务划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1998年4月1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成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由政府统一集中管理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即由中央政府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下辖养老保险司、医疗保险司、失业保险司、农村社会保险司和社保基金监督司;在省级政府设立社会保障厅,在市级单位设立社会保障局,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表格,经费统收统支。管理机构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两个部分,也就是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除了要承担政策法规的制定,社保基金的监督等责任之外,还要负责社会保障的业务管理,包括受保人的登记和审查;保障基金的筹集、计算和支付;保障基金的使用、调剂和运营等责任。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模式在经历1998年的行政体制改革后,基本确立起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为领导机构的分部分层、集中运作的管理模式。特点:从分散管理逐步走向集中统一管理;从行业统筹逐步走向省级统筹,并进一步迈向全国统筹;从大范围粗线条管理逐步走向分部门、分项目管理,为建立广覆盖、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行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是混乱:人社部尚未建立起足够的权威和严格统一的制度规范。各部门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纷纷涉足社会保障事务。如今,社会保障管理与经办已涉及到劳动、人事、卫生、民政、财政、教育、工会、妇联、银行、保险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所处地位不同以及利益的驱动,认识很不一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矛盾,难以综合规划和统一协调。第二是低效: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所带来的高额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我国实行的具备一定文官制特色的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方式决定了我国各级别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都属于政府机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即制定法规及相关政策和业务管理即登记、缴费等日常事务性工作都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享受政府编制,工资与福利都来源于国家财政。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维护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但同时却产生了高额的成本。讨论题我国社会保险宜采用哪种管理模式?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保险保障范围?它受哪些因素制约?2.社会保险给付结构的制约因素有哪些?3.简述社会保险给付公式的种类与特点。4.杜会保险筹资模式有哪些特点?5.简述社会保险税的构成及其作用。6.实施基金部分积累制财务机制的约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