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宣城市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带,南邻黄山市,西连池州市,北交芜湖市,和浙江省、江苏省毗邻,系皖东南门户,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地跨东经117°58′-119º40′,北纬29º57′-31º19′。国土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1万。辖5县(泾县、郎溪县、广德县、旌德县、绩溪县)1市(宁国市)1区(宣州区),计124个乡、镇。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市7个县市区有5个与苏浙两省接壤,与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相距均在300公里以内,宣杭铁路、皖赣铁路在市区交会,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安徽段宣广、芜宣高速和205国道穿境而过,S104、S214、S215、S217、S230、S322、S323省道纵横交错、贯穿全境。二、气象与水文宣城市地属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6.3℃,最高月平均气温28.3℃,最低月平均气温2.9℃。多年平均降雨量1317.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55.11mm。辖区内河系发育,分属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徽水河、华阳河、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杨之河等。天然湖泊有南漪河及固城湖,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三、地形与地貌宣城市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南中低山区,西南部及东南部地势较高,分属黄山山脉、九华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属中低山区,海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中部和北部为丘陵和平原,高程一般为10-100米。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标高、切割深度等将区内划分为河漫滩、阶地、低丘、中丘、高丘、低山和中山等7种微地貌类型。四、地层与地质构造宣城市地处江南过渡带,北连沿江成矿带,南接江南造山带,区内北东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发育,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广泛。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宣城断陷盆地、江南过渡带、皖浙赣断裂带三大构造区。1、地层宣城市出露的震旦系及其后各层位的地层分属扬子地层区沿江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其中宁国、绩溪出露震旦系皮园村组、蓝田组、雷公坞组、休宁组及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一套陆源碎屑岩覆盖在前震旦纪(中元古代)基底之上,硅质岩石坚硬,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悬崖峭壁;随着加里东运动隆起,不同地区晚古生代其后海相沉积盖层发育程度不同,但与下扬子沉积盆地已连成一片;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陆相碎屑岩-火山岩盆地沉积出露于宣城市中、北部;第四纪中更新世亚粘土、全新纪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石层广泛分布于河谷盆地和平原地区。2、岩浆岩市域岩浆岩分布广泛,主体为中生代花岗岩类,分布于旌德县、绩溪县、泾县等县市,主要有旌德岩体、伏岭岩体、杨溪岩体、云岭岩体、姚村岩体、仙霞岩体、庙西岩体等,岩性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岩石风化、剥蚀强烈,碎裂岩化发育。3、构造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向和北西向,规模不等,性质各异,其中以江南深断裂、周王深断裂、虎(岭关)-月(潭)深断裂为最重要的主干深断裂。4、新构造运动市域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升降运动,并以上升运动为主,其迹象有:河谷形态为河床狭窄,纵坡降较大,常见“V”形谷,河床基岩裸露;多级阶地发育,阶地之间高差不大,反映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和缓慢性。5、地震市域处于扬州-铜陵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相对比较低,属中弱发震区,根据多年地震资料记载,区内未发生破坏性地震。区内有感地震仅有2次,即1624年8月宣城附近地区的4.25级地震和1977年5月12日宣城城郊的2.8级地震,其余则主要是受邻近地区地震的波及及影响。根据2001年8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市域内场地为中硬场地,地震反应波谱特征周期为0.3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分区为≤0.05,相应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值≤Ⅳ度,表明本区地震活动不频繁,处于低烈度区。五、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体根据岩体的强度、结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市域内可划分为六个工程地质岩组。分别为:坚硬块状花岗岩岩组、坚硬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岩组、较坚硬-坚硬中-薄层灰岩夹砂岩岩组、较坚硬-坚硬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岩组、较弱-较坚硬中-薄层泥岩、砂页岩岩组、较坚硬-坚硬中-厚层状千枚状砂岩、板岩岩组。2、土体主要划分为:粘性土单层土体、砂砾石单层土体、粘性土、砂砾石双层土体、粘性土、粘土砾石双层土体。六、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区内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四种。宣城市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4.8269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资源量8.3564亿立方米/年,是安徽省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七、地质灾害分布及主要特征宣城市地处皖浙赣断裂带与周王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南部和西部地区为山区、丘陵,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区之一,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灾情重、灾史长、周期性、继承性等显著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一些地区地质灾害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劣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我市地质灾害主要灾种,一般集中在汛期发生。危害程度最严重的是绩溪县和宁国市,其次是旌德县和泾县。区域分布:西南山区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山区公路以边坡崩塌为主,采矿活动集中区以边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①点多面广,类型多,规模以小型为主;②地质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汛期灾害突发性强,危害大;③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切坡地带、沟源沟坡,多呈线性条带状密集分布;④地质灾害具重复性、周期性和群发性;⑤不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