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实验动物学绪论1.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的分类按遗传学控制分类:①近交系②封闭群或远交系③杂交群按微生物寄生虫控制分类:①普通动物②清洁动物③无特定病原体动物④无菌动物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动物类别人工培育繁育遗传背景或来源微生物寄生虫实验动物法规/质量技术标准用途实验动物实验用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严格可能未经专项培育专项培育人工人工或自然自然人工人工必须明确可不明确不明确可不明确可不明确人工控制无要求无控制一般一般法规标准适用/有法规适用/无标准不适用/无不适用/无不适用/无科学实验多种实验生态保护发展经济观赏4.国家层面法规: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5.管理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厅、局)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如恒河猴/食蟹猴),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7.实验动物发生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8.许可证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和有关实验动物商业性经营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向市科委申领《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药品及生物制品、检验食品及化妆品等工作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向市科委申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9.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10.军队从事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总后勤部负责管理全军从事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全军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动管办”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本办法所称的实验动物科技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工作的医疗(含护理)教学、科研、业务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实验动物工作有关的人员。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科技人员须经培训并获取“军队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岗位证书)”方可上岗“岗位证书”有效期五年。持证人在期满前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的换发新的“岗位证书”。11.实验动物福利概念:实验动物福利是指人类保障实验动物健康和快乐生存权利的理念及其所提供的相应的外部条件的总合。五项基本权利:①生理福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②环境福利: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③卫生福利: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④行为福利: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⑤心理福利: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3Rs的概念及内涵:①Replacement(替代)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②Reduction(减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的科学方法。③Refinement(优化)是指在符合科学原则和实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精练动物实验设计方案、完善实验程序、改进实验技术,以减少动物使用数量和避免或减轻动物的伤害的实验方法。12.IACUC(InstitutionalAnimalCareandUseCommittee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职责:①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②审查和监督本单位开展的有关实验动物的研究、繁育、饲养、生产、经营、运输,以及各类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原则。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及应急事件处理1.实验动物过敏包括:过敏性鼻炎、职业性哮喘及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最常见,在LAA中占到90%以上。最严重情况可发展成为职业性哮喘产生如咳嗽、呼吸短速气喘及胸闷等症状;哮喘与IgE有关;因空气中传播的过敏原导致过敏。2.重大事件: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内发生的可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实验动物重大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饲料饮水中毒、大型实验动物设施屏障系统突然遭受破坏或重大火灾地震或大面积停水停电、因动物实验引起的生物危害性,化学剧毒性或放射性泄露、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科学研究运行和公众健康的事件。三、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1.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四级防护水平最高。动物生物安全设施分级病原微生物分类一级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二级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危险中等,群体危险低三级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危险高,群体危险低四级第一类病原微生物,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分级标准与WHO的国际通用的分级标准相同。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病原微生物分类顺序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的顺序相反。2.动物实验室空气不应循环。动物源气溶胶应经适当的高效过滤/消毒后排出,不能进入室内循环。四、实验动物环境设施控制1.按设施功能分类①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是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②实验动物实验设施是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和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③实验动物特殊实验设施包括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和应用放射性物质或其他特殊化学物质等进行动物实验的设施。特殊实验动物设施设施内是负压,不同污染程度间的区域与室外均应维持一定的负压梯度,是污染气体方向由危害程度低的区域向危害程度高的区域渗漏,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2.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①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②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③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环境既能保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3.实验动物设施的电力负荷等级,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应采用不低于二级电力负荷供电4.环境国家标准相关指标最大日温差≤4℃相对湿度40~70%动物笼具处气流速度≤0.2m/s氨浓度≤14mg/m3(动态指标)噪声≤60dB工作照度≥200lx昼夜明暗交替时间:12/12或10/14h5.垫料要求垫料的材质应符合动物的健康和福利要求,应吸湿性好、尘埃少、无异味、无毒性、无油脂、耐高温、耐高压。垫料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6.滤材的更换频率①初效过滤材料一般1周到2周更换一次。②中效过滤材料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③洁净室中高效过滤器通常1~1.5年更换一次。7.屏障环境①空气经过滤后进入,设施内不同的区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气压力差,室内保持正压。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菌处理后进入。②人员经过一定的消毒程序后方能进入,如淋浴、洗手、喷雾、风淋等。工作时应带灭菌手套,尽量减少与动物的直接接触。③物品经高压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照射后进入,即灭菌处理后进入空气、人、物品、动物的走向采用单向流通。8.动物实验的概念:动物实验是指人为的改变环境条件,观察并记录动物演出型的变化,以探讨生命科学中的疑难问题。动物实验可用如下公式表示:R=(A+B+C)D+ER:实验动物的总反应或演出型A: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B:动物品种、品系特有的反应C:动物的个体反应D:环境因素(包括实验处理)E:实验误差。9.环境因素的分类实验动物的环境是指围绕实验动物客观事物的总和,主要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两大部分。具体分以下五个方面:①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②理化因素:O2、CO2、粉尘、臭味、噪音、光照、消毒剂、化学物质。③居住因素:房屋、饲养笼具、垫料、给食器、供水器④营养因素:饲料、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⑤生物因素:动物饲养密度、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微生物、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10.低于30%停止繁殖,出现疾病症状,在大鼠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疾病---环尾病。11.饲养间空气中气体成分在卫生状况上,氨浓度是判断饲养室污染状况的监测指标。氨浓度≤14mg/m3。生物粒子则以细菌(非致病)数为指标。在5~10m2面积放置1只9cm直径的培养皿,放置30min,经培养48h,计算落下菌落数应在3~30个以下。普通环境≤30个/皿,屏障环境≤3个/皿,隔离环境无检出。五、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1.实验动物等级的划分普通级动物(CV):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清洁级动物(CL):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除普通级、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无菌动物(GF):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悉生动物(GN):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移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后的动物。2.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动物3.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①影响实验结果隐形感染常导致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改变,使实验得不到应有的结果,或得出错误的结论;或因实验处置,动物抵抗力下降,使隐形感染显性化,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隐形感染所造成的组织学改变也影响实验结果的判定。②影响生产因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会导致动物大批死亡,从而给动物的生产和实验的正常进行带来严重影响。③威胁人类健康许多实验动物传染病为人兽共患性疾病,这些传染病可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因而对饲养管理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在动物呈隐形感染、而对人类呈致死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应引起高度重视。④污染实验材料如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细胞培养物、肿瘤移植物或以动物组织和细胞为生产原料的生物制品,不仅干扰实验,而且还可将病原扩散,以至危害人类的健康。4.人兽共患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布鲁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包括浅部真菌(侵害毛发、皮肤、趾甲等浅表部位)、深部真菌和条件致病真菌。5.重要的人兽共患病①流行性出血热②弓形虫病③淋巴细胞脉络从脑膜炎④沙门菌病⑤狂犬病⑥猴B病毒感染⑦猴结核病6.犬必须检测项目、要求免疫的病毒①狂犬病病毒②犬细小病毒③犬瘟热病毒④传染性犬肝炎病毒7.主要的烈性传染病①鼠痘:又称小鼠脱脚病,是由鼠痘病毒(Ect.)引起的以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小鼠是自然宿主,不同品系小鼠的易感性差异较大。经创伤、消化道、呼吸道、吸血昆虫传播。死亡率高。②兔出血症(兔瘟)六、动物实验技术1.动物的购入购入或领取实验动物时,应向供应部门索取所用动物相应等级的质量合格证书,若是购入或领取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应采用带有空气过滤膜的无菌运输罐或带过滤帽的笼盒运输,并严格检查其密封状况。2.动物的抓取与固定方法目的:限制动物的活动,持安静状态,以便正确操作和记录要求:①不损伤实验动物②不影响观察指标③实验者不被动物咬伤④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动物经过3~7天的隔离饲养期后才能被拿来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使之适应环境的改变,并观察其是否健康,适合实验。3.颜料标记①5%苦味酸(黄)②2%硝酸银③0.5%中性品红④煤焦油+酒精4.脱毛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