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自评报告前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最早建立的4个专业之一,是我院最早的5个精品专业之一,并在今年申报省级特色专业,是土木工程系的主干专业。1991年学院设置电大铁道工程专业,十多年的办学使我们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有22人,兼职教师有6人,教师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8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6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3人,13人来自施工企业,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双师结构占到46.4%。现已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强、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近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家级、省部级发表论文近60篇,正式出版教材6部,承担了20多项的教科研课题和特长生项目。现有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包括力学实验室、建材、土工、测量试验室、土建CAD实训室、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装饰构造实训室,可开展建筑力学试验、土工试验、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工程测量实训、CAD实训、工程预算实训、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实训项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中建八局、济南一建、济南二建、三庆置业集团等,能够保证学生各项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研究所结合学院的基建项目以及工程咨询公司、加固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展了一些中小型项目的初步合作。在教学经费投入方面,学院保证重点专业建设,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目前实验实训设备齐全,固定资产达213多万元,教学条件逐年得到改善。在理论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强化训练过程,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入了职业技能标准,实现了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提高了就业竞争力。主要专业技能证书有:中级土建施工员、中级土建预算员、中级测量工、中级绘图员、高级绘图师等。本专业不断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已建成《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和《建筑法规》六门院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测量》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带动了本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到526人,毕业生共500人,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5%左右。从企业反馈的信息看,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均居省内高校的前列。第一部分: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1.1建设目标与思路自评得分:5分1.1.1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深入贯彻学院“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依据,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就业为目标适时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建工专业教师重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经常开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掌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高职教育研讨会和进修培训,积极探讨高职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探索高职教育特点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创造性的进行课程建设,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运用项目导向、现场情境教学、问题牵引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1.1.2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本专业于2000年招收高职学生,是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规模最大、力量最强的重点专业,2004年被评为学院“精品专业”,2007年成功申报山东省特色专业。本专业的建设目标:针对山东省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为建筑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标准的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山东省建筑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在国、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专业改革的思路:(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和完善“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按照“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通过课堂进工地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充分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2)重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施工员等的执业资格标准,与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到核心课程要有一半内容在现场或者模拟现场进行教学。改革各类课程和实习实训考核方式,突出应用能力考核。与建筑企业共同开发3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及配套教学课件,建成工学结合省级精品课程2门,力争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现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建成集教学、执业资格培训、技能鉴定、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要求,突出真实现场环境或模拟环境建设,改造实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对于钢筋加工、图纸识读、材料抽检或复检、架子工训练等实训项目按现场真实环境进行建设;对砌筑技能训练、模板工技能训练、工程造价能力训练按模拟环境进行建设。制作施工录像,建立施工规范、规程、技术标准查询平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新增4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行合作教师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使之能够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4)加强“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立起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管理团队”。聘请企业的技术大师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使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完善兼职教师动态人才库。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顶岗实践锻炼,形成良性循环。坚持项目课程教师“跟工程”的制度,做到所有项目课程教师每三年累计有半年时间到施工企业一线进行“跟工程”实践锻炼。三年内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8名,兼职教师10名。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5)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区域内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大教育培训服务的力度,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加强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为社会提供建筑管理、造价、监理、测绘等服务。1.1.3专业特色突出(1)实现立体化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技能为标准,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中教师充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构建理论知识平台;实践教学通过虚拟实验、现场教学、真题实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网络教学提供了大量配套的教学资源,扩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本专业推行了考试方式改革,在笔试、实做、答辩基础上,开发了网络测试平台,可实现理论知识的上机考试。立体化教学开拓了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改革,满足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培养了学生主动、灵活的学习特点。(2)加强工程实践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以工程实践项目为依托,实现学生与实际工程“零距离”接触。教学计划中制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专业认识实习、建筑施工实训和毕业实习等主要以实践教学基地在建工程为平台开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采用真题实做的形式,结合在建工程的真实课题,使学生得到系统、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达到“未出学校门,已是准岗人”。为加强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学院以基建项目为依托,创造了良好的校内实践环境。在田苑合班教室、铁院大厦建设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与了现场旁站、见证取样、检测等施工监理工作,邹平新校区地形测绘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另外,每年暑假安排学生到济南一建、济南二建、辰光监理公司等企业参加为期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参加生产管理实践,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全面锻炼,学习主动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3)注重特长和创新培养我院积极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型培养模式,把学生特长教育与创新培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有所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①特长生培养制度是学院自2001年起重点推行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倡导个性发展为特点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是学院办学的特色之一。学生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实践,或者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该制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拓展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学生特点和就业岗位的要求,结合在建工程选择特长生课题,在专业基础平台上,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延伸,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一技之长。近年来,完成特长生课题16项,培养了特长生128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学院和系部积极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成立创新协会、CAD等专业技能协会,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发明专利,举办数学建模、建筑设计、建筑模型等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项目,使所学知识得到实践检验,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4)面向社会服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紧密结合建筑业市场,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进行工学结合,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本专业结合学院的基建项目以及工程咨询公司、加固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展社会服务,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工程实践,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面向社会进行服务。已完成项目有学院田苑合班教室建设、铁院大厦建设、学院北校区管线测量、学院北校区用地面积复测、山东省农科院房屋面积测量、山东广播电视中心基坑位移及相邻建筑物沉降观测、聊城市农村道路测量等。通过社会服务,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对真实工程环境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1.2人才培养方案自评得分:10分1.2.1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掌握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我学习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结构设计、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中小型房屋结构设计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能力。学生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造价咨询企业、招标代理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工程监理等企业就业,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为就业岗位群。1.2.2人才培养规格: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1)知识结构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