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二十年,人们并没有将金融政策视为促进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西方主流的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脱离的。在发展中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中,大多也漠视金融因素,或者对金融部门采取抑制的政策。1973年,爱德华·肖(EdwafdShaw)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另一本是罗纳德·麦金农(RonaldMckinnon)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人证据表明,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有助于有效地动员储蓄,并将稀缺的储蓄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落后和缺乏效率的金融体制则会严重地束缚经济的发展,并且反过来又受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从而陷入金融呆滞和经济呆滞的恶性循环。主要内容一、金融抑制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政策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的分析二、金融深化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推动理论值得注意的问题16.1金融抑制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制的一般特征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2、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3、金融机构单一。4、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5、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例如将实际利率压低到很低的水平,高估本币的币值等。结果:这种落后的金融体制显然无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相反,由于不能有效地动员和分配储蓄,这种金融体制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巨大障碍,使得经济增长十分缓慢。落后的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二、金融抑制政策在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人看来,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体制是由过多的政府管制造成的,他们称之为金融抑制。具体的金融抑制政策体现在:1)通过规定存贷款利率和实施通货膨胀人为地压低实际利率;2)常常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制。4)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三、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1、低利率鼓励现期消费而非将来消费,导致储蓄率低于社会最优水平;2、潜在的借款者可能从事相对低收益的直接投资,而不是将钱存入银行然后贷放给收益较高的项目,这将降低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3、低贷款利率鼓励借款人选择资本相对密集的项目,而忽视比较优势原理;4、信贷配给恶化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加大了整个银行体系的脆弱性。16.2金融深化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认为,要打破金融萎缩和经济萎缩的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放弃这种抑制型的金融政策,转而采取促进金融深化的政策。因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必须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不适当管制,实行以利率自由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政策。一、爱德华·肖的观点1、度量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1)金融资产存量(2)金融资产流量(3)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金融资产的价格二、金融自由化的正面效应肖认为,通过实施促进金融深化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具体地说就是消除对利率和汇率的人为压制,可以取得一系列的正面效应:1、储蓄效应。储蓄实际收益率(实际利率)的上升,私人部门储蓄的积极性将提高,因而国内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例将趋于上升,同时,汇率扭曲的纠正会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更为容易,同时使得资金的外逃得以扭转。2、投资效应。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利率作为一种有效的相对价格引导着资源的配置。一方面,储蓄者的资产选择范围扩大了,他们的储蓄投放市场扩大了,使得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金融资产的规模、期限和风险成为可能,比较各种投资选择的信息也更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各种投资竞相争夺储蓄的支配权,从而为优化储蓄的分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3、就业效应。金融自由化有助于缓解失业;4、收入分配效应。金融自由化及其相关的政策.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5、稳定效应。金融自由比还有利于就业和产出的稳定增长,从而摆脱经济时走时停的局面。6、减少因政府干预带来的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二、麦金农的观点1、货币与实物资产的互补性传统理论认为货币与实物资产是相互竞争的替代品,而麦金农则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货币与实物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二者互补的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两个特点:1)所有经济单位只限于内源融资。2)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收益。基于上述理解,麦金农提出了以下的货币需求函数:2、投资与实际利率的正向关系由于货币和实物资本的互补性,麦金农得到了投资与实际利率在一定条件下的成正向关系的结论。麦金农的推理过程很简单,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持有货币(注意.是M2)的实际收益上升,因而人们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内部储蓄的意愿也上升,这样,“在投资机会的一个很大范围内,内源融资型投资也将上升”。因此,麦金农得出了以下的投资函数:rt是实物资本的平均回报率,与投资需求正向关系。特别之处在于,实际利率d-πe可能对投资有正面影响,即有:/(,)teIYfrd(/)0()eIYd麦金农将实际利率对投资的上述正向影响称作货币的“导管效应”,即货币被看作资本积累的一个导管,而不是一种资产。在导管效应存在的同时,货币与实物资本之间传统的“竞争资产效应”也还是存在的。在实际利率水平较低时,导管效应比较明显.因而投资将随实际利率上升而增加;但是当实际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竞争资产效应将超过导管效应而居于主导地位,此时投资将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3、对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拓展该模型的基本思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应该等于,这个国家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率和储蓄率乘以产出与资本的比率。G=s/k=s*v其中,G表示经济增长率,s表示储蓄倾向,k表示资本-产出比,v是k的倒数,即产出与资本存量之比。在一国经济中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就会越高。麦金农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没有考虑到金融深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麦金农认为,储蓄倾向会受到金融深化程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它可以表示为:给定一个金融深化水平ρ,上式就决定一个均衡的经济增长率。当金融深化水平由一个较低的ρ1提高到较高的ρ2时,它将从两方面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首先,它使得储蓄倾向s提高,从而使G上升;其次,上升了的G反过来又会使s提高,从而引起G的进一步提高。通过解除金融抑制,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增长,这是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点。三、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1、高利率的负面影响逆向选择,即利率提高之后,那些收益率较低面安全性较高的项目将因为投资收益无法弥补借款成本而退出借款申请者的行列,而剩下的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往往是高风险的;他们之所以愿出高利率,本来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回还贷款的可能性比较小。逆向激励,即银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会愿意将利率定在低于均衡利率的水平上,然后通过多种手段对借款申请者进行筛选,从中找出它认为比较安全的借款者。由此看来,低于均衡水平的利率并不一定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银行的理性选择,是有其合理性的。即使放开利率,也不应就会带来利率的显著上升和信贷的大规模扩张;2、银行行为扭曲条件下金融自由化的风险如果银行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那么金融自由化很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政府的隐性担保会导致银行行为的巨大扭曲,诱使银行铤而走险。一旦政府放松利率及其他方面的管制,很可能会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和金融危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