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实验室安全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的技术和装备、发现新材料、新功能的主要场所,有各种电器、仪器、各种机械设备、化学材料、多种气体等,这些装备和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健康和公共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学。发生事故后,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对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对国家财产:会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对将来的工作:会对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分为:火灾、爆炸、电击、中毒、射线伤害、其他安全问题。1火灾分为电气火灾、化学药品火灾、其他(吸烟)等。2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化学药品爆炸、氧化剂活泼金属爆炸、高压容器爆炸3电击:供配电系统电击、雷电电击、静电电击4中毒:化学药品中毒氰化钾、氰化钠等、有毒气体中毒例:氯气、CO2、氟气等、有毒金属中毒Pb等5射线伤害分为放射性核辐射等、其他射线(X射线、紫外线)等6其他安全问题如:粉尘、噪音、机械设备、微生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实验室安全学学习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第二章:燃烧、火灾与爆炸㈠燃烧篇1燃烧的必要条件及防火的基本原理A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烧凡是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具有较强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或助燃剂。(3)着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B防火基本理论:防火: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并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是防火技术措施的根据。防止火灾发生是避免火灾危害的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2燃烧类型按照燃烧的特性不同,燃烧可分为自燃、闪燃和着火(燃烧)三种类型⑴自燃和自燃点。①自燃和自燃点的定义: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引燃温度),简称自燃点。②自燃的类型,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的来源的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类:a、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部加热,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b、本身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简称自燃;⑵闪点可燃液体因环境温度缘故,有可燃蒸汽蒸发出来,积存在液面上,液面上少量蒸汽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也是危险的警告。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一般来说,沸点越低的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容易引起火灾。⑶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或燃点。物质的燃点低于该物质的自燃点。不同的可燃物质处在相同火源条件下,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燃点越低的物质,火灾的危险性越大。㈡火灾:火灾是失去控制并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燃烧现象,它是一种事故。火灾是实验室中发生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事故。火灾发生的条件为:阴燃、轰然阴燃一种只在气固相界面处的燃烧反应,而没有气相火焰的燃烧现象。轰然室内发生火灾后、第一、第二着火物形成火势足够大引起室内绝大多数可燃物热解、汽化、其浓度达到着火极限形成全室气相火焰的现象。特点:a氧化反应速度小、温度低、传播慢;b可以在较低的氧气浓度环境中传播;c产生较多的烟、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d阴燃蔓延速度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可转变为有焰燃烧。①火灾的发生条件: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及火源;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大于燃烧反应必须消耗的热量;燃烧不可控制。②发展过程:火灾的的发展一般经历由小到大,由阴燃、起火、蔓延、扩大成灾的过程。1)酝酿期(初期):有阴燃和冒烟;2)发展期:一般指引燃第二着火物到轰然之间,火苗窜起,火势扩大;3)全盛期:发生轰然到火势衰减之前,全面着火,形成火灾;4)衰灭期:灭火见效或燃尽后,火势衰落、熄灭。火灾过程与房间的开口状况密切相关,火灾初期影响不大;火灾发展期,氧气消耗量增大,没有开口供氧不足,限制火势发展,是灭火的好时机。③火灾种类:根据可燃物质种类及其燃烧特性,火灾种类分为五类: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如汽油、煤油、乙醇、丙酮等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甲烷、氢气等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5.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④防火基本措施防火技术措施(1)严格管理可燃物质(2)降低助燃物的浓度当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在15%以下时,一般可燃物质将停止燃烧,在使用和储存可燃物质时,用中性或惰性气体覆盖其表面使之与空气隔离,可防止其氧化燃烧(3)消除火源或与火(或热体)可靠隔离(4)选择耐火阻燃材料在有些情况下,选择耐火阻燃材料,对预防火灾产生是十分简单和有效的。㈢爆炸类型:按爆炸的性质分三大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核爆炸(1)物理性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如温度、压力、体积等变化)引起的爆炸。其特征是爆炸前后,爆炸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均不变化。(2)化学性爆炸是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形成新物质,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发出大量的热量,同时产生具有强大威力的冲击波。化学性爆炸可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可燃性混合物爆炸(实验室最常见)。(3)核爆炸。由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核聚变反应所引起的爆炸。①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薄雾、粉尘或纤维)与空气(氧气或氧化剂)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浓度达到一定的范围时,遇明火或一定的引爆能量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形成爆炸性化合物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上限,上、下限之间叫做爆炸浓度范围。②最小着火能量:爆炸性混合物的引爆需要一定的着火能量,每一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引起爆炸的最小着火能量,低于最小着火能量,混合物就不会爆炸。最小着火能量越低的物质越容易被引爆③粉尘爆炸特点:a、粉尘混合物爆炸时,燃烧不完全;b、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c、爆炸的感应期较长;可达数十秒,为气体的数十倍;d、点火起始能量大。达10J数量级,为气体的近百倍;e、会产生两种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自身分解毒气;f、粉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不是固定的,与分散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有关;j、粉尘的密度比气体大因此爆炸时能量也大,造成的破坏也大。④防暴基本措施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b、控制可燃物质的浓度c、隔绝空气d、保持系统正压e、设置气体检测装置f、消除和控制明火、电弧、高温热体和其他能量第三章:灭火与逃生常用灭火器与灭火剂水灭火介质;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用水灭火具有简单、易得、价廉、有效等优点。它具有吸热降温,吸热延时,降氧熄燃,冲散燃烧物,降低可燃液体浓度的作用。用水灭火时,其形态有:直流水、开花水和雾状水。卤族元素灭火剂:卤族元素灭火剂系指分子中含有卤族元素的一系列碳卤化合物。常用的卤族元素灭火剂为卤代烷。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由灭火基料和少量防潮剂、流动促进剂及结块防止剂等混合成的固体粉末。蒸汽灭火剂:蒸汽灭火是用它来冲淡火区的可燃气体,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从而阻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是应用最早灭火效果良好的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泡沫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是扑灭B类和A类火灾的有效介质。它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种,空气泡沫又称为机械空气泡沫。烟雾灭火器与烟雾灭火剂:烟雾自动灭火器由发烟器、浮漂、滑道三部分组成。氮气灭火剂轻金属灭火剂:轻金属灭火剂按灭火剂的状态和成分分为两种:一种是粉状轻金属灭火剂;第二种是三甲氧基硼氧六环液体灭火剂(即7150灭火剂)。7150灭火剂:7150灭火剂的主要成分为三甲氧基硼氧六环,分子式为(CH:O):B:03,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灭火器的选择⑴灭火器选择应考虑的因素①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②灭火器的灭火有效程度;③对保护物品污损程度;④设置点的环境温度;⑤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⑥根据不同灭火机理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⑦)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尽量选用操作方法相同的灭火器;⑧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应选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⑴灭火器的选用:灭火器的选用应按照火灾类别和不同的灭火机理来选择。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因为醇、醛、酮、醚、酪等极性溶剂与化学泡沫接触时,泡沫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的作用。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于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④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⑤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先用磷酸铵盐于粉、卤代烷型灭火器。⑥扑救D类火灾的灭水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对D类火灾,即金属燃烧的火灾,国外多采用粉状石墨灭火器和灭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灭火器。国内最近已研制出轻金属于粉灭火剂,并获得国家专利,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火灾逃生十决: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第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第四章:电气安全与防范措施电器危害的特点:a非直观性b途经广c能量范围广,能量谱密度分布也多种多样d作用时间长短不一e不同危害之间的关联性电气火灾的起因:1.接触不良2.过电流3.异常电压升高4.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5.不稳定的短路或接地故障6.操作不当7.设计或安装错误8.雷击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1.设备及电器用品选取尽量选择无油或少油设备,因为不管是什么油,受高温后都会分解为气体,即使自身不会燃烧,也有爆炸的危险。选择开关电器,应考虑在操作时的电弧问题。另外,应该选择有防误操作的配电设备,以避免因误操作产生电弧而引发火灾。要注意选用质量合格的设备、元件及各种电气用具和用品,防止因使用假、冒、伪、劣产品而引发电气火灾。2.线路选取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耐压水平和绝缘电阻,以防止绝缘被击穿而发生短路,或因为漏电电流产生发热而使引发火灾。3.系统保护合理选择系统保护,包括各种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剩余电流保护等,是防止电气火灾的重要措施。4.提高施工质量电气系统安装时,一定要保证质量。特别是要注意电气连接一定要牢固可靠,许多电气火灾都是由于电气连接处的故障引起的。5.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对于电热设备,一定要保证其良好的散热环境。不要乱拉电线、插座板,避免插座负荷过大产生严重发热而引发火灾。遇到意外停电时,一定要注意关闭电源开关,如果记不清有哪些开关需要关闭,可关闭总电源开关,以免重新来电后,因现场无人看管,电气设备重新工作而引发火灾。6.加强检修平时要加强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检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供配电系统的电击与防护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避直击雷都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作为接闪器,然后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迅速而安全把它送回大地。简洁接触电击防护:第五章:实验室压力容器安全压力容器的定义:容器器壁两边存在一定压力差的所有密闭容器,均可称作压力容器。气瓶的定义:通常指在环境温度(-40~60℃)下使用,公称压力1.0-30Mpa,公称容积0.4-3000L,盛装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或混合气体的无缝、焊接密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