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数字音频实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立项研究课题(浙教科规办[2009]3号)《中职专业课“主题导学”教学策略研究一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编号:SC176,主持人:张国红。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作为整个职教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广大专业课教师当下最敏感的话题。然而,科学策略往往基于调查,2007年4月开始,金华市开展了时间跨度近两年的中职专业课教学系列调研活动,调研涉及机械、电子等近十个专业,调研对象为全市11所省一级以上重点职校,调研中共听课243节,参与交流教师、领导共约700人次,参与座谈学生约800人次。本系列调研坚守“研培一体”理念,分批选聘了全市骨干专业课教师参与调研昕课,采用“选一批专业骨干,精听一批专业课。做一次深入交流”的方式开展多向互动。课堂评价实行结构性评价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组织听课教师以结构性评价量表为参考,通过填写“课堂教学诊断表”,对每节课进行开放性评价描述,并以此作为反馈与研究的重要载体。现对本次系列教学调研作如下报告。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一)基本现状在系列调研中,笔者观摩了所有42节电子电工类专业课课堂教学,并以课堂教学诊断表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所有243节专业课的教学情况,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整体把握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多角度分析了中职专业课教学的现状(见图1)。1课堂整齐有序。整齐的桌子,端正的坐姿,齐声的回答,认真的讲解…共同勾画了当前中职学校课堂的整体风貌。一方面,课堂是整齐的,延续了传统教室“秧田”式的课桌布局,与学生端正坐姿的融合,给我们以一种整齐划一的传统文化美:另一方面,课堂是有序的,在教师的预设与调控下,教学顺畅推进,有序执行各教学任务,学生们都呈现出比较良好的学习状态。总体上看,几乎100%的课堂呈现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有序性和整齐性。2授课条理清晰。依据课堂观察认为,教师备课比较充分,教学内容比较熟练。教学流程按照教师预设,步步推进,循序渐进,教学的逻辑线条比较清晰,据统计,授课条理比较清晰的课堂占约97.6%。并且,教师对知识点的分解意识强,讲解详细,能做到对授课内容详细分解的课堂几乎达到100%。3课堂结构完整。多数教师教学讲究章法,比较关注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强调教学环节的齐全与统一。这些环节基本套用了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五阶段课堂教学模式,即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只是有些教师调整了个别环节,如有些复习旧知比较匆忙,巩固新知环节走过场等,而课堂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部分教师开设了实训课,课堂结构也大同小异。据统计,95.2%的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的。4媒体运用充分。尽管教师对现代媒体的运用与学校现实条件存在相关性,但多数教师具有对现代媒体运用的强烈诉求。据统计,本次调研中,71.4%的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组织教学,而在这当中,几乎100%的教师对媒体的运用比较充分,主要表现在,教师们对媒体运用的自始自终和对媒体信息的高度集成。(二)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看,中职专业课教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学生主体参与不足、专业知识与行业实践接轨不够是两个比较突出的普遍性问题。1学生主体参与普遍不足。让学生主体参与是教育教学的普遍要求,而作为重在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中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理应表现的更加充分。但事与愿违,中职学校的职教普教化现象仍然严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足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学生自主参与比较充分的课堂不到20%(见图2),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自主参与时间不足。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表现出较明显的权威态度,教师关注的是自己讲清楚了没有,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倾听学生心声的职业习惯。多数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充当传声筒,台上台下两层皮,教室里回荡的只是教师的声音。据估计,本次调研所观摩的课堂中,学生自主参与时间平均不超过10分钟,仅占一节课时间的22%(见图3)。(2)自主参与程度不够。一般而言,学生的自主参与是动作参与和思维参与的整合,但由于传统教学对教师的惯性影响,教师钟情于对学生“动脑”的启发,而忽视对学生“动手”条件的创设。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选择在传统教室上课,只有11.9%的教师在实训室开设实践课,但即使在实训室上课,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过于“课堂化”,学生的动作参与明显不足。据估计,实践课中,学生动作参与的时间一课时平均不超过25分钟,约占一节课时间的55%(见图4)。并且,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也不足,一方面,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教师比较缺乏问题设计意识,问题过于容易与随意,不能激起思维,多数问题都能凭借学生直觉反应或通过查书确定解答方案: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长度也不足,课堂中教师多以“小问速答”的形式开展互动,往往缺乏让学生进入较长时间的深思或较热烈的讨论场景。(3)教学内容庞杂。课堂教学内容庞杂也是当前专业课教学的普遍现象,一是教学容量过大,教师过于关注自身表现,追求讲解详细与呈现生动,而这恰恰是对学生认知状况的漠视,这势必导致教学内容过多,有些课堂教学容量超出“常规要求”两倍甚至更多。二是教学内容要点不明,教师恪守按部就班的知识教学程序,不谋求筛选与提炼,关注泛泛而谈,面面俱到,整个过程没有张弛,平均用力,教学内容变得“枝繁叶茂不见树干”。可以说,多数课堂表现的既是教学容量过大又是要点不明,这类课堂约占45%(见图5)。(4)媒体预设过度。本次调研中,上课教师对现代多媒体的集成性功能运用得“淋漓尽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内容预设过量,通过预设,教师把课前的“劳动成果”提前储存在多媒体中。大屏幕成了信息的海洋,课件的文字化、单一化现象比较普遍,屏幕呈现的往往是从书本中摘取的大量语句或一段段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案例文字(见图6),大屏幕成了学生的唯一视听觉通道。教师通过点击鼠标达到轻松教学,学生却成为一个吃力的听众:二是媒体预设程式化,在多媒体中,所有教学内容按照授课线条预设在媒体“轨道”中,多媒体的点动播放序列成为教学的流程,教师的点击鼠标实现了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连接,教学成为了一种程式化运作,教师通过点击鼠标滔滔讲课几乎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本次调研中,运用媒体的课堂中几乎都表现出“媒体运用过度”的通病。2专业知识与行业接轨普遍不足。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具有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其教学目标是以对应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这就提出专业知识与行业接轨的现实诉求。但从调研情况看,理实分离、照本宣科现象仍然普遍,据统计,专业知识能较充分体现理论联系行业实际的课堂仅为5%(见图7),散发出比较浓烈的“课堂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书本味。教学中教师表现出对教材的明显依赖,比较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意识与能力,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编排序列几乎成为教学流程的唯一依据,案例、习题等教学载体很少超越书本。“请翻开书本第X页”“请一起读”“书中X概念要记住”等还是课堂中的准流行语,有些教师手里大部分时间握着的是教科书,而不是实物和教具。(2)应试味。由于习惯思维,专业课知识往往不自觉地与考试成为“嫡亲”,“做题”成为多数课堂唯一的自主参与方式。“考考你”成为一些教师的口头禅,对会考、高职考的解读成为落实学生做题的主要依据,教师习惯于把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抽象为一道道题目,存在比较明显的“任务题目化”倾向。(3)书院味。书院是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当前的传统教室类似于书院。传统教室成为当前中职教师讲课的主阵地,从本次调研情况看,把专业课设置在实训室上课的比例仅为11.9%,尽管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所具有对应关系,但作为区域范围的整体。其比例显然是偏低的。即使在实训室中,近80%的课还是沿用了传统课堂框架,具有较强的书院味。二、中职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基本对策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依赖于中职教育的宏观框架,也取决于教学微观因素的改善,因此,中职教学改革实践必须建立“宏微观兼顾,多管齐下”的策略。(一)齐抓共管,改善中职专业课教学基础条件当前,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对专业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存在明显的制约,改善基础条件是当前提升专业课教学效率的重要宏观策略。一是要改善硬件条件,主要依托政策扶持,增大投入,配备比较完善的的专业实训实验设备,并有实训耗材的资金保证,同时,要合理布局,建设集授课、实训、讨论于一体的“一体化”学习场所,充分保障职教教学的有效性。二是要改善软件条件,主要依托学校制度与多向协调,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样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工作导向的课程模式改革,提高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明确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立足专业特点,实施“一课多师”制的实训课模式。(二)搭建平台,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教学思维的惯性运作成为当前中职教师教学“走俗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思维程式来自于传统普教模式的简单移植,并且,普教化教学的低成本、易操作的鲜明特点强化了教师对中职教学改革与反思的惰性。因此,当前中职教师需要有教学反思的激励性政策支持,还要通过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干预,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1创设“自主时空”。从调研情况看,中职教师有其职教特点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基于中职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学管理和当前生源大战背景下的招生工作,也就是说,教学外围压力大于教学本身压力,教师的心情比较浮躁,多数职校教师进行着“早五晚九”的工作,并且做着以学生管理为主体的各种杂事缠身的重复性的教学外围工作。“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是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当前,中职教师需要自主时空,为此,一方面要减轻教师的无谓精神负担,学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能力,释放教师的学生管理和招生工作的负担,把工作重心引到专业课教学的的策略改进与质量提升上来。另一方面,要给教师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要通过管理政策支持,使教师们逐步克服“早五晚九”的工作制度,让教师在上课之余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并且,应逐步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让教师在上课之余有一份闲情,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教学思路,倾听自己内心发出的真实声音。2搭建“互动平台”。良性互动平台是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条件,这种互动既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又促进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增强。为此,一要建立同伴交流平台,职业学校应建立一支梯度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开展以课题、实际问题为载体的行动研究,并积极开展“师徒结对”“骨干教师培训”“创新教学评比”等活动,二是专家引领平台,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引进相关专家做专题讲座,并通过培育典型,形成学校教师的强大榜样作用。(三)突破传统,积极探索职教特色的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1建立“点思维”,实行教学主题化。面对中职专业课系统性强与职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教学矛盾,课堂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程式思维约束,建立“点思维”,即树立“抓住关键,放开其次”的意识,超越面面俱到、步步为营的“线思维”,注重对关键“点”的发现、集中与整合,让教学成为基于“主题”的自然简洁的互动过程,(1)内容维度“求精”。专业课教师需要一种“学会放弃”的态度和能力,立足职教特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参照“够用为度”策略,树立要点意识,学会从专业知识的系统框架中找寻学生在实际中最需要的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通过筛选、整合和包装,形成内容丰满的典型性中心主题,该主题便成为主题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一个有限的教学时间单元力求对应一个主题,达到“主题归一”,即一次课或一堂课围绕一个主题(而非多个主题)展开,不求面面俱到,全面开花,但求“集中用力,点上突破”,这为我们灵活开展专业课教学创造了广阔时空。同时,基于“点思维”的主题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助推教师对程式思维的超越。克服教师对系统知识处理的循规蹈矩,以此,可以树立“立体侦察”的跳跃意识,选择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开展主题化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点之间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