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本章既是本教材前述内容的理论深化,也是立足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这一归宿点。就经济金融发展而言,金融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得出,夯实一国经济基础是金融稳定的根本所在,现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抽象分析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看似非常简单,但如果将货币因素注入,一切变得非常繁杂。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金融业,客观存在有脆弱性,它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隐患所在。金融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重要的问题是从理念上认识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的企业,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唯一的出路是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完善监管手段、改善金融环境和提高金融素质,以适应全球形势变化条件下实现金融安全的既定目标。4本章共四节第一节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第二节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第四节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5第一节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理论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一、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金融学研究的“终极归宿”在于如何通过金融市场机制和金融制度的建立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成为金融学研究的主题。金融发展理论所要研究的应是一切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以美国的格利和萧、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最为著名。格利和萧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1.初始经济与金融限制格利和肖指出:“初始经济对实际产出增长设置了严重的金融限制。不成熟的金融制度本身就是经济进步的羁绊。”实际产出的增长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存量的规模;二是资本存量的分配。资本存量的规模取决于储蓄的规模。金融资产的单一化限制了储蓄的规模,从而也限制了投资的水平;同时还限制了储蓄的投向,从而使既定的储蓄不能根据投资效益的高低实行最有效、最合理的配置。2.金融创新与金融技术格利和肖认为,“在任何经济社会,要克服由金融制度的缺陷而造成的困难,支出单位就必须有能力冲破现存金融格式的限制与束缚。”“在金融发展的初期,一些不发达国家曾采用过各种不同的金融办法来弥补现存金融制度的缺陷。这些办法的应用,既缓解了金融限制,促进了经济增长,又为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较成熟的社会里,……金融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代替面对面贷款的方法,从而使借款人和贷款人或者双方都能从可贷资金的交易中获得利益。”这里是说的金融技术主要是指分配技术和中介技术3.经济增长与金融积累格利和萧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超过产出或实际收入的增长率。“在任一时间的两个国家之间,以及在一个国家的两个发展阶段之间,金融积累不仅对产出的水平敏感,而且对产出的增长率敏感。”因此,金融资产对GNP的比例,可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二、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1)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是指经济发展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银行体系以外融资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体现在融资方面,就是间接金融、直接融资以及银行体系以外融资的比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将理论层面和统计层面的货币概念进行区分,推广到货币与GDP关联角度,表现了M2/GDP的比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结构。在一国交易规模既定的情况下,间接融资规模(银行体系信用)如果占据主导,则M2/GDP的比重就会相对较高;直接融资发达,则M2/GDP的比重就会相对较低;(3)在确定银行负债为主要统计口径的情况下,银行信用的创造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对于中国M2与GDP比率的高企,可以有如下几种看法。不能以中国M2/GDP的比率远高于美国,就贸然断定中国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尽管对中国M2/GDP比率的分析,不一定就能得出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的结论,但也反映出中国的金融结构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中国的经济运行过度依赖银行信用。(4)金融结构的变化与发展可以有效地增加交易与投资的总量。例如,在金融欠发达的地区,那些小额贷款者因没有适当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只能进行商业信用交易。另一方面,在金融发达地区,银行信用则能更加有效的将已有资源配置给收益率高的部门。显然,上述两者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三、金融发展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完善金融发展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主要研究内容是金融深化理论的实证和扩充,主要代表人物有加尔比斯、卡普、马西森和弗莱等。第二阶段,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有艾伦、摩洛、罗比尼等。针对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改革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理论、国际金融政策、证券市场发展等纳入金融发展研究框架,尤其着重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发展顺序等有关金融发展成败的政策组合研究。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完善1.重视金融中介的作用,通过建立在内部增长模型基础上的金融发展理论,通过优化各种资产组合,引导资产组合倾向于生产性投资,从而提高生产性投资的质量2.在政策上强调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性与渐进性。如改善银行管理,稳定物价改革汇率、利率市场化、加强银行监管、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创造实行货币自由兑换条件等。15第二节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表现三、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联系1.金融脆弱性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但早期的经济学家对金融脆弱性问题已经有所阐述。金融脆弱性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货币脆弱性的论述。尔后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的领域得到逐渐拓展,从货币脆弱性扩大到银行脆弱性、金融市场脆弱性。2.目前,理论界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更易失败的本性;广义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金融状态,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3.金融脆弱性由于量化上的困难,因此,多数研究都采用一定时期内金融危机发生的次数作为度量指标。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4.金融机构脆弱性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联系和区别有:(1)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两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3)两者都具有放大和传染效应。二、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表现1.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论述2.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3.金融市场的非有效性4.有限理性和羊群效应5.泡沫效应三、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联系1.金融脆弱具有演化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金融脆弱,仅仅表明金融具有不稳定性,还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有个演化过程。金融危机的爆发以金融脆弱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条件,但最终在何时发生,还需要某一或某些触发点。2.中国金融脆弱但未导致金融危机。其原因是:(1)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的直接“防火墙”是资本项目没有开放。(2)中国特有的金融结构,就效率来看,问题突出,但是从抗拒金融冲击的角度看,却又较强。(3)国家综合债务水平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4)最根本的、长期起作用的应是中国经济所具有的活力,它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和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第三节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二、金融创新及其理论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金融压抑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麦金农(RonaldI.Mckinnon)首创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金融的过度管制才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麦金农提出了废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建议传统的货币理论基础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对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问题的研究,必须分析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制度的特点。1.金融压抑与麦金农一、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2.发展中国家金融的特征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存在着以下特征:(1)货币化程度低(2)金融的二元性(3)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4)规模的不经济性(5)货币与实际资本无法相互替代3.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E.S.肖认为,造成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和当局政策上的错误,特别是政府对利率的强制规定,使其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同时又未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使实际利率变为负数。于是一方面,政府无法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过低的贷款利率或负利率刺激了对有限资金的需求,政府依靠配给造成了资金使用的低效率。肖通过几何模型来说明金融压抑的影响(见下图)。利率b〞b′bOP*a′FACcd〞d′a〞金融压抑的几何模型4.金融深化的正效应分析金融深化理论的政策建议在于开放金融市场、实行金融自由化,但实践证明,过度或贸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不仅不会带来预期的好处,反而会酿成金融危机。根据麦金农和肖的理论,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1)收入效应(2)储蓄效应(3)投资效应(4)就业效应5.金融深化的负效应分析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1)冲击银行体系的稳定性(2)债务危机(3)经济滞胀(4)可能导致破坏性的资本流动二、金融创新及其理论所谓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1.金融创新的原因(1)“技术推进论”:这种理论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2)“货币促成论”: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3)“财富增长论”:财富的增长是决定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的理论;30(4)“约束诱导论”:金融业回避和摆脱内部和外部制约的目的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5)“制度改革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6)“规避管制论”: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监管所引起的(7)“交易成本论”:金融创新的成因归于交易成本的下降2.金融创新的内容(1)金融业务的创新①负债业务的创新②资产业务的创新③中间业务的创新④清算系统的创新(2)金融市场的创新①欧洲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创新②金融衍生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创新(3)金融制度的创新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种类和规模迅速扩大②跨国银行的发展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诱发作用由于监管实际上是对金融机构的一种成本追加,或称隐含的税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必然会想方设法来规避政府监管,于是,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时,政府会更加严厉地监管。结果是监管——创新——监管,两者互为因果。2.金融创新对完善金融监管的作用(1)金融创新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给银行体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2)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体系的结构,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因素。(3)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易变性,从根本上增加了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从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就像“猫抓老鼠”的游戏。一方面,金融市场的主体为了逃避监管而“被迫”进行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金融当局为了防止金融创新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也“被迫”改进金融监管政策,甚至实行金融监管创新。金融监管创新的具体体现:1.监管目标从单纯强调安全向安全与效率并重转变;2.随着监管目标的调整,监管出现了放松化的趋势;3.伴随着混业经营的趋势,监管的体制和内容亦许多相应改变;4.伴随着创新和变革,监管方式不断作相应改革;5.监管逐渐走向国际化,监管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密切。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全球统一监管比加强一国内部监管难度要大得多,因受经济水平的差异、国家主权的限制、民族传统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不同国家对待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态度会有千差万别。全球金融监管至少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执行机构的挑战二是法律标准的挑战三是政治意愿的挑战种种挑战使全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