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和版记三个部分。2.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3.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要用请示。4.会议纪要应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纪实性;二是提要性。5.按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将总结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综合性总结,另一类是专题性总结。6.文字广告通常包括标题、正文、广告语、附文四个部分。7.合同的写作通常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文字条款式,二是表格式,三是文字条款加表格式。8.综述最为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综合性;二是描述性。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12分)1.平行文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2.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经济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之前,对其政策或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实施方案或措施及其投入与产出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从而确定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书面报告。3.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三、简答题(10分)编写简报有哪些具体的要求?答:编写简报,必须做到“精”、“准”、“快”、“简”。具体地说,应当做到:第一,选材要精当。“精”就是指选材精当。把最能说明问题,最能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表明事物的发展趋向的典型材料用到简报中去。第二,事实要准确。“准“就是指事实准确。撰写简报必须以真实可靠为原则,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写明事实,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对所用的事例、数字、引文等要认真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第三,编写要迅速及时。“快”就是指迅速及时。简报具有新闻消息的某些特点,非常讲究时效性。只有快速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及时为领导机关的决策及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和帮助,其作用才能得到发挥。第四,内容要简明扼要。“简”就是指简明扼要。为做到行文简洁,在编写简报时,一要注意提炼观点,避免罗列现象,将其写成“流水账”;二要注意开门见山,不写大话、套话;三要注意推敲语句,做到用语精当。四、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评析下面这篇学术论文。(20分)提示:(1)既可以从学术论文的特点、选题、取材以及结构程序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只从一个角度,就其一个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2)既要注意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文体写作知识,又要注意结合文章实际;(3)分析要有条理,要能自圆其说。参考:应用文读者接受过程研究应用文,是人们为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而写的文章。任何文章的写作效用都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产生的,应用文的社会价值,也只有通过读者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并与作者形成共同的认识才能实现。因此,读者研究在应用写作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说来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读者阅读应用文,也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接受过程。真实地展示这一接受过程,科学地揭示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规律,使应用文作者遵循应用文阅读规律去写作,对于提高应用写作水平,增强文章的实用性,从而使文章更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社会生活健康发展,将会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从提高应用文作者写作水平,提高应用文的社会价值的角度,对应用文读者的接受过程做一点粗浅的探讨。应用文读者接受过程分为以下三个环节:注意——认同——记忆。下面对各阅读环节分别进行论述。第一,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可见,注意是应用文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它决定着读者能否进入阅读过程。读者只有按作者的意愿进入阅读轨道,才有可能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引起读者对文章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信息的权威性。应用文的权威性信息,主要来自上级公文。例如,命令、指示、通知、批复等等。权威,具有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人们相信权威,易于对权威信息关注,是因为权威信息往往站得高、看得远,有全方位的视角,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特别是这类信息的决策性特点,把它和人们的工作职责紧密地结合起来,密切关注并正确理解这类信息,是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推动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进展的需要,否则就是失职。因此,人们对这类应用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第二,信息的行业性。行业性信息,往往反映本行业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容易引起本行业读者的注意。同时,这类信息所涉及的事物,一般说来是同行业人们所熟知的,读者易于找到对比事物的参照系和评价事物的标准,能够在接受同行业信息中对自我进行反观和评价。具有行业性信息的文章,容易引起某一行业读者的注意。第三,社会信息的新鲜性。应用文读者在社会组织中,大都有着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他们面对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世界,特别是面对今天改革开放,社会急剧发展的现实,有一种了解和把握社会的强烈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阅读活动中,就是关注反映社会问题的最新信息:对文章反映的新事物,表现的新思想,展示的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方法等等,有着较强的注意力。读者阅读这类文章能够打开眼界,提高自己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文作者不仅要了解哪些信息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应该了解怎样处理这些信息,能够抓住读者,使他们进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要想使读者进入自己的文章,就要将适于读者需要的信息放在文章中显要位置加以强调,只要读者接触文章,就能被所需要的信息吸引,产生阅读兴趣,这样,可以避免因读者对文章不感兴趣,拒绝阅读而使信息流失的现象。具体做法:一是将读者所需信息置入文章标题。文章的标题具有概括性,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们只要阅读了文章标题,便可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人们阅读文章总是最先阅读标题。将读者所需信息置入标题,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二是将读者所需信息纳入文章的引言部分,文章的引言也叫“开头”,应用文在引言部分,常常对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与意义、信息来源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做概括介绍。从某种意义上说,引言就是文章的内容提要。有一定阅读经验的人,往往通过阅读引言来了解文章的概貌。将读者所需信息纳人引言部分,有利于将读者的阅读兴趣及时引导到阅读活动中去,使读者自然地进人阅读过程。二认同,是指读者通过阅读应用文章,使自己形成与文章一致的认识。也就是说,作者通过应用文章,或削弱、或加强、或转变读者的某种认识,使之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从而实现写作目的。如果说了解和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是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要迈出的第一步,那么,读者通过应用文章,对文章产生认同,则是实现文章的社会价值的关键环节。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作者了解读者的接受能力,掌握读者产生认同的条件,从读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写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谓读者对文章的接受能力,主要指读者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认识结构”。“认识结构”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用来表述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的。美国心理学家鲁梅哈特认为:“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都具有内在结构的完整系统,我们获得的这个系统的知识和经验以一般概念的形式存储头脑之中。因此,记忆中表征的知识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这个心理结构网络就是“认识结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听觉,使主体获得某种感觉,感觉到的信息首先激活“认识结构”中的相关成分,根据输入信息的需要,“认识结构”对自身有关成分进行筛选、排列、组合,形成参照系,解释和判断新的信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依赖于头脑中的“认识结构”。输入人脑中的信息,只有在已有的“认识结构”中找到联系,才能对事物产生认识。这种联系越广泛、越紧密,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准确、越深刻。例如:在没有无线电知识的人的眼里,线路图不过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连线;在没有地质学知识的人的眼里,矿石不过是一块块不中用的石头,而任何一位专家头脑中的关于某一专业的“认识结构”,都是丰厚的,有着完整系统的结构。“认识结构”的状况,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所谓作者了解读者,说到底,就是了解作者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应用文作者只有对读者头脑中的“认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并且从读者“认识结构”的状况出发去写作,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被读者理解,避免“对牛弹琴”的问题发生。因此,了解读者“认识结构”,是作者要达到认同目的的第一步。读者对应用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不等于说,对于同一篇文章,人们会产生相同的认识。事实上,由于人们的社会角色不同,所处社会关系不同,个性特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等等,即使是同等文化水平,阅读同一篇文章,也有可能产生互不相同的认识。而应用写作却要求读者的认识必须统一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认识上来。因此,统一读者的认识,是认同这一阅读环节中的核心任务。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只能采用说服的方法,只有说服,读者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者对读者要达到说服的目的,就要了解读者对应用文章的接受心理。读者对应用文的认同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注重文章的真实性信誉。文章的真实性信誉,主要是由作者的专门知识和对事物的客观态度构成的。所谓“专门知识”,反映了读者对作者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要求,所谓“客观态度”,反映了读者对作者公正地评价事物的要求。正确地认识事物与公正地评价事物,构成了文章真实性的内涵。我们的应用文章要在读者中获得信誉,首先就要使文章具备这两种因素。读者感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真实的,才愿意跟着读者在阅读的行程中继续前行,去接受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道理,才有可能对文章产生认同。因此,真实性,可以说是读者认同感的基础。第二,注重文章的说理性。作者的应用文章要获得读者的认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变读者的“认识结构”的某些构成成分:或增加、或减少、或强化、或改变。如果说读者对应用文的注意,主要是某些功利的因素在起作用:例如,由于职责,要对权威性信息给予高度的重视;由于工作的需要,要对行业性信息给予特别的关注等等。那么,读者对应用文的认同,则很少带有主观的功利的色彩,而是一个自由的思维过程,任何强制性的说教都无济于事,必须采用充分说理的方法,以理服人。以理服人,就要讲清作者的观点、主张的客观依据,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分析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就是讲道理的过程,而讲道理往往离不开摆事实,“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事实是具体的,而道理是抽象的,抽象的道理是从具体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离开摆事实,所讲的道理往往是空洞的、缺少根据的“大道理”。这种空洞无物的,只有结论而没有结论产生过程的文章,往往不会说服读者。应用文作者无论是写作总结还是写作调查报告,无论是写作思想评论还是写作讲话稿,凡是表达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都应该注重这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这样,才使读者真正接受作者的观点,改变或强化自己的“认识结构”,获得与作者一致的认识,最终与作者走到一起。第三,注重文章的“亲近效应”。阅读活动中的“亲近效应”,是指作者在应用文中表现出来的与读者的某些相似性、共同点缩短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思想感情上的距离而产生的读者对作者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能使读者把作者视为“自己人”,对作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在思想感情上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对应用文产生认同。阅读活动的这一特点要求应用文章要尽可能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与读者“进行心理位置互换”,想读者所想,忧读者所忧,把作者的观点、主张同读者的利益、愿望紧密地结合起来,解决读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应用文读者的阅读需要,往往是从本职工作的实际出发,解决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工作进展的需要。这种需要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应用文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实现了读者的愿望,也就实现了文章的社会价值。因此,注重文章的“亲近效应”,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也是实现文章社会价值的可靠保证。应用文要获得读者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