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答: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有两类:(1)相对性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答: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答: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物.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感染:特别是格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2.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贫血以及骨髓转移癌等。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临床意义。答: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数的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损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3)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L。4)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尿毒症、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蛇毒。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而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某些传染病7嗜碱性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意义?答: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皮肤病:如湿疹中度增高。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5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其他:风湿性疾病、过敏性间质肾炎等也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些情况?答:异型淋巴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但不超过2%。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1感染性疾病。引起淋巴细胞增多的病毒性疾病均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可高达10%以上。基本恢复后异型淋巴细胞仍可在外周血汇中持续数周、数月才逐渐消失。也可见于某些细菌性感染、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或原虫感染(如疟疾)等疾病。○2药物过敏。○3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可能与细胞肥大病毒又称涎腺病毒感染有关。○4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等也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分型及增多的临床意义?答:根据细胞形态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1)Ⅰ型(泡沫型):胞体较淋巴细胞稍大,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为不规则形。核偏位,呈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质呈粗网状或小块状,无核仁。胞质丰富,呈深蓝色,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使胞质呈泡沫状,无颗粒或有少数颗粒。通常以此型为最多见。(2)Ⅱ型(不规则形):胞体较Ⅰ型较大,细胞外形常不规则,似单核细胞,故也称为单核细胞型。胞质丰富,呈淡蓝色或淡蓝灰色,可由少量嗜天青颗粒,一般无空泡。核型与Ⅰ型相似,但核染质较Ⅰ型细致,亦呈网状,核仁不明显。(3)Ⅲ型(幼稚型):胞体大,直径15~18μm。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量多,蓝色或深蓝色,一般无颗粒,有时有少许小空泡。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质呈纤细网状,可见1~2个核仁。除上述3型外,有时也可见到少数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哪些情况?答: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增多,属生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见于:(1)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单核细胞明显增多。(2)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简述类白细胞病反应的分类。答: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的多少可分为:白细胞增多性和白细胞不增多性两型,以前者为多见;按增多的细胞类型则可分为:○1中性粒细胞型○2嗜酸性粒细胞型○3淋巴细胞型○4单核细胞型。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病理性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1.各种炎症性疾病:风湿热,结核病时,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3.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性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均可增快。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答:答: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为: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2)细胞质:①量:由少量逐渐增多;②颜色:由深蓝变浅染;③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3)细胞核: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③核仁:由有到无;④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4)细胞核/细胞质比值:由大变小。病理情况下尿中常见的管型及其临床意义?答:(1)红细胞管型,尿中见到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红蛋白管型也可见于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后应时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肾移植术后产生排异反应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它胶析性能疾病、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时红细胞管型也可能是唯一的表现。(2)白细胞管型管型内含有白细胞,由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聚集而成,可单独存在,或与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并存。此种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可结合临床患者有无感染症状给予诊断,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有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亦可见到。病理性尿液颜色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答:①血尿,红色,因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等;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②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红色或暗红色,离心沉淀后镜检时不见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③胆红素尿,深黄或褐色尿,呈豆油样改变,震荡后出现黄色泡抹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④脓尿和菌尿:黄白色或云雾状,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或膀胱炎等。⑤乳糜尿和脂肪尿:乳白色,由于寄生虫或结核、肿瘤、创伤、手术等原因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而脂肪尿可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什么是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产生的机制?答:尿蛋白定性实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mg/24h尿时,称蛋白尿。1.当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中、低分子量的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2.原尿中的蛋白主要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近端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蛋白尿。3.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过肾小球虑过,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出现在尿中。4.肾髓袢升支及远曲肾小管起始部分分泌的T-H糖蛋白增加。尿液有形成分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答:1.红细胞:典型形状为浅黄色双凹盘状。2.白细胞:外形完整,无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浆内颗粒清晰可见,胞核清楚。3.上皮细胞尿液中的上皮细胞来自肾至尿道的整个泌尿系统。4.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体。5.结晶: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怀疑患有肾结石的可能。尿糖升高的原因有哪些?答:1.血糖升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2.血糖正常性糖尿3.暂时性糖尿4.假性糖尿简述尿管型形成的条件?答:①尿中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使蛋白变性聚集。③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的时间生成管型。当该肾单位重新排尿时,已形成的肾管型随尿排出。简述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答: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1)阳性反应,可见于:①消化道溃疡,阳性率40-70%,呈间歇阳性十;②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阳性,因此粪便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指标;③其他,如急性胃黏膜病变、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2)假阳性反应,进食动物血、肉类及进食大量蔬菜均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病理情况下粪便颜色与性状有哪些改变?(举四例)答:鲜血便、柏油样便、白陶土样便、脓性及脓血便、米泔样便、粘液便、稀糊状或水样便、细条样便、乳凝块。梗阻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患者的粪便有何变化。答:梗阻性黄疸:粪便为白陶土色,粪胆原定性试验阴性;溶血性黄疸:粪便深黄色,粪胆原定性试验阳性。常见脑、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答:蛋白质细胞计数压力外观定性定量葡萄糖氯化物及分类细胞正常人0.69~透明(-)0.2~0.4g/L2.5~4.5mmol/L120~130mmol/L(0~8)无1.76多为淋巴细胞化脓性显著混浊,+++显著增加明显减少稍低显著增加,数千,可发现脑膜炎增高可有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致病菌凝块结核性增高微混,呈+~+++增加减少明显减少增加,数十或数百,抗酸染色脑膜炎毛玻璃样,已淋巴细胞为主可找到抗静止后有酸杆菌薄膜形成病毒性稍增高清晰或+~++轻度增加正常或稍高正常增加,数十或数百,无脑膜炎微浊以淋巴细胞为主流行性乙稍增高多清晰或+增加正常或稍高正常增加,数十或数百,无型脑炎微混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其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肿瘤增高无色或黄色+~++轻度增加正常正常正常或稍增加,以淋巴无细胞为主脑室及蛛网稍增高血性+~++轻度增加多增高正常增加,以红细胞为主无膜下腔出血试述血尿素氮升高的临床意义。答: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2.肾前性少尿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4血BUN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标.常见的远端肾功能试验有哪些?答:1.昼夜尿比密试验2.3h尿比密试验3.尿渗量测定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有哪些?答:(1)菊粉(一种植物糖)。能完全通过肾小球,可用于肾小球的滤过率的测定,但需静脉输入,应用较少。(2)肌酐清除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