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来源:学_科_网]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洞穴.(xuè)迥.(jiǒng)然霁.(jì)月追溯.(shuò)枯槁.(gǎo)B.伉.(kàng)俪溘.(kè)然福祉.(zǐ)嗜.(Shì)好奇葩.(bā)C.鹤唳.(lì)赢.(léi)弱马厩.(jiù)谲.(jué)诈辟.(bì)邪D.厮.(sī)杀与.(yǔ)会忖.(cǔn)度堵塞.(sāi)挑衅.(xìn)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叶键英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干线”打造成与“美国联合包裹快递”以及“美国联邦快递”等量齐观....的国际品牌,为在美国打拼的华人争光。B.从一介书生到“晚清第一重臣”,其中有大动荡时代特有的风云际会,更有李鸿章本人的通权达变....、审时度势。C.做人要正派,要品行端正,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D.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会的强烈愿望。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气候变化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要采取行动的意愿。B.全长约50公里,跨海逾3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将建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建成后寿命长达120年,可抗击八级地震。C.对缺煤少油而言,地处南方的广西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途径。D.西南五省近日抓住自然降雨机会实施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相关部门表示今后还将抓住机会扩大人工增雨规模。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①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如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④史型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A.④⑥②①⑤③B.②⑥④③④⑤C.⑥②④①⑤③D.③④②⑥①⑤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每题3分,共9分)中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时期。《礼记·礼运》描述当时情形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选贤与能”即当时自然而然形成的选拔公职人员的规程。中国古代尧、舜、禹“禅让”的传说,具体反映了当时选拔人才的情况。夏商以来,开始了“家天下”。(《礼记·礼运》记述当时“大人世及(即宫位世代相传)以为礼”。《尚书·盘庚》云“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种官吏“世及”的制度,即世官制。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那些担任王重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均遵照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代代相袭,占有封地,所以也就世代垄断官职。春秋时,出于争霸斗争的需要,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实行明贤制度。到了战国,社会变革更加剧烈。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世官制时代终告结束。秦汉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空前的大一统时期。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在选官方面创立了察举制。此制选官,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汉武帝以后,此制逐渐向规范化发展。东汉未,由于“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通典·选举二》),故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中正制。这实际是一种发展了的察举制,其具体做法就是各州郡县的地方长官,将本地的人才按照丸种不同的等级推荐上来,政府据此授以官职。应该看到,九品中正立制之初,具有选贤用意,但不久即被门阀势力左右,成为世族把持政权的工具。隋唐之后,九品中正制遂为新兴的科举制所取代。所谓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它的基本特点;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了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此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期,科举制达到了极盛。作为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科举与学校教育的完全合流。学校储才以应科目,而科举必由学校。这种“学校一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从当时世界范围来看,无疑是十分先进的。但由于明清两代的科举完全笼罩在封建文化专制主义之下,加上八股文内容空虚,形式呆板,所以科举制也开始走向没落。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的一次科举考试,从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宣告终结。(节选自黄留珠《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删改)5.下列各项是对我国不同时期选官制的解说,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原始社会时期,考察选拔官员主要依据的是被选者个人的品行与才干。B.“古我先王亦惟图任人共政”,夏商以后的“家天下”时期,担任官职的大小贵族有一部分遵照嫡长继承的原则相袭,确保世代垄断官职。C.“天下兴兵,衣冠世族,多离于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战争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政府选拔官员困难,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完全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D.“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用考试的方式按照规定所写文章的好坏来选拔官员,是科举制与以往官员选拔制比较明显的不同之处。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隋唐以后的依据考试成绩而不论出身来取士的科举制,是对以往门阀势力限制人才的一种有效突破。B.春秋战国时期,出于争霸需要而逐步建立的惟功惟贤的新选官制度,宣告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确立。C.秦汉以来建立的以个人德行才能为衡量标准的察举制,.使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日趋规范化,确保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D,相比起“天下为公”时期任人唯贤的禅让制,“家天下”时期开始的任人唯亲的世袭制是一种明显的历史倒退,没有任何历史意义。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随着社会的不同需要,发生着相应的变化。B.从最初的禅让制到最后的科举制,不难看出,无论在哪个朝代,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并着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C.选官制度的改变与更替,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其中对个人自身的德行和才能的要求始终是第一位的。D.相比于我国古代其他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的时间最晚,它持续的时间最为长久,其人才选拔机制是十分先进的,对我国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一l?题(每小题3分,共9分)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末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日:“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盘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成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一道教亦然。一度僧尼遭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逮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游:求学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济:渡过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视:和……比较D.皆高.其品秩高:提高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夸仕鲁“刚介”的一组是()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⑤章数十上,亦不听⑥遂置笏于地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鄱著名儒士,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四、古诗文(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3分)(2)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3分)(3)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4分)1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来源:学科网]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来源:学+科+网Z+X+X+K]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雄共午瓯茶?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在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共5分)(1),以手抚膺坐长叹。(2)况复秦兵耐苦战,。(3),但愿长醉不复醒。(4)夜发青溪向三峡,。(5),何人不起故园情。(6)盘飧市远无兼味,。(7)?天地一沙鸥。(8)戎马关山北,。(9),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4—17题。(22分)穿过岑寂的碎片朱以撒1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2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一瞥,十有八九,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3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4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她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一开始我不知它具体的方位,只为那种莽原气象苍凉气息吸引,心想什么时候也走去看看。后来有人告知楼兰在罗布泊附近,不由让我倒破了一口冷气:天啊!行动的信念顿时萎缩了不少。倘没有天赐的力量,是断断难以进入这神秘领地的。5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对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过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祈,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奇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有序顿成元序,整饬变成芜杂。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这里总是苍凉之至,只是死寂中蕴含无限的饱满。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6我们完全可以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